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韓安國,他的能力怎麼樣?

智匯者88


作為西漢的名臣,韓安國雖然因為在和平年間,所以名聲在一般人的眼中並沒有那麼大,但是在《漢書》當中,卻對韓安國有著很高的評價。在書中,他被史官評價為見識高,氣量大,善於處理事情和揣測人心。

而且在七王之亂當中,韓安國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是在專業人士之中非常有名的人物。但是悲劇的事情就在於,這位知名的大臣,在最後卻因為生病沒有升任為相,然後鬱鬱寡歡而死。那麼,這位西漢名臣,其能力究竟如何呢?我們又該怎麼評價他?

一:善於揣測人心

韓安國之所以能在朝廷之中成為相的候補,可以說與他揣測人心的本事息息相關。或者說,他擅長的就是在複雜的局面之中,讓大多數人都能從其中得到利益,最後讓事情有個比較和平的結局。

比如說在韓安國剛開始的時候,他作為梁孝王的門客,立下了功勞。在七國之亂的時候,他和另外一個人一起帶兵抵抗其他領地的叛軍。就在這場戰爭之中,叛軍被韓安國和另外一個人抵禦住,為漢朝聯軍爭取到了時間,最後贏得了勝利,此戰之後韓安國和梁孝王也得到了很大的榮譽。

但是在《漢書》之中,梁孝王卻在平定叛亂之後,因為戰功和竇太后的寵愛,甚至在很多方面都開始逼近漢景帝了。

而在漢景帝知道之後,自然是對梁孝王開始有了疑心。但是這個時候的韓安國知道,自己吃的是梁孝王的飯,一旦他出事了,那自己也跑不了。

所以在聯繫了竇太后之後,更是連夜跑到了竇太后的腳下哭訴,然後一番花言巧語之後,讓竇太后和漢景帝都變得心花怒放。這對內保全了自己主公的顏面,對外則讓漢景帝消除了疑心,使得梁孝王沒有了殺身之禍。

結果這一場辯解,韓安國在漢景帝和竇太后的面前混了個臉熟,也因為功勞而在梁孝王的心中頗受歡迎,得到了很大的重用。更別說在之後,梁孝王想要成為皇太弟,於是就讓刺客殺死了朝廷之中反對他的人,但是這件事再一次激怒了漢景帝,這一次梁孝王也不敢說話了,怕被人發現是自己乾的。而這次,又是韓安國出現了。

韓安國這次舉出了幾個例子,讓梁孝王這個不省心的好好想想,現在仗著有竇太后在,梁孝王還可以囂張一陣子。但是在竇太后死了之後呢?漢景帝見到你現在能殺了反對你的人,難道不會認為你以後想要反對他麼?所以在講明利弊之後,梁孝王終於醒悟了過來,將刺客交了出去,並且讓韓安國從中周旋。最後讓梁孝王和漢景帝,都得到了和解。可見其揣測人心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二:性格謹慎

而在漢景帝死後,韓安國作為深受重用的大臣,自然也被下一代的漢武帝所看重,成為了漢武帝的親信。我們都知道,漢武帝在位期間,最主要的功績就是討伐匈奴了。但是在早期,韓安國卻是專門反對武力討伐匈奴的,這就是他的謹慎的性格導致的。

在《漢書》之中記載,韓安國認為雖然漢朝已經強盛了,但是對匈奴開戰還沒能做好準備,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此後的馬邑之謀中,漢軍的表現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雖然說主要原因是因為漢朝這邊有人洩密,但是漢軍也讓漢武帝看到了自己的準備不充分,於是採用了他的建議,再和親了數年,最後才用兵平定了匈奴。

三:運氣不好

上文也說過,韓安國在漢武帝時期,提出了先和親之後再打的建議。而這個建議也奠定了之後的漢朝盛世。但是他的運氣,可以說是非常差了,雖然有著很大的功勞,但是在戰爭期間,戰場上卻湧現出了衛青和霍去病等新貴,而他又因為位高權重而受到了漢武帝的猜疑。

等到相去世之後,漢武帝為了徹底將他納為心腹,於是想要提拔他當相。可是沒想到的是,結果他運氣背,從車上摔下來把腳傷了,之後更是有著變成重病的可能,於是漢武帝就決定將另外一個人升為相。

等到他病好了,這個時候朝廷之中他的權威已經受到了挑戰,漢武帝也開始逐漸疏遠他了。此後在匈奴戰爭期間,據《漢書》記載,韓安國又因為出兵不利而被漢武帝派人訓斥,結果他覺得自己晚年不利,所以在悶悶不樂幾個月之後,吐血而亡。


