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蔬菜賣不出去,城市的蔬菜價格很高,問題出在哪裡?

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和改革開放帶來的科技進步,我們的生產方式與消費習慣正在發生著改變。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傳統小農經濟的不足逐漸顯露。

過去,基於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我國一直沿用小農經濟的模式,小農經濟具有微型、分散、多樣的特點,自然存在侷限性,致使農產品持續上漲的同時,農產品滯銷也日益加重。

農民的蔬菜賣不出去,城市的蔬菜價格很高,問題出在哪裡?

缺乏信息,脫離市場

小農經濟下,農民的思想和信息閉塞,難以對資源和市場作出科學判斷。農民不瞭解市場波動,盲目根據往年數據種植賺錢產品,導致市場供過於求,供貨價下跌。

由於多數農戶只懂得種植、養殖技能,不懂得銷售技能,又缺乏銷售的渠,,所以農產品的供應過程中,農戶往往受到中間商的約束,缺乏定價的能力,而在供應鏈中處於弱勢。

農民的蔬菜賣不出去,城市的蔬菜價格很高,問題出在哪裡?

產品品類、質量不符合市場需求

我國農戶的人均土地面積不大,單個農戶的生產規模普遍較小,而各農戶之間的信息同步又有限,所以一定區域內的產品品類難以集中,無法根據市場行情進行大面積種植、養殖。

由於經濟實力不足,小農戶無法實現技術的革新,過於注重數量的提高,而輕視了農產品質量(清潔、包裝)的優化,容易陷入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和生產過剩。

農民的蔬菜賣不出去,城市的蔬菜價格很高,問題出在哪裡?

集中流通困難,流通環節多

從第一條裡可以知道,農產品的生產呈現出“小規模大群體”的特徵,導致農產品生產、銷售缺乏組織,不利於商品的集中流通。在農產品市場建設方面,沒有固定的組織形態,各地區的生產經營缺乏信息的互通,導致流通環節複雜、繁瑣。

當然農產品滯銷的原因不僅僅是這些,所以想要了解農產品滯銷的問題,需要解決的地方太多了,現在電商能夠很好地解決一部分農產品滯銷的問題,但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比較難的。

農民的蔬菜賣不出去,城市的蔬菜價格很高,問題出在哪裡?

作為農民來說,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農業技術,不能一直按照以前的老辦法來管理,必須要與時俱進。還有就是能夠看清市場,不要盲目跟風,農業的風險本來就大。如果自己缺乏技術再盲目投資,那風險就會更大。

農村農產品賣不出去,但是城市城市價格卻很高,到底是什麼原因。分析也該瞭解了很多,根據這些原因,我們也要儘快的找出捷解決辦法。對此你們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