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達了怎樣的心態和境界?

十里春風喜相逢


《行路難》共有三首,舉了許多高才不得善終的故事,如伍員、屈原、陸機、李斯等。其第三首“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意思尤為明顯。

這首詩也是表現詩人思想的矛盾,他也想棄金樽玉盤而度黃河,登太行。可是河未解凍,山有大雪,而宗慤那樣乘風破浪的時勢,也得適逢其會,不能常遇,故而只得掛帆俘海,浪跡江湖了。

長風破浪:《宋書·宗慤(que)傳》說,宗慤的叔父問他的志向是什麼,宗慤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後人用“乘風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負,李白也不例外。


閒情偶記生活點滴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蒼海。這句詩摘至詩仙李太白的《行路難.其一》。

 

按照李白的人生軌跡來看,這首詩應該是李白42歲之前寫的。世人皆知李白一生不得志,一直到42歲由“玉真公主”和賀知章兩人引薦給唐玄宗才有了翰林院的職務,而其工作也只不過為寫寫詩詞取悅於皇帝及其身邊的愛妃寵臣而已,美其名曰為:御用文人。

 

現實的際遇與李白自身想一展的抱負 安邦定國普濟眾生的想法相差甚遠,所以才有了後面的“力士脫靴,貴妃奉酒”的大不敬的行為。

 

所以這句詩應該是寫於他還沒受人引薦進宮面聖之前,有志難抒,每每碰壁,但是不言放棄,一直自我激勵的情況下。

 

詩文大意是:我的抱負如長風破浪般,總有一天會實現的。到時直達雲端將普濟蒼生。借情抒情的寫法。

 

而其面聖獲封后的第二年他就已經看清了當時的執政者只想吃喝玩樂,醉生夢死將他這種一等一的良才閒置於遊樂之中。

 

只嘆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半庭秋


天寶三年, 翰林侍詔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在離開長安之前,李白寫下了一組《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就是其中第一首中的兩句。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兩句詩的釋義, 一般認為是李白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雲帆指的是高大的船帆,在李白以住的詩中的意象,通常與離情別緒密切相關。如李白的“雲帆望遠不相見, 日暮長江空自流”、“水客弄歸棹, 雲帆卷輕霜”。在李白的詩中, 很少有把它用來比喻才能的意思。“滄海”多指東海,自從秦始皇時期有了東海之外,有三座仙山的傳說後,“滄海”多被用來代指指神仙世界。

唐詩中的“輕舉觀滄海, 眇邈去瀛洲”中的“滄海”就是神仙世界的意思。在李白生活的唐代,“滄海”也有時會被用來代指人間。但最主要的還是指東海或者神仙世界或神仙。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綜合起來看, 由於這裡的“雲帆”並沒有比喻作才能,不能簡單地把李白的意思理解為施展自己的才幹救濟天下蒼生, 只能理解為: 乘雲帆渡過大海進入神仙世界。當然李白隱藏的意思是堅信自己的政治理想總有一定會有實現的一天, 到那時,我就乘坐雲帆歸隱江湖。

功成名就,歸隱江湖一直是李白的人生理想。說到“長風破浪會有時”,就不得不說一個典故。南朝劉宋名將宗愨年少時,他的叔叔宗炳問其志,宗愨回答說:“願乘長風, 破萬里浪。”宗愨後以振武將軍之職隨徵林邑國,升任隨郡太守,又參與平定雍州蠻之亂。

他在文帝遇弒後,參與擁立武陵王劉駿為帝,隨其討平元兇劉劭,升任左衛將軍,封洮陽縣侯。後歷鎮廣州、豫州等地,先後平定南郡王劉義宣、竟陵王劉誕的叛亂,官至安西將軍、雍州刺史,死後追贈徵西將軍,諡號肅侯。“長風破浪”也成為古人勵志的典範。

李白在詩中,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典故, 不僅表明了自己的理想, 而且還表明自己堅信有一天能像宗愨那樣, 大展宏圖,實現自己“濟蒼生, 安社稷”的願望。那時自己就“直掛雲帆濟滄海”,功成之後及時歸隱江湖。這種歸隱,已經不是入世不得而不得已的消極的歸隱,而是在志得意滿之後帶有積極樂觀情緒的歸隱。

李白始終幻想著“建立蓋世功業之後功成身退,歸隱江湖”,這一點李白自己多次在詩歌中表達過。《行路難》三有一句:“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是李白直接表達對歷史上那是一種樂觀、積極的思想。在李白看來,“功成”之後就要去享受人生、享受自由,去尋找海外仙山,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人生才沒有缺憾。