元哥說歷史


韓安國出生在梁國成安縣,從小好讀書,為人機警,善於辯論。在名師田先生精心教導下,學習成績十分出色,成為很有名的學者。

梁孝王劉武聞名將韓安國招至麾下,任命韓安國為中大夫,替梁王出謀劃策。韓安國以自己的實力取得了劉武的信任,成為劉武的得力助手。

七國之亂時,梁國被叛軍圍攻,形勢危急。韓安國親臨前線指揮,多次化解叛軍的攻勢,令吳楚叛軍始終未能越雷池一步。隨著七國叛亂被平定,韓安國也被天下人所熟知。

景帝和劉武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竇太后十分喜歡小兒子劉武,劉武也恃寵而驕,出行的儀仗堪比天子,景帝大為不滿,但由於有母親竇太后的庇護,景帝只能暗氣暗惱。

洞若觀火的韓安國很為梁王著急,他以梁國使者的身份去晉見館陶長公主,他用聲淚俱下的表演和文彩四溢的說辭,成功的打動了館陶長公主。館陶長公主通過太后把韓安國所說的話傳給了景帝。景帝從此與梁王冰釋前嫌,和好如初。太后和梁王都很感謝韓安國。

韓安國曾因犯罪被下獄,獄吏對韓安國百般羞辱。韓安國對他說:″你不知道死灰也會復燃麼。"獄吏笑道:“你若復燃,我就一泡尿滅了你。"

不久韓安國就被再次起用,獄吏惶恐不安的前去謝罪。韓安國對他笑了笑說:“你的那泡尿呢?"獄吏嚇得不斷的磕頭。韓安國向他擺擺手說:″你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我去懲治。″十分大度的放過了獄吏,並未去為難他。劉武去世後,韓安國也隨之賦閒在家。

建元年間,武安侯執掌大權,韓安國通過賄賂武安侯獲得北地都尉的職位。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韓安國任御史大夫。大行王恢向漢武帝提出攻打匈奴的建議。韓安國極力反對出兵,並說出了自已的見解。群臣支持韓安國的居多。武帝暫時打消了進攻匈奴的想法。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王恢的武帝提議,用雁門馬邑的商人聶翁壹做間諜,來引誘匈奴的軍臣單于。漢軍則在馬邑埋伏了三十萬的大軍,靜待匈奴人上鉤。韓安國作為護軍將軍隨軍行動。

狡猾的軍臣單于在離漢軍埋伏圈不遠的地方抓獲了一個漢朝的小官,從而得知了漢軍的埋伏計劃。嚇出一身冷汗的軍臣單于,一溜煙逃了回去。漢軍的伏擊計劃落空。

韓安國當了四年多的御史大夫,丞相死後,韓安國代行丞相職權。其間因為跌傷腳踝不能上朝,武帝另用他人擔任丞相一職。後來韓安國任材官將軍,駐漁陽。匈奴來犯,韓安國與之接戰,因兵少難於取勝,只得退守。匈奴人大肆劫掠後離去。武帝對韓安國很不滿意,將他調往匈奴活動更為頻繁的右北平。

官職一降再降的韓安國本已很鬱悶,匈奴人又打上門來鬧事,更讓韓安國心煩。憂憤成疾的韓安國幾個月後就去世了。

韓安國為人機智圓滑,又不失厚道。有人將他與陳平相提並論,認為他們都是極有智慧的人。韓安國文武雙全,胸具韜略,很有戰略眼光。但卻仕途坎坷,數次因病錯失升遷機會。他雖然貪財,但他舉薦的人才都是有真才實學的賢士。他還有過行賄求官的汙點,但漢武帝對他的評價依然很高。





大河橋下流


韓安國是法家代表人物,同時又兼具儒墨之風。法家人物基本有兩個共性:一是有能力;二是品行受質疑。韓安國大體也是如此,他的能力主要體現識別人才的能力、看穿時局的能力、危機公關的能力和統兵御邊的能力。

與一般法家人物尖刻寡恩不一樣,韓安國具備君子之風,為人寬厚,但是也沒有逃脫人品遭到質疑的下場。

韓安國的“四才”

  • 識才、舉才之能

對政治家而言,識人用人恐怕是第一要務。漢武帝就是當時最具識人眼光的牛人,他所器重的韓安國,在這方面也·不遑多讓:

“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於梁舉壺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

能因為舉賢,被天下名士“慕之”,又被皇帝視為“國器”,這個評價足夠讓一個人榮耀一輩子了。韓安國到底舉薦了什麼樣的人呢?

