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住寄宿制學校,心理會有問題嗎?

我是千錘百煉鋼


我是一名寄宿制學校的老師,我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要說如果有一百個孩子的話,有九十多個孩子會有問題!剩下的成材的,很少很少!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他首先要養成習慣,學習的習慣,衛生習慣,紀律習慣等等!因為孩子畢竟還小,在家裡的話,爸爸媽媽會幫助孩子一起完成!在寄宿制學校裡,有老師,但是一個老師管好幾十個學生,他總有注意不到的孩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師也是平凡人,他可能注意到的就是那幾個搗蛋的,和那幾個表現好的!真的,這是我的經驗。

其次孩子的心理問題,我看見過大部分的寄宿制孩子的原生家庭,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有的是父母離異,有的是兄弟姐妹太多,父母管不了,還有的甚至是沒有父母的孩子,但凡有人照顧孩子,都不會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的。當然,也有例外。所以我不理解那些自己不工作,還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的家長,你是有多討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長大?

最後,家長們最關心的成績!我可以告訴你們,寄宿制學校的成績那麼好的原因,不是說老師教的好,學校環境好,你所想的那些有的沒有的,都不對!是因為有早自習,晚自習,午間課堂等等等等。這麼長的學習時間,他成績不好才怪!

總之,我不是說寄宿制學校不好,但是不要一年級,孩子太小了,自己有時候衣服都不會穿好的!有的孩子大冷天穿穿了一天的單褲子,老師都沒有發現!等孩子上了三年級,四年級的時候就沒有這個問題了!畢竟有點自理能力了!過早的斷奶有的孩子會快速成長,但這僅僅是一小部分,大多數孩子還是會感到迷惘和害怕的!這只是我個人觀點!


阿丫27


我大姐家的小姑娘,就是我老公的外甥女,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寄宿學校了,每個星期天才能回家。她是媽媽在富士康上班,爸爸和爺爺在另一個廠裡上班,下面還有一個一歲的弟弟,奶奶在家照顧弟弟,奶奶一個人沒有精力和時間每天接送老大,所以就把孫女送到了鎮上的小學,當然了,要比村裡的學校條件好一點。記得她三四歲的時候還是一個特別調皮活潑的萌娃,現在放假去她家探親時,發現外甥女沒有那麼活潑了,很安靜,但是並不膽小,也不是很孤僻,怎麼說呢,感覺在同齡人中比較穩重,內斂,獨立吧。不知福道她的內心世界是怎麼想的,外表上給我的是這種感覺。

還有我們老家鄰居的小姑娘,算是我一個小表妹。也是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寄宿。她是直接被送到縣城裡的小學,她媽媽壓根都沒有考慮鎮上的學校,一步到位。覺得縣城裡教學質量應該比較高吧。小表妹現在已經初中了,性格開朗,學習努力,成績中上。

我曾無意間打聽到她們在學校的生活,感覺學校的安排挺有意思的,她們寄宿的學生一般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會住在一個大宿舍裡,老師會鼓勵小學姐們去照顧學妹們,比如五年級的小姐姐會幫助一年級的小妹妹們鋪床,洗腳之類的,而一年級的弟弟妹妹們也很依賴和信眾學姐學長。

但是有的大孩子也會比較奸猾,會哄騙小妹妹們從家裡帶到學校的零食麵包火腿腸啊之類的,從我大姑姐得意傲嬌的敘述中得知,她們家的小機靈鬼就不上學姐們的當,把自己的物品保護的很好。

農村人現在都不種地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裡。並且農村的教育條件和水平有限,更多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鎮上和縣城裡去讀書。這兩種情況導致孩子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寄宿的特別多,基本上佔了農村百分之五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是父母都搬到縣城住,貨買房或租房,只有百分之十留在老家,雖然不寄宿,每天都回家,但是監護人照顧人往往也都是爺爺奶奶姥姥一樣的老人,對孩子的功課不能起到一個很好的監督和指導作用.

