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刀”變“剃頭刀”,神經外科醫生為患者理髮得心應手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謝菁菁 通訊員 鄭琳) 疫情期間,理髮成了住院患者和家屬的“剛需”。日前,廣州一神經外科醫生拿起剃頭刀,義務地為他們解決“頭等大事”。

“腦科Tony吾”上線

一個剃頭刀、一把梳子、一面鏡子、一張椅子、一條圍布……3月份學習雷鋒活動月,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第一黨支部書記、血管神經外科主任吾太華在下手術的空閒時間,拿起剃頭刀,搖身變成“腦科Tony吾”,為全院患者和家屬義務理髮。“Tony吾”“開業”第一天就接待了8位“顧客”。手法嫻熟、出品穩定讓吾太華收穫了大批點贊。

“手术刀”变“剃头刀”,神经外科医生为患者理发得心应手

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大部分理髮店受疫情影響不能正常營業,醫院又是這場戰“疫”中最為特殊的場所,實行嚴格的管控措施,理髮成了住院患者和家屬“頭等難題”。

察覺到患者和家屬的困難和需求後,吾太華決定重拾這門理髮手藝。“一開始同事都勸我不要‘冒險’,免得不小心把別人的頭皮割傷了。”吾太華說,在剛從醫的那個年代,剃頭是神經外科醫生的基本功,遇到需要緊急開顱的病人,他幾分鐘就可以剃個漂亮的光頭。

33年的神外從業練就一雙巧手

“終於可以理髮了,一個多月沒剪的頭髮太長了!”“剪了頭髮清爽乾淨多了,感謝您們!” “吾主任這門手藝不輸給外面的理髮店啊!”……面對大家的讚譽,吾太華笑著說:“理髮對神經外科醫生來說,有著天然的優勢。”。

吾太華能嫻熟地為患者和家屬理髮,離不開一雙靈活而又穩定的手。作為一名神經外科醫生,尤其是血管神經外科醫生,手部的靈活性和穩定性相當重要,特別是在動脈瘤夾閉和顱內血管吻合過程中,對手部穩定性的要求更高。而要達到這種良好的狀態,離不開吾太華33年來近7000臺手術的積累。“一臺神經外科手術往往要持續幾個小時,也就意味著我雙手要保持同一個姿勢幾個小時。”

吾太華回憶,30多年前剛入神經神外科大門參加全國顱底外科培訓班時,為訓練手部的靈活性和穩定性,他手握70000轉/分的高速磨鑽,在磨除雞蛋外殼同時,還要保證雞蛋膜完好無損。

如今,吾太華每年完成神經外科手術近400臺,其中60%都是利用鎖孔開顱和微創技術完成的,也就是利用鎖孔小通道,進入腦深部夾閉動脈瘤或切除顱底腫瘤。鎖孔開顱夾閉顱內動脈瘤技術在華南地區已是獨樹一幟。

疫情期間,除了跟往常一樣忙碌於臨床以外,作為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第一支黨支部書記,吾太華還帶領其他黨員同志開展了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身體力行發揮著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