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兩歲,喜歡咬著一塊毛毯睡覺,很依賴它,請問怎麼把它戒掉?

憨呆36903498


寶寶咬毛毯這個情況有多久了?平時不睡覺是否也特別喜歡咬這個毛毯呢?除了毛毯是否還有別的類似毛毯的東西他喜歡去咬,個人認為孩子的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一下兩點原因,一個是孩子的安全感,兩週歲的孩子對安全感的認知很獨特,神經因素導致他認為咬著毛毯睡覺能給他帶來安全感,就像咱們有的大人覺得身上掛著護身符就會平安一樣,但為什麼咬著可能是他看別人做過什麼或者學著電視裡某些鏡頭養成的一個不良習慣造成的。所以說盡可能給寶寶多多的安全感比較好。第二點就是寶寶是否有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異食癖引發的愛咬毯子,可以關注一下他平時對於鐵含量的攝取是否正常,有沒有多動過度活潑,不行就帶他到醫院做一個微量元素檢測。另外你也可以給寶寶買個牙膠並且要很開心的和他說,看媽媽給你買了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只要你咬著它就會有魔力哦,用牙膠一點點取代毛毯,畢竟毛毯不衛生會影響他的健康


小喬的資料庫


你好,其實有很多的小朋友都有這種“癖好”!我兒子還剛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讓我們進了一個家長群,剛開始的一個星期裡很多媽媽都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不適應新的環境,都在群裡面教老師怎麼照顧自己的孩子,其中我記憶最深的兩個媽媽就是說的自己的孩子睡覺需要拿著什麼,或者抱著什麼,教老師怎麼哄自己的孩子睡覺。

當時我看到這兩位“奇葩”媽媽覺得非常的搞笑,不知道怎麼想的!

老師需要讓家長教嗎?

自己的孩子這些“壞習慣”老師會慣著他嗎?

…當然不會啦!

過了多久我忘記了,有位家長就在群裡面說一些感謝老師的話,意思就是她的寶貝睡覺不用抱著那個祖傳的毛毯啦!

寫到這裡其實就很明白了!

孩子的適應能力真的很強,只要大人夠“狠心”

,什麼樣的壞習慣都能改掉!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把不好的習慣去掉,一個好的習慣的養成大約需要21天。

加油吧!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題主和更多的家長起到好的作用!

謝謝!



超爸蒙戈


他是很依賴這個毛毯的吧!所以我覺得一定不能很突然地讓毛毯消失,會破壞安全感。但是咬這個動作確實讓人擔憂,要戒掉。

戒掉咬東西的習慣,類似咬指甲,嗦手指等等都很常見。很多專家說這是焦慮不安的表現,但我覺得也不是一概而論的。有些就只是單純的好奇、不自覺的體驗到了某些快感而已,一過性的,三兩個月不制止也能好。我女兒咬手指甲的習慣有半年,在幼兒園中班開始,我曾經各種方法阻止,甚至用貼片把指甲貼起來,總不能咬塑料吧!後來還是沒改善,我放棄了,結果,三五個月後她找我來剪指甲,說都長長了!她主動戒斷了!

好像說遠了~說回來,可不可以試著給他別的東西咬,比如咬膠,同時抱著毛毯?

告訴他疼痛感,咬會帶來疼痛感,毛毯小可愛都疼哭了,我們愛他就抱抱他,親親他就夠了,不能咬她。

試試。不行咱們再想招兒!我是崔西,一起做不焦慮媽媽!


崔西親子客廳


我老婆姐姐的孩子,小時候就是如此,一塊毛巾咬到上幼兒園才慢慢放下習慣。而且平時不能洗,一洗孩子晚上睡覺發現味不對,又哭又鬧,不過過兩天就好了。這是戒奶過度時,被毛巾佔了空子。很多孩子用奶嘴過度,還有很多孩子養成了摸大人咪咪的習慣,反正各種習慣中,都有類似乳 頭的形狀伴左右。

這是一種心理安慰,很多大人睡覺,手腳身體嘴巴都有小時候的習慣,千萬彆強行糾正,你把這個習慣去了,他會養成其他習慣。而且你強行拿掉,孩子會因找不到安慰物品而失眠和焦躁,影響孩子身心健康,慢慢就會好的。注意保持毛巾的乾淨衛生就行。


唐伯虎155149258


不必強制戒掉,孩子斷奶早吧?大了會好的,我小時候專門咬我奶奶衣服上那種佈扣子,打結的扣子。

我妹妹抱布娃娃,現在我的小外孫抱著小毛巾!11歲了,還是要那塊破的不能再破了的舊毛巾。其實有時候洗了他也可以睡了。


藍天碧空草原


其實不用太在意這個習慣,我的弟弟從小喜歡抱一塊小毯子睡覺,不讓抱就睡不著。出門旅遊也帶著,他說喜歡聞著毯子的味道。之後我們就由他了,但是隔三差五也洗一下毯子,保持清潔。直到10歲那年不知不覺就放下毯子了。


南山夢


除了睡覺之外,其餘時間會不會咬著或抱著他的小毛毯呢?是從小有還是現在才出現這種行為呢?

  • 孩子喜歡咬著毛毯一角去睡覺,分析寶寶出現戀物行為的原因:

1.習慣性行為。2歲前有咬著奶嘴習慣。

2.獲得安全感。寶寶從媽媽肚子裡出來是他第一次和媽媽分離,從四個月開始寶寶要進入另一個階段想要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一直到三歲,在這過程過渡期孩子缺乏安全感,出現戀物行為,他是孩子心理安全感的依靠

3.獲得舒適感。孩子“戀”上的物品大多數柔軟、舒適的東西,觸摸這些物品讓孩子心理產生舒適感。

4.獲得和媽媽在一起的感覺。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他就會尋找媽媽的替代品,從中獲得安全感。發現孩子的替代品往往都是他出生時媽媽獨有味道。

  • 如何幫助他戒掉?

