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导致部分人收入下降,为什么物价还是偏高?

透过现象看风景


供求关系决定价值,受制于交通物流管控和人员的限制流动,货品的产出需要相当的成本才能流出,但是需求却在加大


九头鸟看世界1014557


物价和疫情通常都是反向的,疫情越是严重的时候物价通常越是高,而当疫情被有效控制之后,物价就很快会回落。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疫情严重的时候,物品就会被很多人买,本来一天买一次菜,可现在基本是一次买一周的菜。哪怕很多物品最后烂在冰箱里,也愿意多花钱先买回去。因为多出门一次就多一次风险。

除了大家抢购导致物价上涨,疫情严重的时候,做生意的人也少了,因为整天暴露在外面,风险非常大,宁可不赚这个钱,也不要把生命搭进去。我过年回来2月初的时候去菜市场买菜,卖猪肉的只有一摊,平时正常的时候都是4,5摊,卖菜的也才一两摊,平时十几摊。有个卖菜的大姐,当时就说,真希望快点把这些菜卖完,然后就不卖了。卖的人少了,他们自然会提高下物价,这个大家也都可以理解。

然后现在再去菜市场,卖菜的已经恢复到10几摊,卖猪肉的也恢复到了4.5摊,物价相对于2月初,也回落了不少。我相信战胜这场战役,物价肯定会回落正常水平的。


月牙亮投


决定价格的因素俩大块,一个成本,一个供需关系。

大家或许都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小男孩怎么把一件50元的衣服卖100块,卖1000块,卖10000块。背后的逻辑就是创造价值,营造不平等的供需关系。100块就是普通卖,1000块需要再衣服上贴标签,10000块就是找明星签字了。

现在也是非常时期。大环境决定了供不应,对于卖家而言,他会卖给谁?同样的商品平常卖50块,现在100块有人买,200块一样有人买。

另一方面,现在的交通及其不便,运输的途道有限,工作的人也少。这个成本有没有增加?成本增加,供不应求,这是导致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苏淳蟹侬


世界不是平的,有高峰,有沟堑,经济体中有人通胀,有人通缩,有人先富,有人贫穷。

疫情导致部分人收入下降,跟物价偏高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只要不是在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收入减少的概率就大大增加,这是民营资本平均利润率低,普遍处于产业链中下游有关。企业没有收入,给员工继续发工资就要看平时效益如何,流动资金是否充足。至于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如果没有生意,收入自然也会减少,在消费者都宅在家里的时候,显然很难避免这一结果。


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为什么物价还是偏高:


1、物价高,归根到底是货币现象。

广义货币基数越来越大,看起来增速降低,实际增量并没有减少多少。仅以2020年1月份数据为例,新增量高达3.66万亿元。货币多了,物价必然上涨,尤其是在房地产逐渐失去货币蓄水池作用的情况下。


2、疫情推高人力成本

农民工出于安全考虑不愿意冒风险返程复工,加上很多地方异地需要隔离14天,多数选择在家观望。更多的企业想恢复生产得不到批准,能通过申请的企业想快速恢复生产只能提高工资才能招到人,人力成本上涨。


3、物流运输受限,部分物资供应紧张,中间环节肆意加价

口罩最能说明问题,曾经一次性口罩一只的成本不过0.2元,现如今普遍2元一只。日产10万只口罩的口罩机二三十万元一台,直接涨价到一百三十万元。

医用口罩核心面料的中间层需要熔喷布,过去1.9万元一吨,直接上涨20倍有余,动辄四五十万元一吨。

农民大棚蔬菜不到1元一斤,运不出去发愁,城市中六七元一斤,某些城市甚至六七元一根。


商品需要流通,供需关系变化影响价格,物价回落还需时日。


财智成功


疫情可能对很多学生来说,自己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在家睡觉,而对于社会上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劳动来支撑自己的生活,但是疫情当下,很多企业都已经延工,企业延工那么很多人也就只能待在家里,不要说长期没有收入,仅仅只是一个月没有收入就已经让很多人难受了,对于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多人都感到无奈。

