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仍要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倚重“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例如通過經濟高速增長,讓人民物質生活切實改善,暫時降低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的迫切性。反過來看,如果發展陷入停滯,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讓很多潛藏的問題一次性的爆發。因此,過去中國常有GDP增速“保八”、“保七”的講法,其潛臺詞是一旦保不住這種速度,中國的深層矛盾恐怕會集體浮現,動搖社會穩定。為了保住發展,今年中央、國務院可能出臺一系列的“救市”政策。比如1月1日的全面降準,一方面,央行繼續堅稱“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但同時也明言,“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週期調節,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援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有利於實現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品質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相比之下,央行2019年幾次降準(包括9月全面降準、5月定向降準、1月全面降準)的公告,均側重於“技術性原因”,聲稱為了補充流動性、對沖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等等。此次則未有強調技術性原因,反而罕有地直言屬於“逆週期”舉措,講明為了支持經濟發展、刺激市場活力,顯示央行對穩增長的重視程度加強。為此,2020年經濟即使不能“保六”,起碼也要“更接近6%,而不是接近5%”,避免出現經濟失速,帶來新的風險。由此看來,中國央行在元旦降準只是打響了頭炮,今年在貨幣、財政、行政(包括放寬房地產調控)方面的刺激政策,今後還有可能後續有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