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課堂 ▏壽險,一份愛與責任

中國人講究吉利,還是比較忌諱談生死,也因此很多保險從業人員不好意思開口去和有保險需求的人提。但是作為一個專業的保險顧問,還是有必要把壽險推薦給需要的人。

01.壽險是什麼?


壽險是對家庭愛與責任的最好詮釋,因為它的保障責任夠簡單直白——身故、全殘。


壽險所保障的身故含意外導致的身故,還包括疾病、自然死亡以及投保兩年後自殺導致的身故等。


當被保險人身故,保險公司會將保額賠付給保單的受益人,這就是壽險的保障責任。

壽險比較簡單,產品類型上就分兩種。一種是保終身,另一種是保一定年齡內!


依據保障範圍的劃分,壽險基本可分為這三類:一年期壽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


A:一年期壽險

這種產品一般交一年保一年,每年的保費也是不固定的。

優點:價格便宜;

缺點:和長期產品相比,續保可能是問題,還需要符合健康告知;


B:終身壽險

終身壽險,顧名思義就是保終身的產品。人固有一死,所以購買終身壽險後,就一定可以獲得賠償的。

優點:一定會賠付,因為人的死亡率是100%;

缺點:價格比較貴,槓桿較低;


C:定期壽險

這是市面上比較熱銷的壽險險種,通常可選擇保障時間有10 年、20 年、保到 60 歲、70歲等。

優點:性價比高,保障期可自由選擇;

缺點:不能保障到終身;


02.為什麼買壽險?


買保險的意義在於轉嫁風險,而壽險就是用來轉嫁最大的風險——死亡或者全殘。


家庭經濟支柱倒下,給家庭造成的壓力是巨大的。


壽險的作用是體現在經濟支柱倒下之後,可以留給家人維持基本生活的積蓄。尤其是正揹負著房貸、車貸,或者有孩子需要撫養教育,有老人需要贍養的家庭。


由於傳統的一些觀念,認為“人都沒了,要錢還有什麼用?”其實對活著的人來說,錢還是很重要的。


買壽險並不等同於給生命標價,只是給生命多一份保障。


其實,買壽險基本是自己用不上的,主要是留給家人的愛和責任,投保人在投保時就已經明白,買這份保險,與自己無關,完全是為了家人。


當然,也會有富人通過購買高額壽險,來轉移遺產而實現避稅,這裡不展開,後續詳細寫篇終身壽對財富傳承的作用。

03.什麼人需要買壽險嗎

保險課堂 ▏壽險,一份愛與責任


  • 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經濟支柱,負責賺錢養家的人
  • 創業者或高腦力勞動人群:經常需要熬夜和加班的人
  • 家裡有老人或孩子需要贍養的人
  • 有房貸、車貸等家庭債務的人

04.買了意外險還需要買壽險嗎


首先是,意外險主要用來保障一些外來、突發、非本意、費疾病的客觀原因導致的身體傷害,而猝死並不屬於意外傷害,如果只有意外險,在發生猝死的時候,是不能賠付的。

定期壽險的槓桿比例很高,配置定期收益能夠很大程度轉移家庭經濟支柱倒下的風險。

終身壽險,則是用來合理規劃財富傳承的工具。作用不一樣。


05.保額怎麼選


一般來說,我會建議壽險的保額選擇自己年收入的10倍左右。


主要是用這筆錢來保證自己身故後,家庭生活不受影響,給家人10年左右的緩衝期。


當然,我們也要考慮自己目前的經濟壓力有多大,比如常見的房貸壓力。


通常房貸是由夫妻兩人共同償還,若其中一個人意外身故,最後只剩下一個人要償還貸款。且不論其他生活上的費用,單就房貸而言,另一半的壓力都很大。


假設:一位35歲的男性,家庭美滿,還有兩個可愛的孩子,突然遭遇不幸倒下,高額的房貸就只能壓在妻子身上。


但如果投保相應房貸保額的壽險,這個問題就可以避免。


當然,每個人所身處的人生階段是不同的,所以我們需要合理的選擇壽險的額度,這樣會使壽險提供的保障更有效。


定期壽險通常的保障時間可以選擇為10年、20年、30年或者是保到我們60歲、65歲、70歲等等。


保障時間第一種是建議直接選擇保到自己退休的年齡:

比如60歲或者65歲,定期壽險的核心是補償收入損失,當我們退休以後通常家庭已經進入成熟期,我們自身收入比較低,對定期壽險的需求就很低了。

保障時間第二種則是選擇保障家庭經濟責任的時長:

比如孩子現在10歲,到30歲成家立業還需要20年,那就可以選擇保障20年,保證期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可以保證孩子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06.投保注意事項


在投保的時候要注意投保的門檻:


- 職業限制

- 健康告知限制

- 是否吸菸等等

再看看免體檢額度,免體檢額度是指在不體檢的情況下所能買到的最高額度。


還有,免責條款指的是發生風險以後保險公司不承擔保障責任的條款,所以免責條款自然是越少越好。


保險課堂 ▏壽險,一份愛與責任

最後,就看保費,對於定期壽險,價格有優勢就優先考慮。終身壽險,就看掛鉤的服務如何,是否有養老社區,是否能夠對接信託做好財富傳承等。


具體的配置方案,需要結合家庭需求分析,一對一提供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