內斂的日本人正在“蔫不出溜”地抗疫

“日本的疫情為什麼控制的較好?因為出現疑似病症先在家隔離,不讓人去醫院檢測?”對於這樣的質疑聲,日本醫生表示有話要說。

與我國的醫療體系不同,日本的醫療資源配置更趨合理。居民身體不適時,並不會直接去大型綜合醫院,而是就近選擇家附近的醫療診所。如果是普通病症,在診所裡即可接受專業的治療。由於日本實行極其嚴苛的醫師准入制度,所以一般都是在累積了一定經驗之後的老大夫才會出來開診所。因此就醫療水平而言並不會比大醫院差,醫生的整體素質也是毋庸置疑的,幾乎沒有“莆田系”的生存空間。只有出現在診所裡不能醫治的病患時,醫生才會開具介紹信,將病人轉診到相關大醫院去。這樣,可以實現醫療資源最大限度的優化配置,所以,當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呈擴大化趨勢之時,診所被稱為防疫的“第一道屏障”。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診所並不強制要求醫生接診發熱病人,所有出診的醫生都是自願而為的。

內斂的日本人正在“蔫不出溜”地抗疫

據聽說,其實早在1月份,日本的一些醫療診所就已經進入“疫情防控期”了。如果接診的病患中出現了初期新冠肺炎疑似症狀時,醫生會跟蹤患者的病情發展,症狀明顯時診所將為患者開具轉診介紹信,要求患者前往國立醫療機構進行病毒檢測,同時將此情況上報到區“保健所”。官方的傳染病信息中心也將記錄病患的詳細情況。

為了避免發病初期的交叉感染,和過度佔用醫療資源,日本政府要求民眾在初期出現發熱等症狀時先自行在家隔離4天以上,老年疑似患者考慮到基礎病等因素可在家隔離2天后先電話聯繫發熱門診,而後再去醫療機構進行治療的防範措施。雖然對此,有眾多民眾表示出對政府措施的不滿,但在防疫初期,沒有足夠的檢測設施、發熱門診及有效的治療藥物等的情況下,如果不能有效區分病患和非病患,“(所有病患)都混在一起去就診的話,反而可能導致擴散”,“扎堆就診”的弊端也有可能導致醫療體系在瞬間崩潰。

內斂的日本人正在“蔫不出溜”地抗疫

正是這樣,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進行分級診療管理,充分發揮各級醫療機構的優勢,使得患者在生病時不用東奔西走就能接受有效的治療。而日本的醫療保險福利則讓大多數人打消了看病時擔心沒錢治病的後顧之憂,先看病後付錢的模式減少了患者排隊付款的麻煩也大大縮短了看病時間。另外,日本的“醫藥分離”的制度也有效避免了醫療腐敗,讓患者可以在良性的醫療環境裡安心就醫。日本的醫患關係值得稱讚,患者可以在醫院裡得到貼心的服務,醫生也能獲得應有的尊重。此外,日本政府還推出“國民健康運動計劃”,“推廣健康體檢”、“增加保健護士和營養師數量”等,構建完整的基礎醫療體系。同時也培養了國民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手和常戴口罩等的良好習慣。

內斂的日本人正在“蔫不出溜”地抗疫

近年來,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醫療水平評比中,日本連續多年名列前茅。不管在《World Health Report》還是《柳葉刀》全球醫療質量及排名中,日本都在所有亞洲國家中排名第一,可謂實至名歸。

以日本強大的醫療實力,當疫情來臨時,一方面日本民眾認為新冠肺炎大概是比感冒嚴重一點的疾病而已,不用因此而過度恐慌。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並沒有無所作為,只是希望通過相應措施延緩疫情擴散速度,減少集中爆發的風險。在缺少有效的藥物及疫苗前,理性面對現實、做好分級醫療管理、分散社會壓力、加強民眾心理建設等措施,可能是日本政府目前所做的最重要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