西漢官員選拔,有舉孝廉、舉賢良方正、舉茂才等多種方式,舉孝廉側重於品行,舉賢良方正側重於才學,舉茂才側重於特殊才能。我們無從得知臧固和郅他的信息,但是從壺遂身上,大致可以看出韓安國對人才的標準。

壺遂有兩大才能:一是通律令,二是通曆法。既是法律專家,又是天文曆法專家。影響中國兩千年的《太初曆》,就是在他和司馬遷等人的組織下修訂的。

由此可見,韓安國崇尚實用性、技術專家型人才,這個標準既符合韓安國法家的身份,又與當時的治國方略基本吻合。

韓安國是不是“惟技能主義”?當然也不是,司馬遷曾經說:

“餘與壺遂定律歷,觀韓長孺之義,壺遂之深中隱厚。世之言梁多長者,不虛哉!壺遂官至詹事,天子方倚以為漢相,會遂卒。不然,壺遂之內廉行修,斯鞠躬君子也。”

他閉口不談壺遂的技術水平,而是說他“深中隱厚”和“內廉修行”的“鞠躬君子”之風。可見韓安國關於人才的標準不是一般的高,既要有濟世之能,還要有比天之德!這就是稀罕物種了,韓安國能有識寶的眼光,還要有舉薦任用的能力,只能用一個話來形容他: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看穿時局的能力

尋根拜祖認為,韓安國最突出的能力,是他對時局的穿透能力,司馬遷評價韓安國:

“安國為人多大略,智足以當世取合,而出於忠厚焉。”

大略,就是卓越的看透大局的能力。七國之亂爆發後,韓安國堅決站在中央政府一邊,力挺梁王劉武做屏障先鋒,就是典型的例子。梁國與吳楚毗鄰,最先能感受到七國之亂的壓力,也最容易產生思想混亂,如果不能看出七國的虛張聲勢,很難堅持自己的信念。

七國之亂後,劉武受公孫詭和羊勝的挑唆,僭越妄為,韓安國幾句話就說得劉武醍醐灌頂,痛哭流涕,從利益的陷阱裡拔出來。如果沒有韓安國穿透時空的預見,恐怕越陷越深的劉武,早晚會釀出另一起國家大亂。

在對匈關係上,雖然韓安國輸給了漢武帝,但是不能因此就認為韓安國的主張是錯誤的,事實上,他說陳述的對匈關係的理由,確實是漢帝國難以突破的障礙。漢武帝以犧牲了漢帝國幾代人積累的財物,和全體大漢百姓的利益為代價,填平了韓安國指出的先天缺陷。

  • 危機公關的能力

梁王劉武與漢景帝的矛盾,其實遠比《漢武大帝》描述的還要嚴重,稍不留神就是引發漢帝國動亂的禍源,韓安國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關鍵。

作為梁國大夫,他既有輔佐匡正樑王的責任,也有維護漢帝國的義務。考慮到漢帝國家天下的本質,他還要兼顧皇家血緣之親。這個度很難把握,偏廢有違法度,一味公事公辦又會激化矛盾,看著公正,其實解決不了問題,甚至有抱薪救火的嫌疑。

韓安國“親情”和“法度”兼顧,以“親情”感化更看重“法度”的漢景帝,以“法度”匡正揮霍“親情”的梁王,左拉右拽,總算解決了一場危機。

韓安國把梁王的驕橫違制,硬是塗脂抹粉,描繪成劉武對漢景帝的忠心,和對皇恩的過度炫耀。在這種情況下,漢景帝不知不覺地放鬆了對弟弟的戒備。

同時韓安國又站在“法度”立場,嚴厲的之處,他這種過度消費“親情”,早晚會把自己帶向絕路:

“治天下終不以私亂公。語曰:‘雖有親父,安知其不為虎?雖有親兄,安知其不為狼?’今大王列在諸侯,悅一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於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終不覺寤。有如太后宮車晏駕,大王尚誰攀乎?”