我的父親就是一名鄉村教師,去年年年剛退休,他們一個年紀就一個班,只有七個學生。他對孩子們很嚴格,因為他知道孩子們回家在學習上會沒人管,儘自己的耐心去督促和輔導每一個孩子。去年給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去年的期末考試,班裡的七個孩子每個都是一百分的成績,這個成績在鄉里也是獨一無二的。我為父親對工作的認真和高度的責任心而感到驕傲。

這些就是目前農村教育的一個現狀,父母不愛她們嗎?父母不心疼孩子們嗎?父母肯定是愛的,也是心疼孩子的,但是現實確是不得不和孩子分開,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努力,我心疼那些為生活到處奔波的父母,更心疼不得不過早獨立的孩子們。

而城市的孩子,也有在孩子一年級就寄宿的,但是很少很少。城市的父母,下班時間每天也都是圍著孩子的學習轉圈,網絡裡朋友圈裡經常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家長上了一天班,好不容易回到家裡可以放鬆一會兒,完了還不得不為孩子的作業頭疼。我心疼那些每天忙完工作忙孩子的家長,更心疼那些被家長吼的手無足措的孩子們。

願農村的孩子們多一些愛的陪伴,孩子童年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父母陪伴的無憂無慮的時光。我們八零後的農村娃,最慶幸的是那個時候,我們的父母還不流行打工,雖然生活貧困,我們的兒時,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有美好的大自然,有父母都在身邊陪伴。

願城市的孩子們多一些自由和獨立,少一些侷促和無主,能讓城市的家長們多一些自由和放手,上了一天班回去能好好的放鬆和休息,而不是被無奈的去監察孩子的學校學習是否合格,這些更應該是學校的責任,而不是轉嫁到家長身上。我們小的時候,什麼時候讓家長管過作業呢?家長的職責是家庭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陪伴孩子改作業寫作業。

最後想說,如果條件允許,還是不要讓孩子一年級就寄宿了。孩子們需要的是愛的陪伴,父母的鼓勵,和獨立的學習能力。


超媽阿凡達


這個問題也是我曾經困惑的問題。

我和老公完全靠自己打拼奮鬥,雙方老人都不能幫忙帶孩子,閨女一年級的時候正是我們事業的上升期,我又意外懷孕了,思來想去我們就考慮把老大送到私立寄宿學校。我們去學校考察的時候,學校很有教育理念,宿舍環境很乾淨,透過窗戶我看見教室裡有幾雙小眼睛眼巴眼望地看著我們,頓時我就捨不得了。我想再苦再難還是自己帶吧,畢竟孩子成長只有一次。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溫暖的港灣!我認為不到迫不得已,還是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因為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



葦子2020


從小就開始寄宿生活的孩子的發展一般是兩個極端,要麼很早就開始獨立,有主見,生存能力強。要麼就是被寄宿制搞的狼狽🐺,沒有得到鍛煉出自信獨立,反而變得敏感脆弱自卑。

我鄰居家一個孩子,比我低一個年級。上小學是由於家長比較忙,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學校。孩子在家時晚上有家長叫著上廁所,可到了私立學校,媽媽式提醒沒有了,經常尿床,而孩子也長大了有了自尊心。尿完床不告訴同學老師,早上起床把被子疊好,晚上暖著溼被子睡覺。回家媽媽問起才說,於是媽媽隔三差五去學校給孩子曬被子……唉,對於孩子來說,這肯定是一段狼狽的記憶,也很難從這種陰影中走出來

當然有更多孩子是在家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到學校後鍛鍊著自己做很多事情,從而能力得到提高,也變得更加自信。

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適者生存。但究竟是否讓孩子去寄宿制學校不能一概而論,根據家長意願。而要具體孩子,具體分析……





踽嶄天空



韋淑梅631


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寄宿學校,我覺得孩子的心裡不會有什麼問題。

父母的愛無處不在

我有個親戚家的弟弟,他從幼兒園就開始住校,小學仍然是住宿學校。今年中考,舅舅給選的學校,仍然是住宿學校。弟弟開朗大方,一點心裡問題都沒有。弟弟特別獨立,自己能照顧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他們班的同學,也都是如此,沒聽他說哪個同學有心裡問題。週五放學接回來,週日送學校去。每個週末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兩天的娛樂時間,孩子完全能夠感受得到父母的愛。

