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领工资时却嫌工资低,这是什么心理?

简单144711575


这个问题需要正反两面来考虑,一是企业管理有没有问题,二是员工自身有没有问题?

薪酬制度,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而人力资源本身就是研究人性,所制定的各项制度也是围绕人,所以当人性有问题时,制度再好都难以解决。

下面,我说说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因为惰性导致的薪酬问题,很难靠制度来解决

一个好的薪酬制度,当然可以对大多数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比如许多企业都实行的多劳多得方式。

我自己也曾经在生产型企业工作过,那时候工人们都是按照计件制方式来核算奖金,即你做得越多,拿到的钱也就越多。

可就是有些工资即便知道身边的工友比自己赚钱多,也不会愿意去努力干活。这样的惰性,可能已经是其多年来的个性,除非你的刺激非常大,否则他是没有足够的动力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去努力工作的。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你要为某个员工或者某几个员工去改变一个制度,影响了大多数正常员工的利益,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既然多劳多得能够激励多数的员工,那么对少数不愿意努力去达成目标的员工只有调岗或者换人了。

再好的薪酬制度,也抵不过懒惰的人性!

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你需要让员工明白自己可以够得到

说到薪酬制度这个角度,一个好的制度,除了制度本身设计科学合理外,你还需要让员工明白自己有能力够得到。

我说几点我自己以前搞薪酬体系的经验。

首先,就是对制度进行宣贯,即把制度中关系薪酬发放与核算的原理给大家讲清楚,让员工明白拿钱是怎么拿的。

其次,你可以组织几个多劳多得机制下拿钱比较多的优秀员工树典型,或者分享他们的工作心得,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形成一种人人争先的文化氛围。

最后,你还可以找那些对薪酬有抱怨的员工单独谈话谈心,了解下他们的想法是什么,究竟是对制度有误解还是对公司有误解?

这些事情都可以去做,因为薪酬这回事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能简单只是依靠制度一刀切就完事了,有特殊情况的个人还是需要多调研、多沟通来解决问题。

可能本质上压根就不是冲着薪酬来的呢?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两点看法,仅供各位朋友参考,希望有帮助!

欢迎分享本文,我是丁路遥知事,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每日为您解答各类职场问题,分享职场信息,请点击关注我吧。

丁路遥知事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职场问题,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却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少劳少得的人不反思自己付出少,只会抱怨收入低。正向激励的机制,一般会激发正向的积极性。但总有一些员工仍然负能量爆表,不出力却抱怨收入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员工嫉妒心理和不平衡心理过重,二是所谓多劳多得并非等价的多劳多得,制度依然不合理,让员工感到吃亏。

第一种,任何企业单位,总有一部分人是负能量满满。你认为他们干的少,就应该拿的少。要想拿的多,他们就应该多干活啊。但他们不这么想,因为他们不自知,他们认为自己干的比别人还多呢。一些工作很难衡量谁干的多谁干的少,比如,一些机关事务性工作, 很难量化的。你给他们讲量化,他们给你讲数量与质量。即使是计件工作制度,他们也有理由,说他们的硬件条件不公平。他们不会和其他企业比,只会攀比身边的同事。平时想偷懒耍滑,发工资时又抱怨收入低。这是他们的本性,永远不知足。

第二种,多劳多得制度没有问题,那是在你们企业内部循环没有问题,但与市场机制相比,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未必就合理。比如说,这家企业做一个零件1元钱,你多劳多得。但别的企业做一个零件2元钱。你多劳多得吗?你还觉得你亏了1元钱。这样的薪酬机制,员工没有办法,因为他们不敢跳槽,害怕失去这个1元钱的工作。但积极性上肯定不高,因为他们与市场相比觉得自己吃亏了。

综上,应该怎么办呢?

对待那种永远不自知、不满足、始终抱怨的员工,就让他们抱怨吧。因为你无论怎么做,他们都会抱怨。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永远都是“别人家的老板好、别人家的公司好”。他们只比那些不如人家得,只比身边同事的,总觉得别人占便宜自己吃亏。这种心态,很难改变,要么让他们提高工作量获取高工资,要么让他们自然被淘汰。

对待多劳多得不合理的机制,有两个态度:有的老板说,要干就干,不干滚蛋。还有的老板着眼长远,尽量让企业的薪酬制度向行业高水平靠拢,以引起更多的人才。如果企业想做大做强,可以采取市场化的多劳多得的机制,比如,按照行业较高水平来制定薪酬机制,如果企业就是家族小企业,就在一个小镇上,那么就坚持自己的薪酬机制吧,因为这些员工不会离职,因为跳槽到很远的企业里,各种成本也会增加。


