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明清:如果張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會怎麼樣?

明朝後期,有一個名為張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的政治人物,那個時候明朝正是江河日下的時期,東林黨與閹黨黨爭、土地兼併極其嚴重、國家財政入不敷出、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大話明清:如果張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會怎麼樣?

張居正走入朝堂的時候,正是年幼的萬曆皇帝朱翊鈞登上皇位的時期,張居正擔任了內閣首輔,開始了史稱“張居正改革”的新政。

張居正改革,主要有幾下幾點重要:

1、整頓吏治

張居正提出了著名的“考成法”,規定六部、督察院等各個衙門,應該辦的公事,都要根據事情緩急,立定期限進行辦理,設置文簿登記存照,依照期限辦完註銷。同時一式兩份,一份自己留,一份送到六科(監察機關)進行備案,實行一件,註銷一件。

《張文忠公文集》:“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2、整飭邊防

張居正在邊防上面,支持與蒙古改善關係,封蒙古的俺答汗為順義王,還將位於現在呼和浩特市的地方命名為歸化城,並且在大同等地方建立了互市,與蒙古進行貿易。這是用了經濟與懷柔的方式來使得邊境安寧。同時他還兩手都抓,安排了得力的將軍鎮守邊關,其中就包括了抗倭名將戚繼光。

大話明清:如果張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會怎麼樣?

3、興修水利

古代農業社會,對於水利設施的要求非常高。張居正安排了當時的治河專家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古代的時候,黃河經常決堤,然後滔滔洪水浸滿華北平原的大片土地。治理好了黃河和淮河,就有了大片的沃野良田,國家也能儲備大量糧食。

《明史》:“太倉粟充盈,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4、清丈田地

明朝和所有的朝代一樣,最重要的一項中央財政收入就是土地的賦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土地被達官貴人佔據,並且隱瞞了下來。國家能收取賦稅的土地越來越少,老百姓要交的賦稅量卻越來越多。因此清丈土地是一個減輕老百姓負擔,同時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方式。張居正改革期間,清查出了大量隱瞞的土地,國家財政情況立時緩解。

《明史》:“自正(正德)嘉(嘉靖)虛耗之後,至萬曆十年間,最稱富庶。”

大話明清:如果張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會怎麼樣?

5、一條鞭法

明朝有非常多種類的賦稅,到了張居正所處的明朝中後期,已經不適宜了,並且會引發大量的問題。所以他改革賦稅,簡化了徵收項目,取消了大量不必要的項目,徵收項目主要以銀兩來徵收。大量地減輕了最底層農民的負擔,同時還增加了國家的經濟收入。

《明史》:“量地計丁,丁糧畢輸於官”,“皆計畝徵銀,折辦於官”。

不過很可惜,當張居正死後,年輕的萬曆皇帝就徹底地取消了他所有的改革方案,六十年後,李自成起義,萬曆皇帝的孫子崇禎皇帝於景山上吊身亡,明朝就此滅亡。

大話明清:如果張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會怎麼樣?

看到這裡,不免有個大膽地猜想,若是明朝的萬曆皇帝以大毅力推行張居正的改革,明朝之後的狀況會是什麼樣呢?大約可能會有幾下幾種情況吧:

1、國富兵強

封建朝代,土地第一,因為國家的收入主要是土地賦稅,人口也是和土地掛鉤的。皇帝與皇族成員是第一大地主,各層官員和貴族是第二大地主,他們佔據了全國大部分的土地,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佔據得越來越多,而這些土地是不用向國家繳納相應的賦稅。就這樣,中央政府徵收的賦稅會隨著建國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少。

李自成於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來到河南的時候,那時河南的土地高度集中,皇族的莊田佔了全省土地的一半。

“田之多者千餘頃,即少亦不下五、六百頃。”

而國家的賦稅不能少,只能加倍攤到土地越來越少的底層農民身上。

若是清丈了全國的土地,改革賦稅制度。將皇族和貴族、大地主侵佔的土地收回國有,底層的農民人均佔有的土地量就會大增,國家能收到足夠的賦稅,農民也能吃飽穿暖。

大話明清:如果張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會怎麼樣?

王朝末期的農民起義,說到底,就是失地的農民活不下去了,這才揭竿而起。李自成起義,打的旗號便是“均田、免糧”,目標很明確,要求很簡單。

若是張居正改革成功,明朝的底層農民便能有一條活路,國家也會擁有足夠的賦稅,進而實現國富兵強的願望。

2、延續三百年國運

明朝亡於土地高度集中、財政入不敷出,農民起義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滿清入關更是趕上了一個恰好的時機。

明朝初年,統計全國土地總數為八百五十餘萬頃,到了弘治十五年(1502年)則只有四百二十餘萬頃,減少了一半。

這些土地,都被皇族勳貴以及官僚地主以各種各樣的名義侵佔到了自己的名下。

比如嘉靖時期,首輔嚴嵩有許多良田,遍佈江西數郡,又廣置良田美宅於南京、揚州,凡數十所。

土地兼併的嚴重,也破壞了明朝的軍屯制度。邊境失去了屯田制度,兵士無以為生,便紛紛逃亡。

據正統三年(1438年)統計,逃軍數量已達一百二十餘萬。

若是張居正改革延續下來,解決了大量皇族勳貴以及官僚地主侵佔土地的情況,同時整飭了邊防,興修水利,整頓吏治,可以讓整個國家為之一新。保守估計,延續三百年的國運不成問題。

3、加入世界大航海

在張居正改革前一百多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過波斯灣,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木骨都束(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和不刺畦(索馬里布臘瓦)、麻林(赤道以南,非洲肯尼亞的馬林迪)。

大話明清:如果張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會怎麼樣?

所造大船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中船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

從航行的船型和航行的距離來看,明朝中後期加入世界大航海時代,在技術上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明朝的社會經濟較以前有非常大的進步,在農業方面單位面積產量有所增加,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日益擴大。在手工業方面,棉紡織業成為了非常普遍的家庭手工業。冶鐵技術是當時最先進的,瓷器更是精美。

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若是張居正改革成功,中央財政緩解,普通民眾吃飽穿暖有了餘錢,整個社會會緩慢步入新的社會階段。

大話明清:如果張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會怎麼樣?

公元十五、十六世紀正是西歐大航海的初始階段。葡萄牙人於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來到廣東,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荷蘭人來到了澳門。

若是張居正改革成功,大明國內商品經濟又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加入世界大航海時代也不是不可能的。

總結:

張居正是明朝中後期一位有為的政治改革家,他的十年改革讓明朝的頹靡之氣一掃而空,可惜他去世之後改革政策瞬間瓦解。大膽假設,如果他的改革延續下去,並且成功了,相信明朝可以改善中央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國富兵強,進而延續三百年國祚,甚至有可能加入到剛剛萌芽的世界大航海時代。

歡迎關注@二凰士 歡迎有感興趣的夥伴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