李白一生推崇道家思想,對道家思想中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非常向往, 是李白將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相結合的結果,也是他的理想化的境界。把這種思想和詩中“直掛雲帆”表露出來的昂揚向上之氣相結合,才不會割裂兩句詩之間的關聯,使兩句的思想相通, 氣勢上也是一如既往。

李白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通過“長風破浪會有時”這一句,把自己堅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了,讀者如果再還把“直掛雲帆濟滄海”也同樣的理解,就是畫蛇添足了,顯得既羅嗦又重複,這與李白瀟灑的詩風也不符合。

從格式上來說,“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是一幅流水對,流水對最忌兩句話都表達同一個意思。所以李白不可能把“長風破浪會有時”和“直掛雲帆濟滄海”這兩句詩,用來表達同一種意思。我們把《行路難》三首放在一起讀的話,可以發現第一首充滿信心, 尋找理想; 第二首開始認識到行路難, 第三首則充滿了失望, 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開始出現。

這三首詩是表現李白思想特點的組詩。第一首是在寫行路之艱難, 卻在結尾提出自己的理想目標; 第二首說明自己為功成不願意喪失自己孤高之品格, 寫出在此前提下行路之艱難, 不禁有歸隱的念頭; 第三首則否決了自己功不成則歸隱的願望, 表達的是李白及時享受人生的態度。《行路難》三首詩是個遞進的關係, 是建立在李白失望與希望、樂觀與悲觀的情緒基礎之上的。

李白的三首《行路難》中,第二首主要抒發的是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激, 第三首主要表達的是詩人功成之後的打算以及對功成身退的認識; 第一首詩中既表達有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憤激, 又有相信自己政治理想抱負終究能夠 實現的堅定信念。

李白的《行路難》是一組同時創作出來的作品,組詩的第一首在意義上就應當是組詩的總綱,只有把“直掛雲帆濟滄海”解讀為歸隱江湖,把“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理解為是李白實現人生理想,然後功成身退,才能使三首詩的關係更加連貫。

李白的理想中,既有“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 海縣清一”的一面,也有“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的一面。兩個理想中,前者是基礎,後者是目的。只有在實現了政治理想後,後面的理想才有意義。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生活理想結合在一起,是李白一貫的風格。

無論是“終與安社稷, 功成去五湖”,還是“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都具有相似的特點。因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李白人生理想的完整表達: 堅信自己的政治理想可以實現,以及功成之後退隱江湖,實現自己的生活理想。

(文、歷史漫談君 徽&安)


歷史漫談君


1感謝您的提問!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要想“長風破浪會有時”,必須要韜光養晦,積蓄力量。”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奮鬥是青春最美的底色,理想在奮鬥中綻放,要想“直掛雲帆濟滄海”,必須要抓住自己的青春年華和準確的時機,等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心有餘而力不足。

年輕人要咬準目標,奮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不戰則已,戰則必勝,一戰功成萬骨枯。

2:李白寫下了《行路難》,一般認為這首詩是李白豁達的寫照。是困苦中的自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被變相的逐出京城,可謂是苦悶榜徨,抑鬱不安,詩文中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詩句,就是李白心裡的寫照。當然,如果僅僅就是這樣的人生態度,那李白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也就不足稱道了。但是,李白顯然不是這樣的。

3:《行路難》共有三首,舉了許多高才不得善終的故事,如伍員、屈原、陸機、李斯等。其第三首“吾觀自古賢達人。

功成不退皆殞身……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意思尤為明顯。

這首詩也是表現詩人思想的矛盾,他也想棄金樽玉盤而度黃河,登太行。可是河未解凍,山有大雪,而宗慤那樣乘風破浪的時勢,也得適逢其會,不能常遇,故而只得掛帆俘海,浪跡江湖了。

長風破浪:《宋書·宗慤(que)傳》說,宗慤的叔父問他的志向是什麼,宗慤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後人用“乘風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負,李白也不例外。

4:關於這部小說還能勾起許多童年回憶。記得小時候家裡已經有了電視,電視節目只是晚上有,所以白天聽收音機是當時普通家庭裡,一家老小的共同愛好。

而中午收音機裡的【小說聯播】節目更是許多家庭的喜愛,剛剛出版沒多久的《平凡的世界》就是在那個時候播出了。

大人小孩立刻就被李野墨先生娓娓道來的故事所吸引,聽到感人之處,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流淚。

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出自李白的《行路難》,是人在低谷的時候,勉勵自己或別人,現在要堅定信念,臥薪嚐膽,積蓄力量,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揚帆啟航,逆流而上,達到人生目標。

要想“長風破浪會有時”,必須要韜光養晦,積蓄力量。”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大家好以上是我的個人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感謝您的閱讀與觀看!