职场火锅


说一下我这里的情况吧,它所谓的多劳多得:本人目前在生产一线,班组,一个班组的工资总额是按人固定的(大家工资一样时假如一个人100,一共10 个人,班组的总额就是1000),也就是说蛋糕就那么大,实行工分制,工分多的人工资多拿,工分少的人工资少拿。听起来很公平,实际不然,也就是说一个班组固定死一个蛋糕,让你们一个班组里的人去厮杀,去抢,结果弄到最后还没有工资一样时拿的多(原来大家均分一个蛋糕,工作大家也一起做,班组都是年轻人基本没有偷奸耍滑的人比较和谐),现在搞的班组内部很不和谐。工分制猫腻很大,领导看你顺眼,加个工分,领导看你不顺眼,月底扣工分。这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小问题。说完本班组说隔壁班组,同样生产一线的班组,工作性质的不同,工资一样,他们的工作量比我们的少的多,轻松很多,你在自己班组累死累活死命干活,拼命加班的情况下还没有隔壁班组的那个倒数第一工资拿的多,性价比差很多。我们班组经常加班到晚上8点以后,隔壁班组上午干干活,下午基本茶话会或者那些女的偷溜出去逛街,真的没法比。国企这种所谓的多劳多得真的是骗死人不偿命的。


小芳芳5112


坐标福建晋江,小工厂一个。计件工人22个,两种工序,夫妻对的15000一个月左右,但是也有夫妻对1万的。有人早上五点半起来就开始做事情,有的要睡到八点多,磨磨蹭蹭9点上班,有人中午吃个饭就接着做,有的中午要午休到两点。有的人11点就先去把米饭煮了,接着来做事,计件工资多劳多得,领的少的说安排不平均,我把单拿出来,大家一看就知道问题在哪里了,同样的时间,手脚快慢,时间长短不一样,现在工人也都习惯了。


屋顶花园有条狗


2012年我在中国移动做宽带安装,那个时候70块钱一单,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按14单,而且不会缺单按,那个时候成都平均工资才4000多,有一个月安了160多单,工资还不是只有6000多,老板跟我说你想按个宽带就可以拿10000多啊,这是不现实的,再说一个高速公路项目:材料预算,提料,现场管理,技术支持,后期制作资料,最后竣工报告,相当于12000一个月,总价千分之4提成,相当于项目经理,现场技术,材料员,预算员,资料员我一个人干了,老板来一句你知不知道我要给你开多少工资?80多万呢!!!!还有好多这样的例子,题主估计是刚升为主管或者自己才开的公司吧?不是员工不努力,而是做得再多你们的承诺对不到现,换句话说当你的大部分员工拿的平均工资都比你高,你会怎么想?都一样的,现在的人都不傻


网络技术再分享


按理说,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员工应该生产热情高涨才对。可是为什么员工没有积极性,发工资的时候嫌工资低呢?这是一个需要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作为企业管理者,你先不要妄下断言“薪酬制度应该没问题”。管理中有个“克里齐法则”: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很好的薪酬制度,却与公司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员工懒惰自私、心态消极,我想应该与公司的管理和制度设计大有关系。

如你题中所言,你认为制度设计合理,而且还以“积极的工人收入还是可观的”来佐证自己的判断。那么,我想问一问,你所谓的“收入可观”是一个什么概念?工作积极,效率很高的员工每月收入能达到多少?这份收入在行业处于什么水平?还有,我需要提醒你的是,看一个公司的薪酬水平,并不能以技能水平最好的员工的工资来作为参考,必须以中等技能水平的员工收入来衡量。更为关键的是,公司设计计件单价时,也不能以熟练工或高技能员工的操作水平(速度)为依据,必须以中等操作水平的员工操作速度为准,这样设计出来的计件单价才是合理的

还有一件事,你没有说清楚,员工没有积极性,嫌工资低,是少数人不满意还是多数人不满意?如果是少数人不满意,那是他们工作态度和操作技能的问题,公司制度设计是没问题的。如若是多数人不满意,那就是公司制度设计的问题了。很可能就如我上述分析,你的计件单价设计有问题。比如,百分之七十的人,一个小时只能干一千件,只有少数人能达到1800-2000件,如果计件单价一分钱,一般工人一个小时只能挣10块钱,一天最多80块钱,一个月收入2500左右。而极少数技能高的员工,他们月薪可以达到4500-5000元。所以说,积极性高的员工收入还是可观的,没有任何意义,恰恰掩盖了公司的制度问题!

