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妙招」家禽類的養殖和疾病防治

(一)雞的馬立克病

1、症狀

患病雞常常出現消瘦、貧血、衰弱、沒有食慾、惡臭和稀軟糞便、羽毛粗亂沒有光澤並且容易脫落等現象。某部位神經受侵害時,則發生局部不完全麻痺,如一側坐骨神經發病,則該側的腳呈現一定程度的麻痺,站立不穩或者呈現劈叉狀的一腳向前踏,一腳向後撐。難於行走,終到完全麻痺,臥倒在地上。當臂神經麻痺時,則翅膀下垂;頸神經受害,則頭頸下垂或者歪斜。皮膚也會受到侵害,容易在其上生出大小不等、數量不定的腫瘤。如果眼部發病,則可出現白斑和白翳,瞳孔縮小,邊緣不整,以致視力喪失。

「養殖妙招」家禽類的養殖和疾病防治

2、防治

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該病,只能使用疫苗進行預防。疫苗分為單價疫苗以及多價疫苗,一般在1日齡作頸部皮下接種。

多價疫苗雖然在效果上比單價疫苗優越,但是多價疫苗也有明顯的不足。首先是不能凍幹;其次馬立克病毒域病毒對禽白血病病毒有明顯的激發作用,如果使用含有域型馬立克病毒的雙價疫苗或者三價疫苗,可使淋巴白血病的發病率得到顯著提高。

必須指出的是,現有馬立克疫苗在接種後最早的也需要1周以101上才能產生保護力,因此,在接種之前必須針對雛雞採取嚴格的衛生措施,如進行隔離飼養等。實驗證明,用馬立克病毒強毒分別感染1日齡和50日齡的雞,兩組發病率分別為73%和6%,由此,亦可見保護雛雞的重要性。

目前還沒有發現馬立克病可以對人類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雖然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有腫瘤病變的雞仍應廢棄,不要食用。

「養殖妙招」家禽類的養殖和疾病防治


(二)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發的一種感染或者疾病綜合徵。禽流感病毒具有抗原性變異頻率高的特點。

1、症狀

雞禽流感的症狀受到其年齡、性別、種類,病毒毒力、併發感染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呼吸道、腸道、生殖或神經系統的異常。一般來講,沒有特徵性症狀。雞的主要症狀有眼瞼周圍出現水腫、流淚、結膜充血、喘鳴音與咳嗽、雞冠和肉垂變得腫脹、雞冠壞死並且出血、腳鱗變紫、食慾減退、綠色下痢,還表現出兩翅下垂、頸部扭曲、抽搐等神經症狀。

2、防治

目前還沒有確定可以特異性治療的方法,因此如果發病,應該迅速地作出診斷,封鎖雞群進行隔離和消毒是根除此病的唯一方法。鹽酸金剛烷胺和鹽酸金剛乙胺對預防人類流感有效,已經被證明可以預防雞流感,因該藥殘餘有毒物質,因此對食用禽類禁用。為了減輕雞呼吸困難問題,其他治療都是支持性的。應用抗生素治療可以減輕黴形體和細菌的併發感染的影響。

因為禽流感病毒中含有多樣性的抗原,因此必須食用同一種抗原性的病毒來製作疫苗,不過目前世界各國尚未正式使用。

「養殖妙招」家禽類的養殖和疾病防治

(三)鴨瘟

鴨瘟又叫鴨病毒性腸炎,是鴨瘟病毒而引發的一種急性、熱性以及高死亡率的傳染病,其臨床症狀是高熱、軟腳、流淚、下痢、排綠色稀糞。有一部分病鴨的頭頸腫大,故俗稱“大頭瘟冶。

1、症狀

鴨瘟的潛伏期是2~4天,發病初期的體溫高約為44攝氏度,呈現稽留熱型。患病鴨會出現精神委靡,頭頸縮起,食慾降低,喝欲增加,兩腿發軟,步態蹣跚,常常臥地,難於行走,如果強制驅趕,容易造成鴨兩翅撲地而行。發病鴨不願意下水,如果強迫其入水,也不願遊動,並掙扎回岸。病鴨眼周溼潤、流淚,有的附有膿性分泌物,把兩眼黏合,部分病鴨頸部變得腫脹。患病鴨下痢,糞便為稀軟的綠色或者灰白色,肛門周圍的羽毛容易被糞便汙染,常附有糞便積塊。洩殖腔

黏膜充血、出血、水腫,嚴重時黏膜鬆弛外翻,黏膜表面附有黃綠色的假膜,不容易脫落。患病鴨發病後期體溫會下降,體質變得衰竭,不久便會死亡。急性病期是2~5天;慢性病例一般在7天以上,有少數鴨存活,表現消瘦,生長髮育不良,角膜渾濁,嚴重時,會生出單側性潰瘍性角膜炎。蛋鴨產蛋數量急劇變少,減產超過60%甚至停止產蛋。

2、防治

在治理鴨瘟時可以使用抗鴨瘟高免血清實現早期的治療,對每隻患病鴨進行肌肉注射0、5~1毫升,有一定療效。目前還沒有特效治療藥物,控制和撲滅此病主要通過加強綜合防治措施,接種鴨瘟疫苗進行預防的方式實現。