  • 不过最近有人表示,疫情结束之后物价可能会上涨,再三思考之后,小编个人觉得,其实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物价会上涨,这些结果都是有现实依据的。总结起来也就是下面这几点,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首先,市面上现在有一个假象,而且很多人都会被这个假象所迷惑,那就是猪肉,猪肉算是生活中的刚需食材,也是每家每户都要吃的,不过现在的猪肉价格似乎又回到了猪价高涨的时候,现在很多人都用猪肉的价格来衡量物价,这显然是不对的,其实猪肉的价格是因为猪瘟引起的,即便是现在猪瘟已经过去,但是因为猪瘟而产生的市场缺口还是要弥补的。
  • 原本缺口就比较大,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导致猪肉的供应量也在短期内下降,但是这并非是疫情直接影响着猪价,而是猪价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市场矛盾。此外,虽然说现在很多工厂都停产了,但是大家的购买力也因为疫情有所下降,因为购买的频率变低了。说白了就是想买也买不到。也就是说,人们的需求和供应量双双停止。
  • 那么问题就来了,供需关系才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那么供需关系在疫情结束之后会
  • “瞬间”恢复,供需关系一旦恢复正常,又何来的涨价一说呢?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年期间口罩的需求量飙升,导致口罩数量短缺,运输也不是很方便。但是在疫情结束之后,人们对口罩的需求量会大大减少,直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那么需求量减少了,而供应量也恢复了,又哪来涨价一说呢?
  • 即便是出现涨价,也是因为人们短时间内的需求无法被满足,一旦这个缺口随着供应量补齐,那么也会降下去,所以物价上涨也是一样的道理。最后再说一下房价,房价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总不能说你年前要买房,然后因为疫情的事情最后不买房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那么这就会导致需求量被积压,但我们要知道一点,需求被积压,那么房子是不是也被囤积在那里呢?
  • 现在只不过是将之前的需求顺着时间推移到疫情结束之后,供应量也将会推移到疫情之后,当然也就不会发生涨价的现象了。对此,大家还有什么更好的看法吗?如果有的话,一定要记得和大家分享哦。

星月占卜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工薪阶层收入降低是因为一个多月没上班,单位或公司可能会少发或者不发工资,收入减少了。小老板,企业主因为没开工,公司没盈利,所以收入也会减少。

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大部分都因疫情而停止了,所以大家收入普遍都会受影响;

2、虽然没上班,但饭还是要吃的,日常消费品也都是需要消耗的,这些都是需要进行生产活动才能创造出来。由于很多工厂也因为疫情没开工,导致市面上流通的物资相对减少,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要涨一些;

3、物资生产出来后,还需要物流将其从工厂输送到各个地方,这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前段时间物流行业一方面不能全员上岗,导致运力有一定下降,另外还要优先保障抗疫物资运输,导致日常生活物资的运输比平时慢,客观上也造成了一些生活物资短缺现象;

4、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很多人有恐慌情绪,跑到超市大肆抢购生活物资,这种情绪会在社会上传播,导致很多人拼命囤积物资,导致生活物资出现短缺,造成价格上涨。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没有了。

5、很多中小企业现金流都很紧张,因为疫情一个多月没开工没收入,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破产,国家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让央行给市场注入了很大的流动性,就是俗话说的“放水”。这种措施在当前的这种特殊情况下是必要的,但客观上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现象,反应到日常生活中就是物价上涨。


别叫我老师tx


物价并不是由收入增减决定,而是由供应与需求决定,疫情来临,为了防止扩散蔓延,采取外来人员隔离,甚至“封城”,“封路”,需健康证明等,导致物流不畅,但人的衣食住行一刻也不会停止,物以稀为贵,狗价自然上涨,好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管控有力,调度有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物价控制在合理空间!




松之风


的确疫情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明显的下降或者拐点出现的趋势。

  形式依然严峻。

  但疫情终究会过去,对战胜疫情来说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疫情过后生活还是要回归正轨,难道因为疫情的出现,我们就永远的和正常生活说再见了吗?