用心讀這段歷史,裡面飽含的全是韓安國的仁厚。如果韓安國以最簡單的方式,站在法律立場上,梁王劉武下場肯定好不了,不過對韓安國來說問題倒是簡單多了。“親情”與“法度”兼顧的處理方式,完全處於一種本能的宅心仁厚。

  • 統兵御邊之才

韓安國有過兩段統兵打仗的經歷,一段是七國之亂,奉命保衛睢陽,一段是駐紮北境,抵禦匈奴。其中,七國之亂的表現,讓他聲名顯揚:

“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及張羽為將,扞吳兵於東界。張羽力戰,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樑。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

除了周亞夫的統帥之功,七國之亂首功當歸梁王劉武,正是他以一國之力,拖住了吳楚大軍西進的步伐,給周亞夫實施包抄後裔,絕吳楚糧道的戰略,提供了實施條件。梁國拖住叛軍,韓安國當時首功。

馬邑之謀,漢武帝分兵四路阻擊匈奴,韓安國就是四路人馬的統帥。其實韓安國是極不贊成對匈作戰的,在這種狀況下,漢武帝依然安排他做統帥,可見漢武帝對韓安國軍事能力的信任。

晚年的韓安國不得志,由於與漢武帝對匈作戰的方略不合拍,他被迫出守邊疆。由於堅持停止軍屯,恢復邊境農業生產,受匈奴人襲擊,遭到漢武帝切責,鬱鬱而終。

韓安國的“二德”

韓安國的“能”之外,支撐他人格的是“二德”,一是寬仁,二是廣博。


傳統的法家思想代表者,往往表現得急功近利,唯利是圖,所以他們大多是尖刻、寡恩、陰鷙、狠毒之徒,功業大成之日往往就是他們遭遇清算之時。

韓安國卻表現出與法家人物不一樣的品性特質,這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他在學習法家思想的同時,又同時兼修雜家,深受儒墨之法的薰陶,不缺仁愛、和平的思想基因。另外,韓安國主要學習韓非子的思想,較少涉獵法家的權謀之道。

韓安國的寬仁,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他入獄期間,遭受獄吏侮辱:

其後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

韓安國“死灰復燃”後,勢利眼田甲嚇得逃亡了。韓安國以“滅宗”要挾,逼田甲回來,田甲心驚膽寒,赤膊肉袒謝罪。韓安國輕飄飄說了句“公等足與治乎”,不光復田甲的職,還一直對這傢伙不錯。

還記得李廣不?當年被罷職後出城狩獵,回來晚了被城門衛擋在城外,李廣自報家門,衛士也沒拿他這位落職的將軍當回事,害得李廣在城外露宿一夜。後來李廣復職,強行帶這位城門衛出征,並找了個藉口殺了他。

這就是做人的差距,古語云: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其實難纏的原因,是你把自己放在跟小鬼一個級別,才有糾纏。韓安國說得很透徹:“你們這種人,不值得我跟你計較。”

韓安國的“廣博”也隨處可見。比如他舉薦的人才,大多才能德行比他出眾,絲毫沒有狹隘的自我。又比如,他在協調梁王與漢景帝、竇太后關係時,說得淚流滿面,甚至痛哭流涕,其實都是一顆廣博的愛心。

在漢匈問題上,韓安國明顯受到墨家“非攻”和“兼愛”的思想,主張以和親的方式解決問題。先不管能不能解決問題,至少這個思想,體現的就是韓安國的“博愛”。因而,他在守北境的時候,非常關注民生問題,主張儘可能地恢復生產,保障老百姓的生計問題。

韓安國的“智意”

不過,韓安國也遭到了不少的詆譭和切責。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劉劭,就把韓安國歸為與陳平一類的“智意”。“智意”大意是指,靠智慧謀求個人利益的人。

韓安國一生,有三件事受到詬病:

  • 1.貪財好貨;

  • 2.賄賂田蚡謀職;

  • 3.東朝廷辯時左右逢源。

第一條準確地說應該叫“愛財”,貪,是指有貪墨行為,實際上韓安國為官並沒有貪汙受賄的記載。

第二條行賄田蚡謀求出仕。這種事韓安國固然做得欠妥,不過,田蚡掌權,這個貪婪的傢伙,你不賄賂他就不推薦你,連漢武帝都知道這個公開的秘密,韓安國頂多算是隨波逐流罷了。重要的是,韓安國並沒有幫助田蚡作惡。

第三件事東朝廷辯,韓安國左右逢源,既不幫竇嬰,也不幫田蚡,拋出一句“唯明主裁之”,把皮球踢給漢武帝。其實,我們回到東朝廷辯的經過,就會發現,這件事根本不需要辯,漢武帝心裡明鏡似的,之所以來個東朝廷辯,其實就是漢武帝耍滑頭,想拿大臣們當槍使。

漢武帝拿韓安國等人當槍使,韓安國憑什麼配合?這種事本來就是皇室內部的事,大臣們誰參與誰倒黴,你這不是坑人麼?所以,你把皮球踢過來,我就完美的再給你踢回去。

做臣子需要忠誠,但是不能愚笨,更不能愚昧,伴君如伴虎,再沒點自我保護的能力,天生不就是皇帝的靶子嗎!