「養殖妙招」家禽類的養殖和疾病防治


(五)鵝副黏病毒病

鵝的副黏病毒病是我國近年流行起來的一種由鵝源禽I型副黏病毒(AvianParamyxovirusAPMV-I)引起的鵝的烈性傳染病。本病於1997年最先發生於我國華南地區,而後江蘇、浙江、遼寧以及吉林等地區也相繼發生,現在已經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發生,全國範圍內流行。該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使養禽業蒙受了較大的損失。

1、症狀

患病鵝發病初期主要表現為採食量、飲水量減少,精神委靡,強制其飲食時會甩頭吐出;拉白色稀糞或水樣腹瀉,部分病鵝時常甩頭,併發出“咕咕冶的咳嗽聲。隨後,糞便呈水樣的黃色或者綠色,嚴重時消瘦、脫水,兩翅下垂,雙腿無力而蹲伏在地上,不願意行走。發病後期有扭頸、轉圈、仰頭等神經症狀,病鵝極度衰弱,渾身打顫,眼睛流淚,眼眶及周圍的羽毛容易被淚水浸溼,有時候鼻孔中也會流出清亮的水樣的液體,呼吸困難,頭和頸部顫抖,喙與掌部發紫等症狀,多數在發病後3~5天死亡,也有少數急性發病鵝無明顯症狀而在1~2天以內就會死亡。

「養殖妙招」家禽類的養殖和疾病防治


2、防治

引進雛鵝時不能選擇疫區內的鵝,如果從疫區引種,必須給雛鵝注射鵝副黏病毒油乳劑滅活苗,每隻0.3毫升,15日齡以上,每隻0.5毫升。並切實做好引種鵝群的隔離消毒工作。

在平時,應該加強鵝群的飼養管理,及時調整鵝群的飼養密度,同時注意做好環境衛生工作,經常消毒鵝舍及用具,對已發病鵝群,全場清除糞便、汙物,徹底消毒,對病死鵝要作深埋處理。

「養殖妙招」家禽類的養殖和疾病防治

(六)禽霍亂

鵝的禽霍亂又叫巴士桿菌病或者禽出血性敗血症,簡稱禽出敗,是一種因多殺性巴士桿菌引發的鴨、鵝等禽類傳染病。育成禽和成年產蛋禽多發,並以營養狀況良好、高產的禽易發。病禽、健康帶菌禽或者康復禽都容易引發該病,特別是慢性病禽,如果留在禽群中,往往導致該病復發或者新禽群暴發。

1、症狀

根據不同的發病類型,鵝的禽霍亂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最急性、急性以及慢性。

最急性型:常發生於該病的流行初期,特別是成年產蛋禽易發生最急性病例。該型最大特點是鵝沒有表現出任何臨床症狀就突然死亡。

急性型:此型在流行過程中佔較大比例。病禽表現精神沉鬱、不食、呆立,羽毛蓬鬆,從口中流出黏性或者漿性的液體。禽冠以及肉垂呈現紫色發紺。患病鵝下痢,病程週期短,1~2天后死亡。

慢性型:在流行後期或本病高發地區可以見到。有的則是由急性病例不死轉成慢性。病禽精神和食慾時好時壞,有時候會下痢。

常見鵝體的某一部位異常,比如一側或者兩側的肉垂腫大;腿部關節或趾關節腫脹,病禽跛行;有的有結膜炎或鼻竇腫脹。有時見有呼吸困難,鼻腔內產分泌物,一般病鵝1~2周後就會死亡。

「養殖妙招」家禽類的養殖和疾病防治


2、防治

平時應該加強鵝群的飼養管理,嚴格執行鵝場獸醫衛生防疫措施,採取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預防本病的發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一般從未發生本病的禽場可不進行疫苗接種。禽群發病後應該馬上採取相關治療措施,如果有條件可以使用藥敏試驗選擇一種有效的藥物治療鵝群。

獨敗+杆立克+將軍 配伍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劑量應該充分,療程安排合理,如果發現鵝群死亡量明顯減少,可繼續喂藥2~3天,鞏固治療,防止復發。與此同時要妥善處理病屍,作到無害化處理,避免人為地傳播本病。加強禽場的獸醫防疫措施,做好鵝舍內外的消毒工作,可幫助及早控制該病發生。

對高發地區或禽場,藥物治療效果日漸降低,本病很難得到有效控制,可考慮用疫苗進行預防。但是疫苗的免疫時期短,沒有非常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如果有條件,可在鵝場內分離細菌,鑑定合格後,製作自家的滅活疫苗,對鵝群進行定期注射,通過實踐可以證明,經過1~2年的免疫,可以有效地控制該病。

如果您有任何家禽養殖問題,請點擊頭像+關注,私信阿湘,回覆“在” 一次諮詢,終生免費獲取一線的養殖技術指導+飼養管理!留下您的聯繫方式或微信號,將為您養殖保駕護航,終身免費諮詢。如果此文對您有一點幫助希望能夠給一個關注,多一份轉發,你看到的也許正別人需要的,如果有更好的建議和想法,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