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消失的訂單”

“冬裝庫存還沒有完全消化,春裝也沒有賣完,生產夏裝的時節已經來了,雖然疫情防控形勢已經積極好轉,但消費需求還沒有上來,開發完成的夏裝產品也不敢生產。”在這個天氣漸暖的廣東仲春時節,劉平(化名)有點犯愁。

劉平是廣州一家女裝企業的董事長。2020年春節,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服裝行業的節奏打亂了。在本是產銷旺季的春節前後,服裝行業的線下銷售,顧客稀少、產品積壓。企業紛紛轉向線上經營,讓這裡瞬間變成了紅海。

“線上線下各個渠道都恢復營業了,但生意還只是在慢慢恢復。”劉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在疫情爆發之初,監管第一時間出臺了通過延期還款、減免利息等措施,紓解中小微企業困難,防止企業資金鍊斷裂。3月16日,央行正式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並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劉平的公司是這些政策的受惠者。由於納稅記錄良好,銀行很快就按最高額度發放了300萬元的流動資金專項貸款,並很快到賬。

眼下比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產業鏈的恢復,深圳一家企業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如果能夠出臺政策讓市場逐步恢復,企業能夠正常銷售,對產業鏈修復更為有效。

消失的訂單

不出門的時候,在抖音、快手賣家秀,不停給供應商、客戶打電話,忙活一通之後,要到加工廠看看備料、生產線和線下門店的客流、銷售情況。自從全國各地陸續復工之後,線上平臺、工廠、門店這些地方,是劉平每天必須“光顧”的地方。

對於服裝企業來說,往年這個季節本來是生產、銷售的旺季。冬裝銷售接近尾聲,春裝已經做出來了,夏裝也將要開發、備料,很快也要生產。但在今年,這些繁忙的景象不復存在。儘管渠道推廣的力度更大,但銷售仍然未見起色。

“除了湖北以外,我們線下的渠道都恢復營業了,但是沒有什麼生意。服裝不是剛需,現在消費慾望低迷。”劉平說。

劉平的企業本來以線上銷售見長,但很多服裝企業為了自救,紛紛殺入線上渠道。而線上容量本就有限,線上一下變成了紅海。

嚴峻的市場形勢帶來的是銷售大幅下跌。劉平說,公司2月份的銷售比往年下降了60%~80%,3月份預計下降40%~60%,全年收入預計減少30%,利潤可能虧損20%。

這並不是劉平們獨有的困境。服裝、零售行業的困難已經開始向上遊傳導,為製造業、零售業提供產品、技術的人工智能、新零售行業,也遇到了同樣的困境,劉平的合作伙伴王董(化名)就是一個例子。

王董是深圳一家從事三維圖形圖像、人臉識別等軟硬件技術開發、生產服務企業的CEO,主要客戶就是零售、服飾企業,是國內數家大型家電、新零售企業的合作伙伴。1月份,公司與客戶簽訂了上億元的訂單,2月份開始出貨。但疫情爆發後,這些訂單已經無法執行。

王董說,一些客戶收入銳減,為了壓縮支出,取消了訂單,沒取消的也無法執行,“市場一下子被凍結了”,每個月至少損失上千萬的收入。

比起劉平、王董,張軍(化名)的處境要好一些。張軍是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CEO,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創業期的自主創新型機器人企業,主要面向3C、製造業智能化改造提供產品和服務。疫情發生後,下游企業開工不足、收入銳減,也減少了採購需求。

“1月只有半個月的收入,2月是零,3月過了一大半了,有些客戶還沒緩過來。”張軍說,2、3月份,公司收入減少在百萬級別。

作為熱門投資領域的人工智能企業,張軍的公司在行業排名靠前,獲得多家創投機構共計5000萬元的投資。雖然收入有損失,但仍有較為充裕的現金。每個月七八十萬元的支出,還不會影響公司運營,也沒有太多融資需求。

上下游的壓力

除了下游銷售環節,疫情期間,企業還面臨來自上游的壓力。而上游環節,也承受著資金、復工率的壓力。

張軍所在的公司,屬於人工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與硬件一體的公司,除了提供解決方案,主要生產機械臂、電動夾爪等硬件產品,而硬件產品的生產、供應受上游制約。

張軍說,在以前,下單之後,上游廠商只要一週左右就能將產品生產出來,但目前受復功影響,至少需要兩週才能完成生產。上游復工率不足,制約了生產和產品供應能力。

“最近口罩需求飆增,需要大量生產設備,本來是很好的機會,可是上游的機械加工總體復功率大概只有30%,產能明顯滿足不了需求。”張軍說,雖然機會就在眼前,卻未必把握得住。

