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帶你理清西漢王朝歷史

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剛剛建立政權的漢朝,由於沒有治國經驗,開始了對國家治理的探索之路。

漢初的和平與動亂

漢高祖→漢惠帝(呂雉)→漢文帝→漢景帝

漢承秦制

西漢建立後,承襲秦制,雖略有所改,但在漢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體制,基本上沒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漢承秦制"之說。只是在漢武帝時,中央官制出現了內朝與外朝的劃分,皇權也進一步集中。在繼承的方面主要有四個:

  • 繼承秦朝的皇帝制度,建立劉氏江山
  • 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在一些貴族利益的要求下,改為郡國並行
  • 繼承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在職位的功能和名稱上做了適當的變化
  • 相國蕭何依照秦法適當減輕,並參考制定了漢朝初年的《九章律》


5分鐘帶你理清西漢王朝歷史


黃老政策

“黃老”之學,即黃帝和老子的學問,其中的核心便是,休養生息,無為而治。漢初時候,由於戰爭剛剛過去,百姓十分貧苦,生活十分窘困。據說,當時連皇帝的馬車也配不齊毛色相同的四匹馬,有的大臣駕車甚至要使用牛。漢高祖針對這一情況,採用了孫叔通的建議,鼓勵生產,輕徭薄賦,幾十年過後,漢朝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休養生息的政策一直延續到漢景帝,蕭何的下一代丞相曹參也隨著蕭何時期的制度,沒有什麼大的改變,史稱“蕭規曹隨“”。

白登之圍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繫。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妻)行賄,才得脫險。

此後,漢朝都採取和親的政策來討好匈奴,避戰自保,這也和其“休養生息”的政策是分不開的。


5分鐘帶你理清西漢王朝歷史


呂后專權

漢高祖劉邦駕崩後,其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身為惠帝生母的呂雉趁機把持了朝政,呂后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謀盡誅諸將;後畏懼諸將擁有兵力,不敢下手。她又毒死趙王如意,害死戚夫人,對其他劉氏諸王,亦加殘害。惠帝不滿呂后所為,憂鬱病死。其後,少帝即位,因其年幼,呂后臨朝執政。

文景之治

呂后死後,諸呂之亂被以周勃為領袖的大臣剷除,眾臣迎立漢文帝。 在漢文帝的皇后竇漪房的影響下文帝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繼續採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

漢文帝后漢景帝繼位,仍然沒有改變之前的總體政策,採用“休養生息”的國家方針,同時不斷的削弱諸侯王的實力,以保證自己的統治能夠穩固。由於文帝和景帝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達,百姓安居樂業,是難得的治世,因此被稱為“文景之治”。


5分鐘帶你理清西漢王朝歷史


七國之亂

漢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錯上疏《削藩策》,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建議,於次年冬天下詔削奪吳、楚等諸侯王的封地。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朝廷削減他們的權力,以"清君側"為名聯兵反叛,後因戰略失當,被漢朝和梁國聯手平定。最終也大大削弱了諸侯王的實力,為江山穩固打下堅實的基礎。

強盛時期

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

武帝大業

漢武帝時期是漢朝最強盛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由於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漢朝無論在政治上、對外關係上還是在經濟上,都是最強盛的時期。這個時期,漢武帝共採取了以下措施:

  • 在對內關係上削弱諸侯王勢力,頒佈“推恩令”。
  • 在對外關係上北擊匈奴,大大減少了邊境的威脅。
  • 在經濟上實行鹽鐵官營,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 國家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時期的措施使漢朝空前強大,並孕育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狂傲之句。漢武帝在他的強大勇敢的方針下,締造了一個空前的帝國。

昭宣中興

西漢漢昭帝和漢宣帝時代 (約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時的西漢處於恢復性穩定及發展階段。昭宣二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繼續實行漢武帝以來的政策,著力整頓吏治,任用賢能,賢相循吏輩出。並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昭宣時這些政治、經濟措施的實行,使一度國力衰退的西漢王朝又興盛起來。史稱"昭宣中興" 或"孝宣中興"。


5分鐘帶你理清西漢王朝歷史


西漢衰落

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孺子 劉嬰

後期境況

西漢後期,政治日益腐敗,土地兼併成風,社會動盪不安。面對這種形勢,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決危機的辦法。漢哀帝時,大司馬師丹針對當時豪富吏民訾數鉅萬,而貧弱愈困的現象,提出對貴族豪富佔田及奴婢的數量加以限制。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詳盡的措施:從諸侯王到吏民百姓,擁有田產最多不能超過三十頃;佔有奴婢的數量,諸侯王不得超過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過一百人,關內侯、吏民百姓不得超過三十人;富商大賈不得做官、不得擁有田產;田產、奴婢數量超過以上限制者,一律沒收入官;官奴婢年在五十歲以上者,可以免為庶人。由於當時絕大多數豪強地主、貴族官僚都早已超過最高限額,因不願放棄自身利益,所以這個建議剛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閣,成為一紙空文。

後來,關於漢朝國運將亡的迷信愈演愈烈,甚至皇帝都相信改國號能夠使漢朝繼續延續下去。漢朝的勢力如同西下的夕陽,日漸衰落。

王莽篡漢

西漢自漢武帝以後,皆以外戚輔政,漢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餘年為天下母,輔佐了四個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為憑藉,最初裝出恭謹勤勞的樣子,不知疲倦地工作。


5分鐘帶你理清西漢王朝歷史


後來他廣結名士和將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來投奔他的,不論地方遠近,出身貴賤,他一概收用,讓他們做官。為了收買人心,他把從自己封邑里收來的錢和糧,都拿出來贈送給賓客,而自己家裡卻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贊王莽。

漢哀帝死後,王莽官居大司馬,以太后名義執掌軍政大權,立漢平帝,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平帝做皇后,漸漸在朝中大權獨攬。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漢平帝死後,王莽指使同黨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書,要求讓他代天子臨朝。王政君無奈,只好順從這一要求,由王莽攝政,稱為"攝皇帝"。

公元8年(居攝三年),梓潼人哀章製作銅匱,內藏《天帝行璽金匱圖》與《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偽託漢高祖遺命,令王莽稱帝。於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廟接受銅匱,然後戴上王冠覲見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宮前殿,即天子位,定國號為"新"。至此,西漢滅亡,王莽達到了他的託古改制、篡漢自立的政治野心。史稱“王莽篡漢”。

西漢就此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