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孩子都聰明,他們的適應能力特別強。有一次舅舅有事,就說我和老公送弟弟去學校,看著他一個人拉著拉桿箱走進學校,我覺得鼻子有點酸。我這情緒還沒到位,人家回過頭來,衝我一笑說,“下週回家我要吃糖醋排骨和酸菜魚,跟我媽說一聲”。有時候就是我們這些成年人會帶入自己的情緒,其實孩子並沒有感覺到什麼。

沒有對比沒有傷害

之前有個電視節目特別火,就是把城市裡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換位置,生活的一段時間是。對於農村孩子來說,之前他們並不瞭解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雖然在電視上看過但是自己親身體驗過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當他們體驗到城市的生活之後,才發現農村的簡陋,這個時候才會造成心裡負擔。對於寄宿制的孩子也是一樣,他們沒體驗過每天放學回家的感覺,也就不知道這其中有什麼差別。

所以,最關鍵的點,就在於孩子的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愛。有愛就不會有心裡問題。

我是有兩個娃娃的歡豆媽媽,一起分享育兒路上的那些事,關注我吧!

歡豆媽媽育兒


如果條件允許,我是不建議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上寄宿學校的哈,因為我家前兩年也是面臨這樣的情況,學校都找好了,被我硬生生的放棄了,還是捨不得孩子哈,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雖然說從小培養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很好的,但是未必一定要到寄宿學校才可以培養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也是可以的,只要我們父母多花的時間和精力,既然選擇了生孩子,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教育孩子的,當然,不排除個別情況哈;

第二,7歲的娃娃,必竟不是我們70\80後那個年代的孩子,接受和見識的事物有限,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現在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孩子們又是獨立的個體,呆在家長自邊家長自己引導不是很好嗎?放到寄宿學校,學校的老師管著一堆的孩子,他管得過來你娃的那些個小心思嗎?

第三,有這麼幾句話:1、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2、有質量的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養娃!3、娃娃需要父母也就是那麼10年。就是這幾句話讓我放棄把娃兒送到寄宿學校去,因為我要做好我母親該有的本職,做好我一個母親能做到的陪伴,不給自己,給娃兒留下遺憾!

第四,孩子這麼小不在父母身邊,一個星期見不到父母,換著你是什麼感受,可以換位思考哈!

第五,最重要的是我不放心哈!


毅茗媽媽育兩兒


你好,我是兩個孩子(老大七歲半,老二兩歲半)的寶媽姝心,因為我自己孩子和我弟弟家孩子就是正好上一年級的情況,所以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我家孩子,男孩,屬於半寄宿制,就是早上送去學校,一天三頓飯在學校吃,中午有生活老師帶著午休。從目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來看的話,心理是沒有問題的。學校的老師們都特別認真負責,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老師都會及時跟家長溝通,反映孩子的學校的狀況。我覺得只要家長平常生活中多給予孩子愛,孩子心理不會出現問題的。

我弟弟家孩子,也是男孩,六歲半,同樣一年級,不過上的是純寄宿制學校。因為弟弟和弟妹需要外出掙錢,我爸媽年紀大了,又擔心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寫作業,所以最後他們就覺得把孩子送到了我們市裡一家口碑較好的私立學校,一般一週或者兩週去接一次孩子。從目前孩子的情況來看的話,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那所學校同樣是老師和家長溝通很多,雖然家長不在身邊,但是輔導作業都有老師陪伴,生活方面也有專門的生活老師教孩子們鍛鍊自己的自理能力,晚上孩子也可以給家長打電話。目前已經上了半年的學,回家之後比上學之前懂事不少,回家知道孝敬老人了,還會照顧比自己小的弟弟,感覺他一下子懂事了不少。至於性格方面,他本來就不是一個外向的孩子,現在反而開朗許多。