韓安國跟陳平不一樣,他一生所獻之策,沒有陰謀都是陽謀,有自保的成分,絕無害人之心,這個性質要看清!所以,把他歸為“智意”是不大妥當的。

以今人眼光看韓安國

古人看待問題,其視角受歷史侷限性嚴重,常常被道德和利益立場牽制。我們不存在古人的儒家士族立場,也不存在忠君限制,更沒有當時的道德立場左右,所以,我們更能公正地看待韓安國的為人。

尋根拜祖認為:韓安國是一個胸懷廣博,心地寬仁的人,他為人沒有後世儒家思想的迂腐,立足於以多贏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死揪道德,固守法度,講求實效不求虛名。所以,總的來說韓安國是一個德才兼備的綜合型人才。只可惜他與漢武帝的方略衝突,沒有得到充分施展的空間。


尋根拜祖


韓安國,字長孺,曾擔任梁孝王中大夫、內史及漢朝大司農、御史大夫等要職,參與數次對匈作戰,在景帝、武帝及相關親貴中游刃有餘,大局意識敏銳,舉薦高能賢才,是一位政治、軍事等方面綜合能力很強的政治人物,具體分析如下:


一、形勢敏銳,善於處理複雜關係

1. 幫助梁孝王多次開展危機公關

  • 危機1:禮法僭越事件

竇太后有二子一女,但最寵愛小兒子,也即漢景帝劉啟的弟弟梁孝王劉武,甚至讓景帝百年之後傳位給梁孝王,幸好被竇嬰勸諫阻止。梁孝王劉武仗著太后寵愛,做出很多逾越禮法的事情,甚至超過天子,讓漢景帝很不高興。竇太后知道情況後,就不接見梁孝王派來的使者韓安國,來表示指責之意。韓安國知道漢景帝和梁孝王有個長公主姐姐劉嫖,於是哭著拜見她,並請她向太后說情,太后又向景帝劉啟說情,於是皆大歡喜,劉武比之前更受寵愛。韓安國因此事也被眾人知曉,竇太后、長公主賞賜他的物品價值一千多金。之後,雖然犯法被免官,但在梁國內史一職空缺後,在梁孝王已有人選的情況下,竇太后直接下詔讓韓安國擔任俸祿二千石的高官,作為他之前讓兄弟關係和睦的報答。


  • 危機2:行刺朝臣事件

漢景帝廢除慄太子後,竇太后再次提出要立梁孝王為儲君,袁昂及多位大臣引經據典否定了這個提議,不久便立膠東王劉彘為太子。劉武於是十分怨恨袁昂等大臣,與門客羊勝、公孫詭謀劃後,派刺客殺死袁昂等十幾位大臣,漢景帝查出來是梁王派人做的並且罪人還躲藏在梁王宮裡,前後派出十幾波使者讓他叫出來,在梁國國相軒丘豹及內史韓安國勸說下,才令羊勝、公孫詭自殺,這樣劉武作奸亂法的事情才在明面上過得去,否則朝廷下不來臺,最終劉武面臨的是更加嚴厲的懲處。

2. 置身事外,旁觀皇室貴戚爭鬥

等到武帝劉徹即位後,任命自己舅舅田蚡為丞相,韓安國通過他逐漸位列三公,成為朝廷御史大夫。當時,田蚡與竇太后侄子魏其侯竇嬰矛盾重重,終於因灌夫之事公之於眾,漢武帝安排廷議時讓大臣發言。這兩位當時都位高權重,又都是皇親國戚,得罪誰都不好,韓安國說“田蚡和竇嬰都沒有說錯,希望皇上來裁決!”,其他幾位大臣也都表態不明,劉徹氣的說“我要把你們都殺死。”退朝後田蚡責備他,韓安國說:“您不應該和竇嬰爭論,像女人、商人吵嘴一樣。”田蚡聽完他後,道歉說:“當時爭辯時太急了,確實不應該。”韓安國的話,客觀上對竇嬰有利,但又給田蚡一個合理的解釋,對武帝劉徹也有交代,避免進一步深入皇室糾紛。

3. 提倡和親,但力行漢武帝對匈政策

韓安國以有大局觀著稱,武帝初期雖然國力恢復,但仍然不是與匈奴決戰的最佳時機,所以建元六年、元光元年都在匈奴提請和親時建議同意,漢武帝第一次同意了,第二次卻用王恢計策,計劃在馬邑伏擊匈奴,並任韓安國為護軍將軍,統帥李廣、公孫賀、王恢、李息等將軍,結果以失敗告終,但僅有王恢被迫自殺,帶頭的韓安國未受影響。之後因田蚡被免,韓安國一度代行丞相職權,但因病居家,之後被任掌管禁軍的中尉、衛尉,隨後又前往漁陽、右北平負責軍屯,防範匈奴侵入,也是為武帝抗擊匈奴做出貢獻。