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如果是少数人不满,那是他个人的问题,爱干就干,不干拉倒。如果是多数人不满意,就是公司制度问题,修改计件单价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

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一下,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阅读我的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积极性是看人的,既然大多数人都认可了多劳多得,说明这个薪酬制度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素质高,有的人素质低,积极性不高,不想干活还想多拿钱也很正常。

昨晚跟朋友聊天,他跟我说了一件事:他们总公司那边儿去年招了5-6个95后,今年初下放到分公司锻炼,其中有一个小孩A工作态度特别好,做事也积极,分公司的领导对他很认可,就想提拔他。结果另外几个人竟然一起去找这个领导抗议,理由是,同一批的人,凭啥只提拔A。

这事听着相当奇葩,我们都不明白这些人是咋想的?你自己干活不积极,人家干活卖力,还不允许人家被提拔。典型的损人不利己,嫉妒者的心态。再说了,现在又不是均等分配的大锅饭时代,本来就是能者多劳,能者进步。

所以,人跟人真的是不一样的,你叫不醒装睡的人。

如果真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要看他最在意的是什么,对症下药才能有效。


落落的成长阅读


现在人不傻了。我们码头的汽车司机为了点超产奖8点上班就干中午吃个饭几分钟以前3点准备下班,现在干到4点,把我们门机工干的苦不堪言,然后第一个月超产多的拿了8千多。然后你们就应该知道了第二个月减半再减。最后就是一天能跑18...20车的最后就跑8....9车,现在又来和我们门机工来谈超产不谈还好你越谈我们干的越慢。这就是你要的答案。


占惊便宜


所谓“多劳多得”,其实基本就是旧生产模式的“计件工资”,已经被玩坏了!

原因很简单:管理者总在不断提高“单位工资计件数量”(比如,原来100元对应1000件产品,现在100元对应1500件产品),员工干的多,暂时拿的多,等过段时间调整“单位工资计件数量”,必须加倍努力,付出更多。。。拿员工当傻子了!

这是典型粗放管理,靠价格战生存的产物!

所以,员工的对策就是达标就好,这样自己不会过于劳累,收入波动不大(你降工资,人家还走人不干了!)

一种落后粗放的管理模式,穷途末路!


Sunny31081837


多劳多得有错吗?整体思路是没有错!难道做工厂弄个多劳多得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吗?这就错了!其实大部分人并不关心多劳,只关心多得;或许你看到这会想笑,那你就笑一会儿!😄😄😄

我们不应该硬生生向工人强调"多劳"的事情;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工人按照既定的计划快乐安全生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多劳"同时还赚到了"多得"!

多劳多得导致工人积极性不高就是很大的问题,既然薪酬设计理念没错,那我们就来看看薪酬设计的细节!

一.工人有没有基础底薪

工人不知道工厂的业务量有多大,更不知道工厂的业务持续性怎么样的情况下,再加上没有底薪,那很明显直接违背了工人求稳的心理!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又哪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还会引发一些人辞职,新人又招不进来,到时候人心就更慌了!

二.多劳多得换算出来的工资是否打动工人

工厂所谓的多劳多得,其实大部分情况下等同于计件工资!一个工人每小时的产能有多大,就能够换算出他每小时能赚多少钱,也就能够推算出他一天能赚多少钱!这边我要讲三个关键数据:

1.工人每小时的平均产能

2.工人完成每件产品作业的单价

3.工厂的正常上班时长

以上三个数据换算出来的是工人一个月正常上班能赚到的工资!如果这个数值低于同行业,你认为他们能有积极性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你可能会怼我"想要高工资去加班呀",你这未免有点强词夺理了吧!所谓的加班那又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工人又不傻,你说是吧!况且,工厂未必有那么多的业务量!

三.工价没有问题,业务量没有,工人依然积极性不高,那你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逐个排查!

1.工人饮食是否达标:饭菜都难以下咽,都吃不饱,你让工人怎么干活!工厂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工人的餐标,严格要求菜品的质量,确保饭菜可口、确保工人能吃饱并稍微吃好!我们一定不能从工人口中扣食,这种行为绝对不可取,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因小失大了!

2.工人的休息是否达标:人只有吃饱睡好,才有力气干活!伙食刚刚讲了,现在说说住宿环境是否能够达到工人基本的住宿要求,保障他们的睡眠很重要!

3.工厂管理与生产流程是否影响工人的产能:

我们一定要排除一切影响工人产能的因素,就算一时无法根除那也必须做好优化!工人的产能讲白了就是工人的工资,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人的产量也就是工厂的效益!工𠂆在生产之前一定要做好生产计划,工厂在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营造好的生产氛围,避免员工陷于惰性,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比如:

1.树立榜样

2.小组产能PK

3.个人产能PK

4.生产技能PK

5.人才内部竞聘

我们要让工人主动、积极、快乐地投入安全生产,从而达成我们关心产量及他们关心工资,一举两得!

我们一定要如上所述逐个排查导致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找出来并解决它,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人积极性不高,低效低产以及抱怨工资低的问题!

(我是诸葛教练,分享口才、销售、营销、管理、商业系统等方面实战经验;关注我,有问题在留言区留言,我会尽快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