咔穠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行路難·其一》。表達了一種積極追求、樂觀自信和頑強堅持理想的品格。展現了詩人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身處逆境,仍保持向上進取的人生態度。相信總有一天能夠如宗愨所言般乘長風破萬里浪,高掛著船帆渡過那蒼茫大海。

原文《行路難·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三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後的感慨,該詩大約寫於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初仕不遇、被迫離開長安前後。本來此番應召進京,李白對自己的前程是充滿了信心和憧憬的,以為既然接近了皇帝,必然能夠施展抱負,為國效力,但是,沒有想到唐玄宗只以他為文學弄臣,並且逐漸地連弄臣都不可得,最終被“賜金趕離”,李白憂傷、悲憤之下,乃作是詩。

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借用了南朝宗愨的典故。《宋書 ·宗愨傳》載:“宗愨字元幹,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日:乘長風破萬里浪。”因此才有了“乘風破浪”的成語,指排除艱難,奮勇向前,以達成作者宏偉的志願。李白以此為結,正說明他內心仍有熱血澎湃,雖遭一時挫折,甚至一度慨嘆“行路難”,但終究還是從哀傷、憤懣中掙扎了出來,志向仍然高遠,雄心終究不泯。

   今天讀這首詩,也能給我們很大教育和啟發。

首先,審時度勢,正確認識困難和挫折。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可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的挫折,我們作如何選擇,是積極想辦法解決困難,還是躲避困難,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現實問題,我們應選擇前者。其次,明確目標,樹立戰勝困難、挫折的勇氣和信心。人生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的大目標和小目標,我們要善於抓住有利時機,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勇氣和氣勢上不能輸,用高昂的鬥志、旺盛精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再次,堅忍不拔,持之以恆定能取得成功。任何困難、挫折都是暫時的,“晴天總會比陰天多”, “每天一縷陽光”,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只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鬆,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進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適應環境,就定能達到成功彼岸。




葛諸亮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相信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終有一日定會實現,這是對於生活的樂觀與自信,是我們現今生活中最為需要的態度。

我們的生活就是在航行,現實就像身處海平面一樣,四面皆海,不知方向在何方,故而我們會迷茫;

找到目標、擺脫迷茫的我們,現實就像眼前的海洋,漫無邊際,永遠不知終點在何方;

努力過程中,現實又像海上的波濤巨浪,衝著我們盤旋後退,不斷的努力,換來的是無盡的等待,這是對心中熱情的沖刷,沖刷著那希望的火焰光芒漸失;

不知那希望的火焰能否閃亮至終點,這便十分需要那樂觀自信的態度。面對那無盡的努力,無盡的等待,似乎真想大聲吶喊,希望有人可以回應,但聲音就像石沉大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給自己希望,堅信最終一切都會到來,以讓那火焰可以延續,指引我們走向終點。


奶茶愛尚咖


憋屈,除了憋屈還是憋屈

背景

公元742年,41歲的李白因受宰相賀知章和玉真公主的舉薦,被唐玄宗召見進京,並受詔擔任翰林供奉。但並沒有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反而被當做花瓶,還受到權臣的排擠,兩年後被“賜進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你想想,狂傲不羈的李白怎麼能受到了這份委屈。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相送,於是李白寫下這首《行路難》。

那個憋屈,那個恨啊

李白是誰,是哪個“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俠客。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神仙。皇帝老兒把自己招來,就這樣糊弄了二年,就把自己打發了,這難受不難受,這憋屈不憋屈。

朋友們來送自己,那皇帝老兒又得罪不起,能怎麼辦?

只能說兩句俏皮話

一方面告訴朋友們,“我李白沒事,我這麼大本事,以後肯定沒毛病的,會有大作為”;

一方面安慰自己,“這都是什麼事啊,老子這麼大能耐,你這老兒看不清,以後有你後悔的。”

也是絕望了,當什麼官,做神仙去了

30歲之前,李白把當官當個屁,一點都不在乎;

30歲剛過,就覺得也不能這麼一直浪蕩下去,於是就想當個官試試;

於是,李白給唐玄宗獻賦過兩次,還通過結交一些達官貴人,力求能有出仕的機會。

李白沒資格參加科考,只能靠這些門路了

經過大概十年的努力,終於經宰相賀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舉,得到這個機會,誰承想得到的確是這個結果。

你說氣不氣人,憋屈不憋屈。

李大仙人,太放縱

李白當個翰林,鬧出的事情可不少

讓高力士脫靴,這個大家都知道了。高力士是誰?雖是個內臣,那可是陪著唐玄宗奪取皇位的人啊;

讓楊貴妃親自喂他醒酒湯,楊貴妃是誰,那可是皇帝的寵妃啊。李白也因此獲得了“文人輕佻”的名聲;

還讓唐玄宗親自給他擦嘴,這是不是稍微有些放肆了。

你說讓那些大臣們能看的下去嗎?