而原有的市場也在減少。田軍說,製造企業的智能化改造,本來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疫情發生後,企業收入銳減,技術改造的投入也就放緩了。

在服裝行業,劉平也要面對同時來自上下游的壓力。在很大程度上,服裝行業的節奏被打亂,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因此受到衝擊。而下游零售、批發渠道商的壓力又將傳導給處於中間環節的品牌商,形成無法回款,影響下一季的生產。

“夏裝已經開發完成,但不敢生產。”劉平說,品牌商回款減少,會影響向上遊生產商付款。而上游備料、生產需要資金,收不到款就不能組織生產,加上消費預期不旺,下游渠道會更謹慎,品牌商也不敢生產夏裝。

夾層企業的困境

房租、員工工資、市場營銷等費用,一樣都少不了,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著不小的資金壓力。劉平、王董的企業,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資金壓力。

“員工工資、門店租金、維持運營,每個月支出在百萬以上。”劉平說,公司的資金儲備還算充足,但也有壓力。

王董的公司則除了人員工資、房租、運營等開支,還要支付貸款利息。“現在最需要的是流動資金,維持當前運營,並準備市場恢復後的經營。”

為了緩解中小企業疫情期間的資金壓力,央行、銀保監會在疫情爆發之初,通過延期還款、減免利息等措施,紓解中小微企業困難,防止中小微企業資金鍊斷裂。3月16日,央行正式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並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此前的2月15日,銀保監會發布通知,要求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企業擴大產能,全面服務受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復產,積極幫扶遇困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加大春耕春種金融支持。

紓困金融政策的陽光已經照耀到劉平的公司。劉平說,銀行支持的力度很大,利息也降了很多,最近公司以法定代表人個人擔保、納稅記錄為信用記錄的方式,向銀行申請貸款,由於納稅記錄良好,銀行很快就按最高額度發放了300萬元的流動資金專項貸款,目前貸款已經到賬。

但並非所有的小微企業都這般順利。申請貸款時,王董的公司就遇到了難題。和其他人工智能企業一樣,公司固定資產不多,行業特性決定了公司是一家輕資產企業,不能提供充足的抵押物、擔保,現在又面臨經營不確定性,銀行執行起來存在困難。

“這種情況只是部分存在的,只要額度充足、政策允許,銀行都會鉚足勁兒放款。”某股份制銀行深圳分行人士說,對於有一定技術卻沒有充足抵押物的企業,目前存在困難,銀行有些顧慮,畢竟風險還是存在,資產質量這根弦銀行也不敢放鬆太多。

銀行業人士也注意到了這類夾層企業的困境。某股份制銀行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一些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企業,雖然急需資金卻既非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有沒有足額抵押物,銀行放款確有顧慮。最好的辦法是從經營、資產負債、成本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拿出有針對性的辦法,但這類企業數量較多,且多非頭部企業,銀行也不能全部覆蓋到位。

企業是個生態鏈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好轉,張軍對市場的預期也比較樂觀。他預計,4月中下旬最遲5月初,市場就可以恢復正常,公司的銷售也逐漸步入正軌。

“訂單如果能正常執行,就算不接新單,光年前籤的合同,每個月至少也有一千多萬的收入。”王董說,訂單不能執行是資金問題的根本原因。

劉平也說,產業鏈是一個完整的生態。以服裝行業來說,春季庫存積壓,夏季銷售預期可能會大打折扣。收入銳減的情況下,劉平的公司不得不壓縮非剛性成本支出,酌量性成本儘量減少,與王董公司的合作,就屬於酌量性成本,會在這方面減少幾十萬元的採購額。

“只要能熬過這段時間,有信心把我們的技術轉化成訂單和收入。”王董說,找到資金渡過眼前難關,並在完全復工後開足馬力生產、搶佔市場,是眼下的關鍵。

“企業是個生態鏈,一些最低端的不可避免的會被淘汰,中高端或者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要單獨解決問題,有些企業還是可以復生的,需要摸清具體情況,生產、銷售受影響的原因在哪裡,採取針對性措施。”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希望相關部門組織協調,增加企業、銀行的相互瞭解信任。

在王董看來,市場恢復需要時間,希望政策能在產業方面給予支持,比如對零售行業進行一定補貼,以提升消費活力,也能促使恢復部分訂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