我覺得不管孩子是否上寄宿制學校,家長都不應該完全把孩子交給學校。心理是否有問題不在於是否住寄宿制學校,而在於他周圍的環境和他自身的性格。如果孩子本身就很敏感內向,家長又沒有時間顧上孩子,單純指望老師帶孩子,孩子體會不到家人的愛,這種情況是比較容易出心理問題的。如果孩子性格還好,比較陽光,家長能如實告知自己家的實際情況,孩子也會理解大人做決定的原因,一般情況是不會出現心理有問題的。


姝心


心理有沒有問題 我不知道 但是如果是我的小孩 哪怕他上初中 我都會讓他在家 ,走讀,而不是寄宿 ,孩子最好還是呆自己身邊 ,他的喜怒哀樂你都清清楚楚的,有什麼問題,父母都可以探討,學習很重要,但是人能走完一輩子,肯定不是單單學習好就行了的,拿我自己來說,我小時候安全感的建立就來自於我的父母。所以我的孩子,現在我再累再苦都帶在自己身邊,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過了就是過了,八歲想要的玩具,等他十八再給他,已經沒有意義了。


春筍520


我是一所小學寄宿制學校的老師,所以來回答這個問題也基本上是根據這麼多年的教學觀察來做回答。

世事無絕對,不是所有的寄宿制學校裡面的孩子心理都有問題,但是總的來說,國內外的很多教育理念其實都不提倡孩子太小脫離父母的家庭讀寄宿制學校的,因為多多少少這樣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首先,是安全感的問題。

人的一生,都脫離不了安全感的範圍,而好的人生,童年時代的安全感建立足以溫暖一生。相反,童年時期的安全感建立存在問題,那麼必然導致這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對安全感進行各種修復。

所以,安全感的問題其實是關乎每個人,也是每個父母能夠在童年時期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孩子住校,雖然有同學和老師的陪伴,但是終究是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家,而家庭環境是每個人最初最重要的安全感建立之一。遠離家庭,遠離自己熟悉的家,被迫在學校住校,這其實是孩子安全感被破壞的過程。

我們倡導孩子在三歲前儘量不更換養育人,不更換家庭住所,就是因為安全感的建立。

所以,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很多住校的孩子,在星期天或者星期一到學校的路上就悶悶不樂,甚至有到了校門口哭喊著不進入學校的現象。歸根結底,是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問題。

第二,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親子關係的問題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有意識在調整的。好的親子關係不僅僅是可以幫助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規避很多成長問題,還可以幫助孩子及早的建立起個人的親密關係能力。

而如果孩子在小學一年級就被迫住校,顯而易見,和父母在一起的 時間太少,而親子關係必然不能和每天都能見到父母的孩子那麼好,所以,這也是存在的一個大問題。

第三,是校園霸凌的問題。

校園霸凌的現象,其實在我國的中小學中是很常見的,小到被同學取綽號取笑,大到一些人生傷害,多多少少都是存在的。孩子年齡小,遭遇到校園霸凌不能及時和家長訴說,進行溝通和疏解,是很容易造成心理陰影的,試問我們這一代人,有多少人忘不了學生時代被同學霸凌的狀況?

又說回親子關係,好的親子關係下,孩子在學校遭遇到的事情會主動和家長交流,而壞的親子關係,孩子遭遇到的事情就很少對家長訴說,長此以往,你覺得孩子的心理能好嗎?

我不提倡孩子在小學階段住校,甚至如果可以的話,我認為孩子在中學時代都不應該住校,雖然我的孩子也是在中學時代就開始住校生活了,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對12歲的少年住校後的心理變化也做了很多努力。

而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住校,實在是太小,百害無一利。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建議讓孩子走讀,住家裡,每天可以見到父母,每天可以享受到父母的陪伴和照顧。

再好的學校,再好的老師,再好的同學,都比不上父母家庭給的源自內心的溫暖。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讓孩子在小學一年級就住校,那我能給的建議就是家長要儘可能在每週內抽出時間打電話或者去學校探望孩子,或者一週把孩子接回家住一次兩次,讓孩子知道父母對ta的疼愛和重視沒有因為ta住校而改變,讓孩子明白,人生有很多無奈,父母迫不得已讓ta住校,可是親情永遠不會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