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張龍強|“新基建”對我國鋼鐵行業帶來利好

「專家觀點」張龍強|“新基建”對我國鋼鐵行業帶來利好

當前,“新基建”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3月14日,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院長張龍強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區別於傳統基建的“鐵公基”,發力於科技端的“新基建”中“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基站”四個領域與鋼材消費較為密切,但對鋼材消費增量直接影響有限,很難再現也不應再現2008年鋼材消費高速增長的情景。

“鋼鐵行業需要理性判斷鋼材市場走勢,既要避免悲觀缺乏信心,更要避免衝動誤判盲目投資造成損失。”張龍強強調。

疫情並未導致鋼鐵企業大規模減產

張龍強認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衝擊,打亂了各行業產銷節奏,鋼鐵行業同樣未能獨善其身。疫情對鋼鐵行業生產運營造成影響,庫存不斷增加,鋼材價格、鋼材出口、高爐開工率、鋼鐵產量、盈利水平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按照環保等相關政策措施部署要求,部分鋼鐵企業在供暖季原本就安排了減產、限產或停產,一季度高爐開工率在全年中處於較低水平。

雖然重點鋼鐵企業產量下行態勢較為明顯,但仍處於較高位運行,疫情並未導致鋼鐵企業大規模減產。前兩個月,我國鋼材出口有較大幅度下降,進口鋼材、鐵礦石均有所提升,截至目前仍未好轉。

「专家观点」张龙强|“新基建”对我国钢铁行业带来利好

進入2月份,我國鋼材價格受疫情影響快速下跌,受此影響鋼鐵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均有所下跌。“疫情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隨著各行各業的陸續復工復產,鋼材需求已經開始反彈。目前,疫情形勢不斷好轉,鋼材成交量陸續增加,鋼材價格開始緩慢企穩回升,鋼鐵行業經營形勢向好的勢頭可期。”張龍強表示。

張龍強分析,疫情全球蔓延和中美貿易戰對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必然會造成一定衝擊,包括國內鋼鐵消費需求遭遇階段性“冰封”或滯後,出口貿易受阻,會對“一帶一路”鋼鐵產能合作相關項目造成影響。一方面,從目前發展態勢來,我國疫情大概率在3月底或4月初會得到有效控制,以及鋼鐵行業北重南輕、東多西少產能佈局特徵等多項因素,疫情對鋼鐵行業2020全年生產、經營及其市場需求等方面影響有限。另一方面,疫情對生產生活業態朝著智能化、線上化發展趨勢較為明顯,風險中醞釀機遇,創新應對新業態、新要求是必然選擇。

“新基建”對我國鋼鐵行帶來利好

張龍強認為,我國疫情防控現已進入了下半場,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配套政策在密集出臺,“冰封”的投資和消費需求正在釋放。其中,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是耗鋼大戶,在新基建中用鋼佔比最高。2020年,我國將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左右,與2019年基本持平,因此2020年鐵路用鋼消耗應與2019年接近,不會因為疫情而消失。同時,考慮到鐵路建設重點工作將向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傾斜,鋼材需求還會穩中有增,預計將達到2500萬噸以上。

隨著特高壓工程的發展以及鐵塔減重的需求,未來Q390、Q420、Q460 等高強度鋼材將逐漸被普遍採用,電工鋼方面高磁感取向電工鋼需求將有所增加,預計2020年特高壓行業帶動鋼材消費200萬噸左右。

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汽車銷量的25%左右,按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2000萬輛車樁比1:1估算,約需要充電樁1880萬臺。根據充電聯盟預測,2020年我國將新增37.3萬臺私人交流充電樁,私人交流充電樁保有量達到107.6萬臺,新增公共充電場站1.2萬座,公共充電場站保有量達4.8萬座,預計2020年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鋼材消費量約為20-30萬噸。

由於5G基站投入較大,共享和改造原有基站成為趨勢,與智慧路燈杆合併或將成為微基站發展模式。5G建設將會採取“宏站+小站”組網覆蓋的模式,宏基站需要單獨的機房和鐵塔,體積較大,鋼材需求為鐵塔用角鋼、型鋼、螺栓等,而小微基站體積較小,用鋼少。

“5G基站的建設對鋼材消費增量有限,但對中國經濟將產生重大影響,將帶動相關產業高速發展,進而間接對我國鋼鐵行帶來利好。”張龍強認為。

「专家观点」张龙强|“新基建”对我国钢铁行业带来利好

鋼鐵企業要持續提高標準質量

張龍強強調,我國鋼鐵行業疫情後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努力做好穩市場、穩經營、穩投資,完成全年既定目標,更要著眼未來堅持走標準引領、減量升級、綠色低碳、智能創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疫情後的2020年只剩三個季度,我國鋼鐵行業企業重點推進工作如下:

一是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鞏固鋼鐵去產能成效。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是2020年度鋼鐵行業一項重要工作,要進一步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範出現新的產能過剩。

二是推進超低排放,加快鋼鐵綠色發展。2020年是鋼鐵行業全面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工作重要的一年,但截至目前全國僅有首鋼遷鋼實現了全流程超低排改造驗收,接下來的9個月時間內,實現重點區域60%產能完成改造的目標並不輕鬆,非重點區域企業也要提早謀劃實施。

三是推進智能製造,注入“智慧”硬核。

疫情在給企業帶來衝擊的同時倒逼企業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和效率,並提高各單元管理、生產、運營協同能力,智能製造將獲加速推進。

四是全面提升鋼鐵行業標準化工作。疫情不會中斷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進程,鋼鐵企業要持續提高標準質量,推進產業鏈全球佈局(建設完整產業體系)、服務全面升級、產品質量大幅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五是構建更加穩健的上下游產業鏈。經歷了疫情期間的物流運輸不暢、原料保障不足、鋼材庫存增加等產業鏈保障不足的困境,疫後企業應該更加關注包括物流優化在內的上下游供應鏈關係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儘快構建更加穩健上下游產業鏈關係,共同應對風險,並形成合力效應,提升綜合競爭力。

六是疫情中探尋機遇,開啟重組和多元發展新篇章。“十四五”或是大型鋼鐵企業全球重組佈局的窗口期和機遇期,在應對疫情的當下鋼鐵產能置換按下“暫停鍵”,催生了一些新興產業、新模式的發展,疫後鋼鐵企業應根據各自實際研究制定並實施轉型與多元發展戰略。

「专家观点」张龙强|“新基建”对我国钢铁行业带来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