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為何會便祕?

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症狀,約1/3的老年人出現便秘,多長期持續存在,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老年人便秘這件事兒。

​老年人便秘的診斷

便秘是指大便次數減少,一般每週少於2~3次,或者2~3天大便一次,伴排便困難、糞便量少且乾結。

但有少數人平素2~3天才大便1次,且大便性狀正常,此種情況下不應認為是便秘;如大便由原來的每天1次或每2天1次變為2天以上或更長時間才排便1次,並有性狀改變,應視為便秘。

老年人便秘的常見病因

(1)與年齡有關

老年人的食量和體力活動減少,胃腸道分泌消化液減少,腸管的張力和蠕動減弱,腹腔及盆底肌肉乏力,肛門內外括約肌減弱,胃結腸反射減弱,直腸敏感性下降,使食物在腸內停留過久,水分過度吸收引起便秘。此外,高年老人常因老年性痴呆或精神抑鬱症而失去排便反射,引起便秘。

(2)不良生活習慣

  • 飲食因素 老年人低渣精細的食物,或少數病人圖方便省事,飲食簡單,缺粗纖維,使糞便體積縮小,黏滯度增加,在腸內運動減慢,水分過度吸收而致便秘。此外,老年人由於進食少,食物含熱卡低,胃腸通過時間減慢,亦可引起便秘。
  • 排便習慣 有些老年人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常常忽視正常的便意,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引起便秘。
  • 活動減少 老年人由於某些疾病和肥胖因素,致使活動減少,特別是因病臥床或坐輪椅的患者,因缺少運動性刺激以推動糞便的運動,往往易患便秘。

(3)精神心理因素

患抑鬱、焦慮、強迫症等心理障礙者易出現便秘。

(4)腸道病變

腸道的病變有炎症性腸病、腫瘤、疝、直腸脫垂等,此類病變導致功能性出口梗阻引起排便障礙。

(5)全身性病變

全身性疾病有糖尿病、尿毒症、腦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等。

(6)醫源性(濫用瀉藥)

由於長期使用瀉劑,尤其是刺激性瀉劑,造成腸道黏膜神經的損害,降低腸道肌肉張力,反而導致嚴重便秘。此外,引起便秘的其他藥物還有如鴉片類鎮痛藥、抗膽鹼類藥、抗抑鬱藥、鈣離子拮抗劑、利尿劑等。

老年人長期便秘的危害

(1)造成老年人腹痛、腹脹,進而導致食慾變差、心情煩躁等;

(2)屏氣用力排便,會使血壓升高,誘發腦淤血、心肌缺血或梗死等心腦血管事件發作;

(3)可誘發或加重肛裂、痔瘡、脫肛、疝氣、腸梗阻等疾病。

排除器質性疾病引起的便秘之後,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提倡規律排便,最好在固定時間;

(2)豐富飲食結構:多食富含維生素及含有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飲水;

(3)適量運動:如做操、散步、打太極拳等,以促進腸道蠕動;

(4)腹部按摩:從右側至左側,圍繞肚臍周圍,做按摩,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腸道蠕動,減輕便秘症狀;

(5)藥物及時干預:不宜濫用刺激性的瀉藥,提倡用乳果糖、纖維素等容積性通便藥;

(6)心理調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消除恐懼焦慮心理,對緩解便秘非常重要。

如若以上方法無效,應及時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