二、為人忠厚,寬容待人

1. 善待侮辱自己的田甲

我們都聽過“死灰復燃”這個成語,來源便是韓安國在梁國因罪入獄,獄吏田甲羞辱他,韓安國說:“你難道沒聽說過死灰也會復燃嗎?”田甲回答:“燃燒了就用尿澆滅。”不久,韓安國被朝廷認為內史,知道田甲逃跑後,就發令說:“如果你不回來,族滅你全家。”田甲無奈返回後,袒露上身到韓安國處請罪,韓安國開玩笑對他說:“現在可以撒尿了。”之後,反而重用了田甲,而不是打擊報復,由此可見他不拘小節,心胸寬廣。

2. 大力舉薦賢於自己的良才

自古稱梁國多長者,韓安國任職之後,舉薦了梁國多位賢才,如壺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名士,被武帝引為國器之才,其中壺遂通曉律歷,任中大夫時與司馬遷共同修編國曆。

三、軍事短板,貪財賄賂

1. 短於軍事

韓安國少年時學習《韓非子》,又學雜家,可見擅長律令和辯論,並且以軍事聞名,擔任過多次軍事主官,如在梁國時協助劉武防守淮陽,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軍功;在中央擔任過衛尉、中尉,分別是皇宮和長安城禁軍的首領;又擔任護軍將軍、材官將軍,負責攻打匈奴有關事務。但從實際效果來看,軍事能力主要偏於防守和後勤等工作,在對匈奴以進攻為主的戰法時就不太適應。後來,也是因為在漁陽負責軍屯時,因輕信匈奴俘虜,把部隊撤離導致匈奴入侵併掠奪上千百姓,漢武帝大怒而讓他繼續往東到右北平防守,韓安國驚恐交加,不久便吐血而亡。

2. 貪財好利

韓安國在為梁王疏通朝廷關係時,多次行賄朝廷官員,尤其是長公主劉嫖等,以幫助在太后面前美言,改善負面形象;而在官場中,又多次因觸犯法律而被免官,一次是因為太后的詔命而起復,一次則是因為向田蚡行賄價值五百金的禮物而被任為北地郡都尉,可見他手腳確實不乾淨,小節有虧。


綜上,韓安國雖然私德有虧,能力有瑕,晚節有虧,但因大局為重,手段靈活,加上選賢任能,歷任武帝朝三公九卿相關高位,仍不失為國之幹才,忠厚長者。


文殳子


韓安國一生以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安邦經國的理想,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r韓安國自幼聰明,韓家又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很小的時候就成為博覽群書的才子,特別喜歡先輩人韓非子的《韓非》學說,希望自己能成為像韓非那樣成為安國經幫的有用之才,因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安國。韓安國因得田生真傳,成為一代名人,梁孝王重其才,委任為梁國的中大夫。事梁期間積極為梁孝王出謀劃策,使梁孝王多次度過政治危機。後因犯罪入獄,卻留下了死灰復燃的成語。到漢中央任職後,盡職盡責,為漢代國勢昌盛立下了不朽功勳。所以說韓安國是一個有大謀略堪稱國器的人,值得人敬重!



希爾大大


  韓安國是西漢初期的著名臣子,在政治方面是一個大才,但卻不是個有德之人。那麼,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韓安國是一個忠厚有才,有大韜略之人,可他卻有一個最大的缺點一貪財。

  死灰復燃的故事表明了韓安國最大的優點是忠厚大度。這個故事的結果沒有和很多的逆襲故事一樣,韓安國放過當初在獄中侮辱自己的田甲。這就是韓安國所表現出氣度,相反,後來的衛青後代和李廣後代之間的恩怨糾葛,就顯得非常的小氣。

 另外,韓安國還有非常可貴的品格就是不嫉妒賢才,縱觀華夏幾千年的歷史,有很多大才之人,都有著一個善妒的缺點,韓安國就不是這樣的人。他在梁國任官的時候,就舉薦了一大批有才之人,這些人都是當時的天下名士,很多人的才能都超過了韓安國,就如有著“蒼鷹”之稱的郅都,就是通過韓安國的舉薦,才被朝廷所重視的。