  这几天关于疫情本身的文章,已经不间断的刷屏了。

  可以理解大家对疫情的关心,但是不得不说,大多数普通人参与对抗疫情的方式除了捐款捐物就是跟家里待着了。

  没错,就像抗击疫情号召的一样,做到少出门不聚会,这就是每一个普通人,能为这场抗疫大战做出的最大贡献。

  抗击疫情的战斗还在继续,随着各地物资调配逐渐顺畅,更多的医务人员奔赴前线,参与到和疫情的战斗中。

  我们正在这场战疫中逐渐获取更多的主动权。

  疫情也许会开始被动,但因疫情造成对经济的冲击,却还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返程高峰已经到来,马上大部分人要面对的就是遭受疫情冲击后的经济环境。

  2

  受到疫情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旅游,院线,零售,这四大行业。

  根据2019年官方数据统计,2019年春节全国零售加餐饮销售额达到10050亿元,这是国内春节期间零售加餐饮行业首次达到万亿水平线。

  而这样的天量消费额主要是由春节旅游所带来。

  2019年春节全国接待游客达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在这样的成绩下,携程曾经发出充满更高期望的旅游报告。

  携程预计2020年春节将达到4.5亿人次的出游。

  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疫情,携程的这个报告应该是准确的。

  但疫情的到来,让这一份乐观的报告彻底落空,整个旅游行业遭受到空前的打击。

  随之而来的就是餐饮和影院也被重创。

  根据恒大研究院《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的预计,此次疫情对餐饮和零售业造成了损失,7天内就达到了5000亿元。

  抗击疫情的需要,让所有人必须最大程度减少走出家门。

  结果就是造成春节期间万人空巷的场面出现在国内绝大部分城市。

  餐饮。

  餐饮行业在年前囤积各种食材准备在春节期间加大供应,但是人们足不出户对抗疫情的现状,让餐饮行业的准备直接落空。

  甚至已经有体量较小的餐馆,把年前准备的食材拿出来,开始沿街出售,能挽回一点损失算一点。

  实际上在抗击疫情反应较快的城市,餐饮业的年夜饭订单,已经出现数量不少的退订。

  疫情对经济冲击,从年前就已经开始。

  疫情面前,大小通杀。

  餐饮行业即使像西贝这样的巨头,也遭受到了资金周转危机。

  当前疫情下,西贝全国400多家门店已经基本停止营业,只留下了100家承担外卖业务。

  根据西贝预计,春节前后因为疫情造成的营业损失7-8亿元。

  损失还在继续,但一切成本支出却一分也不能少。

  西贝目前有2万多名员工正在等待返岗,而春节期间的工资是肯定要照发的,仅此一项西贝月支出就有1.5亿元左右。

  如果疫情在返程大潮过后,还没有得到有效抑制,那西贝账面上的现金只能用来支撑不过3个月。

  西贝这样的餐饮巨头尚且如此,更多小型餐饮面对的资金压力可想一般。

  大多数小型餐饮企业,能把接下来的一个月抗过去,已经实属不易。

  和餐饮行业面对同样遭遇的,就是影院。

  2019年春节期间电影票房总收入58.29亿元,这个票房已经创造了国内春节期间的票房新记录。

  仅初一当天票房就高达14.58亿元。

  而在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春节期间,大年初一1月25号,当天全国票房收入181万。

  14.58亿对比181万。

  根据国家电影发展委员会公布的最新票房,截止2月2号,全国春节票房报收2357万。

  这个惨淡的数字甚至不及2019年大年初一票房收入的零头。

  疫情冲击,可见一斑。

  3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这样疫情的冲击下,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也都会感受到来自经济方面的寒意。

  一个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经济体中,都有着双重身份。

  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作为消费者的身份,大量人因为抗击疫情的客观原因不在春节期间,甚至节后进行往常该有的正常消费。、

  作为生产者的身份,大量人不再进行想消费,生产者所在的企业开始承受巨大的来自人员工资,融资成本,场地租金等等的经济压力,一旦压力超过企业承受的临界点,那么很有可能走向坏的方向,降低人员工资,裁员,甚至企业破产。

  对于大量的上班一族而言,上班可能是唯一的收入来源,一旦降低收入甚至失去工作,那么房贷车贷这些压力马上会接踵而来。

  消费能力会被进一步严重压缩。

  消费能力的压缩,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需求减少的影响,又会传导到作为每一个生产者所在的企业中去,企业再次受挫。

  恶性循环,就此开始。

  在这场疫情冲击下,最容易受伤的是那些解决了80%以上人口就业,创造60%以上GDP%,贡献了50%税收的中小企业。

  这样的中小企业占据了中国整体企业数量的99.7%。

  而这些提供给大部分人工作的中小企业,可供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储备现金真的非常有限。