所以,有這樣的結果也算好的了。

我倒是覺得,那些大臣們還是比較有惜才之心的,不然不知道會怎麼樣對李白。


瘋哥哥l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意思是: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引申為相信總有一天會實現理想施展抱負,雖然苦悶但不失去信心,給人以激勵,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出處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其一》

譯文

金盃中的美酒一斗價十千,玉盤裡的菜餚珍貴值萬錢。

心中鬱悶,我放下杯筷不願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裡一片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風雪早已封山。

像呂尚垂釣溪,閒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

人生道路多麼艱難,多麼艱難;歧路紛雜,如今又身在何處?

相信乘風破浪的時機總會到來,到時定要揚起征帆,橫渡滄海!

賞析

《行路難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後的感慨,反映了詩人在思想上既不願同流合汙又不願獨善一身的矛盾。

在這首詩中,李白一開篇便是不凡,“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李白好像除了寫詩,遊玩之外,那麼就是喝酒了,他的詩作中,到處都能夠看到酒的影子,這兩句的意思是,金子打造的酒杯裡,裝的可都是名酒,如果你問多少錢?那麼我告訴你要十千塊錢,玉盤裡面盛的佳餚,更是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兩句的意思是,我胸中苦悶,只好放下筷子吃不下,只好把身上的佩劍拔下來,環顧四周,我心裡非常的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兩句的意思是,想要渡過黃河,可是被冰雪覆蓋了,想要去登太行山,可是滿山都是雪,無法登上去。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想要學姜子牙垂釣,等待時機到來,又像是在做夢,正好夢見了伊尹,他的船剛剛經過。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世上的路真是難啊,真是難,而且眼前又有很多岔路,我不知道應該要去往哪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兩句可謂是千古名句,不知道激勵了多少人,人們從這兩句中,獲得了很多的東西,也明白很多的道理。那這兩句的意思是,我總是相信有一天,能夠長風破浪,去到更遠的地方,掛起那雲帆,在大海中勇往直前。

縱觀李白的這首詩,寫得大氣磅礴,讀來令人感動不已,儘管在詩的開篇,詩人表現得很頹廢,但是到了詩的結尾,李白又以一種充滿智慧的話語,結束了這首詩,使得這整首,瞬間充滿了哲理,令人拍案叫絕。也正是那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使得人們明白了更多人生的道理,也學會了更多的東西。


你聴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席捲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好吧,這是高爾基的詩。還是說李白吧,他天縱奇才,他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但是命運多舛,他空有政治理想,但是政治才能恐怕不是他自己說的那麼出色。這兩句詩出自《行路難》縱觀全詩,前半段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感嘆命運的不公。珍饈美味擺在他的面前,他卻一點食慾都沒有,為自己的不能施展抱負而發愁。想敢什麼不是老天的阻擋,就是人為的陷害。如果換成是你,恐怕也會無比鬱悶吧。但是李白是什麼人?他不過是詩仙,還是劍俠。是一個武林高手,自然不會如此輕易的就被命運打垮,他的另一首行路難有兩句詩給我的影響很深。“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由此可以看出來,他自比韓信,賈誼。對自己的才華還是很有自信的。現在雖然過的不是很如意,但是他相信,總有一天他的才華能夠得到賞識,所以他在這首詩的最後給自己打氣。總有一天他會長風破浪,在茫茫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聽風聽雨聽驚雷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出自李白《行路難·其一》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該詩作於天寶三年(744),李白遭受讒毀而被排擠出長安時寫的。詩中抒寫了詩人雖感嘆自己壞才不遇,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憤激情緒;但也表達了不向世俗妥協的高潔品質,同時也他也堅守自己的政治理想,盼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堅信自己終能大展宏圖,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譯為: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經過前面詩句的反覆迴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有力地展現出詩人相信最終能從彷徨苦悶中掙扎出來的樂觀形象。通過這樣波瀾起伏的情感,展示了詩人的倔強、執著、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併力圖衝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這種思想鼓舞著世世代代的人們不畏艱辛,不斷進取,迎難而上,上下求索的精神。讓我們相信無論你處在什麼困境中,長風也會破浪,掛起雲帆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