 因為向朝廷舉薦了很多的名士,受到很多讀書人尊重和仰慕,也得到皇帝信任和重用。韓安國在漢朝朝廷之中擔任御史大夫四年,後來丞相田蚡死了,韓安國代理丞相之職。皇帝本來準備讓韓安國正式擔任丞相,可是時運不濟的韓安國在給皇帝引導馬車的時候摔斷了腿,皇帝只好任命別人為相。

眾所周知,韓安國很貪財,但是皇帝只在乎他的治國之才,因此對他的這一小缺點是忽略不計的。



海燕W


韓安國為人有大韜略,他的才智足夠迎合世俗,但都處於忠厚之心。他貪嗜錢財。他所推薦的都是廉潔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國推薦了壺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漢武帝也認為他是治國之才。



哈哈我的天吶1


韓安國是一個老狐狸,安身立命、揣測人心的本事都是一流。韓安國名聞天下,人人稱頌,“天子以為國器”。雖然他比較貪財,有時做事也不講究,但他的能力卻是毋庸置疑的。

善於揣測人心的韓安國

之所以說韓安國是老狐狸,便在於他揣測人心的本事超強。韓安國能在紛繁複雜的局面中,找出直指人心的解決辦法,最終也收穫一個完美的結局,讓方方面面的人都感到滿意,這是韓安國最突出的一個能力。

韓安國才開始擔任梁孝王(漢景帝親弟弟,竇太后子)的中大夫,“七國之亂”時,韓安國和張羽一同率兵抵抗吳楚聯軍,牢牢把叛軍拖在梁地,不能西進。叛亂被平定後,韓安國名傳天下。

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及張羽為將,扞吳兵於東界。張羽力戰,安國持重,以故吳兵不能過樑。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

梁孝王在平定“七國之亂”後,因功勞很大,且仗著母親竇太后的寵愛,開始變得驕縱起來,儀制都快趕上漢景帝了。這個消息傳到漢景帝耳中,他內心十分不高興。

竇太后聽說了這個消息,遷怒於梁國的使者,不接見韓安國且準備責備梁孝王(這是做樣子給漢景帝看)。韓安國知道後,跑到竇太后愛女大長公主那裡哭訴,最終順利地解決了此事。

夫前日吳、楚、齊、趙七國反時,自關以東皆合從西鄉,惟梁最親為艱難。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諸侯擾亂,一言泣數行下,跪送臣等六人……何梁王之為子孝,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

韓安國一番話,從梁孝王忠孝兩全且有大功,如今卻要遭到竇太后、漢景帝的無端責備說起,化不利為有利。大長公主劉嫖把這番話學給竇太后,心疼小兒子的竇太后自然是心花怒放,讓女兒去學給漢景帝聽。

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謝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為太后遺憂。”悉見梁使,厚賜之。其後梁王益親歡。太后、長公主更賜安國可直千餘金。名由此顯,結於漢。

韓安國通過自己對人心的精準把握,把竇太后、漢景帝、大長公主甚至梁孝王,都哄得心花怒放,這個能力真不是一般人能學得來。

後來,梁孝王想要成為皇太弟,派人刺殺了朝中反對他的丞相袁盎。漢景帝大怒,發誓一定要找到兇手。然而刺客公孫詭、羊勝此刻都躲在梁孝王府中,朝廷先後派了十幾批人,搜尋了一個多月都沒找到。此時,韓安國又登場了。

(韓安國)曰:“大王自度於皇帝,孰與太上皇(劉邦父)與高皇帝及皇帝(漢景帝)之與臨江王(劉榮,漢景帝原先太子)親?”孝王曰:“弗如也。”安國曰:“夫太上、臨江父子之間,然高皇帝曰‘提三尺劍取天下者朕也’,故太上皇終不得制事,居於櫟陽。臨江王,嫡長太子也,以一言過,廢王臨江……何者?治理天下終不以私亂公……有如太后宮車晏駕,大王尚攀誰乎?”

韓安國舉劉太公和劉邦、漢景帝和廢太子劉榮的故事,父子之親,在權力面前都要低頭,何況你只是皇帝的弟弟呢?假如竇太后有一天駕鶴西歸,已經得罪皇帝的你,又能依附誰呢?