1.找到孩子咬著他睡覺的原因,循序漸進引導,緩解他情緒。

2.轉移孩子注意力。多陪孩子進行有意義的親子活動,讓孩子知道在媽媽心中他是很重要的,媽媽很愛他。

3.減少毛毯出現時間。告訴寶寶讓他把毛毯放在自己的床上或櫃子上,約定好時間,等吃完飯或者睡覺的時候拿出來給他。

4.理解無條件接納孩子的這種行為和情緒,讓他感受到媽媽是站在他這邊的,和他感同身受,是愛他的。

如果沒有預告和想一出是一出的強制戒掉,孩子會出現情緒上恐懼,害怕家長的行為,沒有安全感,更加依賴“毛毯”也會影響到親子依戀關係。在引導孩子戒掉“毛毯”過程中,一定一定要循序漸進,溫和堅持著哦~


早教老師胖胖


其實“小毯子”和其他依戀物與一個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孩子們通過依賴小毯子、最喜歡的填充動物玩具或想象中的朋友來幫助他獲得安全感——而且,全世界的父母通常都會懷疑允許自己的孩子這樣做是否健康。

只需要稍想一下,就很容易理解我們這個世界對於很小的孩子來說有多麼可怕。一個孩子對自己的小毯子的依戀可能會非常強烈;它通常都有其獨特的感覺和味道,而孩子通常都能知道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是否被替換或更換了。很多父母都有過把泰迪熊或小毯子忘在了商店或賓館,然後不得不帶著一個歇斯底里的孩子緊急趕回去取的驚慌經歷。

儘管不安全感和恐懼可能會讓父母們感到心煩意亂,但它們和其他情感是一樣的。它們只是感受,並且可以用積極的傾聽、熱情和理解來處理。如果伴著一條特殊的毯子或洋娃娃睡覺有助於一個孩子放鬆下來並感到舒適,會有任何真正的害處嗎?

一般說來,大人越少大驚小怪,問題往往就會越快得到解決。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通常都會願意把安全依戀物的使用限制在晚上睡覺或小睡的時候,尤其是在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理解和接納的情況下。通常,大多數孩子不用大人干預,到6歲時就會自動放棄自己的小毯子或安撫奶嘴。

有問題請在評論區給我留言,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觀點。


多妞媽媽


孩子喜歡咬毛毯,有的小孩子喜歡咬毛巾,咬公仔……這些情況大致有兩個原因:

第一,孩子缺乏安全感。

當孩子6-8個月的時候,它會出現分離焦慮,14個月到時18個月的時候到達頂峰。表現為在母親和其他依戀對象離開時,表現出明顯的不安,比如說媽媽穿上外衣領取錢包,準備去購物時,孩子看到了會哭鬧起來,有時甚至會到門前哭著懇求要一起去,那這種的反應呢,我們稱之為分離焦慮。

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沒有去正視孩子的情感,總覺得說孩子哭,那避開他就可以了,這樣子的做法是非常不科學的,也會導致孩子長大後安全感不足。因為他們現階段的理解為:眼前的東西消失了就不見了,所以看到媽媽離開,他們心裡是恐懼的。當孩子的分離焦慮出現的時候,家長要正確的去對待她,比如說每次出門要跟寶寶做正式,簡短的告別,回來的時候要熱情地跟寶寶打招呼,說:寶寶,媽媽回來了。

第二,七個月的時候,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

口欲期的孩子他們是用嘴巴去探索世界的一個敏感期,只要他日常生活中所能夠得著的東西,她都要放到嘴巴里面去咬一咬,舔一舔,好多家長都覺得這樣子很髒,很不講衛生,但其實我們家長錯了,這是孩子的一個口欲期,他是靠嘴巴來探索這個周圍的世界,我們家長需要做到的就是:把孩子常用到的玩具洗乾淨,讓他盡情的去啃咬,去探索,過了這個時期,孩子就不會再咬東西了。

如果你在孩子口欲期的時候沒有滿足她要的需求,那他長大以後,他就會在一直偷偷地咬東西。



繪情


1、寶寶愛咬東西可能是一種壞習慣,當你發現孩子想要咬時,你可以想一些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和孩子說說話,讓他去做某件事情,或給他一個玩具等等很多時候我們配合行為矯正,如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引開孩子的咬東西動作,對能理解語言的予以說服講道理但仍不解決問題,有時我們採取懲罰措施,如不理睬或馬上阻止.有時取消一次他喜歡的活動或其他獎賞的機會,以減少該行為,例如沒收玩具、罰站等。但是收效不是很大

首先,要多用語言和動作提示.在他咬東西時制止他

其次,要帶著他們多做一些有建設性的遊戲和活動,使他們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於外界的事物上,儘可能的拓展他們的視野和思維,不再過多的滯留在自己的世界。

最後,我認為可以使用一定的厭惡法去幹預他,但一定用語言或行動讓他知道這樣做是不正確的,不論他理不理解。

2、說明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孩子睡著的時候記得把毛毯拿出來,如果孩子被吵醒了了,想要咬著可以繼續多重複幾次,慢慢的就會好一點點,

3、這樣有可能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可以多陪寶寶,多安慰一下她,多哄她,如果可以的話,把她摟在懷裡睡覺

4、是一種心理依賴或是有缺乏維生素導致的情況,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來確定的。

意見建議:如果確定是缺乏維生素導致的現象,可以積極的進行調理,如果是心理的依賴,需要慢慢的進行控制為好的,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利於緩解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