  这是一场关乎这些中小企业生存的考验。

  因为整体经济压力的存在,加上2019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紧张高压下,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已经紧绷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程度,疫情的冲击则是对这些中小企业已经紧绷的资金链上,又加重了砝码。

  希望这个砝码,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4

  如果去年有过找工作感受的人,应该可以感觉得到,找到新工作的时间在变长。

  在2020年内,我想给大家的建议是,在自己所在企业挺过难关后,一定珍惜自己的工作,如果还没找到工作,或者正处于换工作的人,可以适当降低自己的求职标准。

  因为以疫情打开新年大门的2020,经济情况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一些。

  消费减少,部分的经济活动被迫中断,可能上升的失业率,以及经济增速的放缓。

  当然还有CPI指数的上行,因为春节加疫情的影响,CPI指数会呈现上涨的趋势。

  如果疫情在未来的短时间内,还没人为的控制住,那么即使企业重新开始生产,但是产能也很难完全恢复。

  加上春节期间企业进行储备的物资消耗殆尽,疫情期间的道路和物流受阻,供应链紧张的场景不是没有可能出现。

  养殖行业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湖北省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同样防疫也是最严格的区域。

  


  封城和道路的关闭让物流基本停摆,湖北省内70%的养殖户已经没有储备饲料可供使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湖北这个养殖大省有3亿多只鸡面临饲料耗尽被饿死的风险。

  好在湖北省养殖业在网上呼吁后,得到了来自其它省份的响应和帮助,新的饲料陆续正在到达。

  而有类似问题的河南,就没这么幸运了。

  


  同样因为疫情原因,物流运输受到阻碍,在饲料进不来鸡苗出不去的情况下。河南漯河一家养殖场已经活埋坑杀了14万只鸡苗,损失100多万。

  这只是生产和供应链受阻的一个缩影,更多的企业可能都要面对类似的情况。

  换而言之,供应链受阻,产能无法完全恢复,物价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继续上行状态。

  5

  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个体的我们,在保证收入应对物价的情况下,其次还要做到一定程度降低自己的杠杆率。

  不管是投资,还是消费,在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杠杆率的控制非常重要。

  比如买房这件事情上,连首付你拿出来都有问题的话,那么就要再三四考虑一下,自己能不能承担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上的波动。

  比如自己收入变少,甚至收入停止。

  风险是潜在的,但是我们也正在努力扭转。

  央行作为调节经济的总阀门,已经开始发挥自己的功效。

  2月3号早上9点,央行发出公告,通过逆回购累计投放12000亿,这个数字达到了史上最大规模。

  投放的不仅有资金,利率也在随之下调。

  7天逆回购利率从2.5%下调到2.4%。

  14天逆回购利率从2.65%下调到2.5%。

  逆回购只是一个开始,按照现在的形式,大概率后期的MLF利率下降会出现。

  一旦MLF利率下降,那我在上篇文章所说的1年期LPR和5年期LPR也会随之下调。

  企业的融资成本,普通人的房贷利率,都会随之降低。

  6

  最后简单说下房子,上篇文章我提到疫情结束后,楼市会出现释放压制需求的反弹,交易量会上去,但是价格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

  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就是,地方利好楼市的政策和房企自身的有限降价促销一起出台。

  刺激是一定需要的。

  战疫必然会取的胜利。

  也希望在疫情结束后,我们的经济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

  毕竟对于身处这个经济环境中的我们来说,日子还有很长。


北京财科学校


但是疫情当下,很多企业都已经延工,企业延工那么很多人也就只能待在家里,不要说长期没有收入,仅仅只是一个月没有收入就已经让很多人难受了,对于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多人都感到无奈。

疫情造成很多没有复产,好多的物资都有缺口,在个就是人员紧缺和成本上涨



济南三哥


收入下降,但物价走高,大体有如下原因:

1、二师兄余温尚在;生猪销售价格暂时还在高位运行。

2、供应关系因为疫情被打乱,部分产能短期内被抑制。供应少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3、因为要完成“全面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的历史使命,在疫情背景下,不得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钱多了,自然钱就不值钱了。

总体来看,今年CPI走强,是不可回避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