有例子、有論證,還有恐嚇,但根本的是對梁孝王的人心把握。醒悟過來的梁孝王把兩人交出,而公孫詭、羊勝自殺。這樣既保全了梁孝王,也給了漢景帝一個交代。

漢使還報,梁事皆得釋,安國之力也。於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國。

韓安國這種特質,是他安身立命、明顯天下的最大依仗。看似無解的問題,在韓國按直指人心的操作下,各方勢力都獲得了滿意的結果,是其他人萬難學步的。

安身立命超強的韓安國

韓安國雖然能力超強,但在官場上也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他有被免官的經歷,也有被下大獄的羞辱。

其後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兩千石。田甲亡走。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甲因肉袒謝。安國曰:“可溺矣!公等卒與治乎?”卒善遇之。

韓安國的能力,自然有人時刻想起他。不久在獄中的韓安國又被起用,曾經侮辱他的獄吏田甲嚇得逃跑。韓安國於是恐嚇:“田甲如果不回來,我就要殺掉你的家人!”田甲於是負荊請罪,韓安國卻說:“(現在死灰復燃)你可以溺了,你這樣的人怎麼值得我報復呢!”最終善待田甲。

由此可見,韓安國也不是一個善茬,但他卻有容人之量,適可而止,而沒有陷入一意打擊報復的怪圈裡。然而不久之後,韓安國又被罷免,閒居在家。

孝王卒,共王即位,安國坐法失官,居家。

然而此時漢武帝的舅舅田蚡擔任太尉,”安國以五百金物遺蚡“。收了金子的田蚡,經過一番運作,韓安國擔任了北地都尉,不久遷為大司農。

由此可見,韓安國不僅有能力,還有野心,他是不甘心賦閒在家的。但無論韓安國是在獄中,還是被罷免官職,他都能很快再次步入政壇。這份安身立命的本領,也是令人羨慕不來的能力。

這與韓安國相對謹慎的性格也有關係,”安國持重“是他的一個明顯標籤。漢武帝雄心勃勃地想要討伐匈奴,韓安國在幾次大的討論中,都堅持繼續走和親的道路。

安國曰:”千里而戰,兵不獲利……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擊之不便,不如和親。“群臣議者多附安國。於是上許以和親。

韓安國此時的認識還是正確的,西漢經過六七十年的發展,雖然獲得極大發展,但對匈奴開戰還未做好準備。後來的馬邑之謀失敗,便是一個佐證。雖然主因是漢朝的尉史洩露秘密,但漢軍的反應,也證明當時尚缺乏對匈奴開戰的成熟體系。

但性格謹慎、安身立命本領超強的韓安國,也不缺乏領兵殺敵的豪邁。從這一點上來說,韓安國是一個能出將入相的人物。

出將入相的韓安國

上面說到,韓安國在”七國之亂“時,曾帶兵阻擊吳楚聯軍。等到漢武帝時,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三公之一,丞相副手),他曾帶領李廣、公孫賀等一班武將,前去伏擊匈奴。

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諸將皆屬護軍。

後來,漢武帝還讓韓安國擔任過中尉(守衛京師的將領)及衛尉(守衛皇宮的將領)。但此時的韓安國,隨著衛青等新貴的崛起,已經被漢武帝逐漸疏遠。而韓安國本人的運氣,似乎也差了那麼一點。

在西漢,丞相空缺後,按慣例一般由御史大夫補任。等到田蚡去世,漢武帝想任用韓安國為相。只是韓安國運氣不咋滴,從車上掉下來把腳崴了。漢武帝派人去看望他的時候,韓安國的病情更加嚴重,於是薛澤被任命為丞相。等韓安國病好了,便被任命為中尉,不久遷衛尉。此時的韓安國,已經被漢武帝逐漸疏遠。

安國既疏遠,默默也。衛尉安國為材官將軍,屯於漁陽……天子聞之,怒,使使者責讓安國。

而韓安國也因為被匈奴欺騙,打了敗仗,內心很慚愧。悶悶不樂幾個月後,嘔血而死。雖然韓安國最終的結局有些遺憾,沒能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但是整體來說,韓安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皇帝還是朝野,都對他讚不絕口。

安國為人多大略,智足以當世取捨,而出於忠厚焉。貪嗜於財。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於梁舉壺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

綜上所述,雖然韓安國在官場上沉沉浮浮,最後的結局也不是那麼完美,但這卻無損於他智者的形象。

他工於心計,擅長揣摩人心,安身立命的本領也是超強。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出將入相,能力超群。雖然他本人貪財,但舉薦的都是廉潔之士,且都是天下名士。”國器“的稱譽,是對韓安國一生的總結,也是對他能力的最好肯定。


北辰飛雪


韓安國是西漢漢景帝和漢武帝時期的大臣,《漢書》中評價他見識高,氣量大,但是就在快要升任丞相的時候,卻因為生病沒有成功,最後鬱悶而死,是個悲劇人物。

韓安國最早出名是在七王之亂的時候,當時他在梁國(今河南)成功的抵禦了吳國的入侵,成為叛軍北上的阻礙。後來韓安國一心輔佐梁王,糾正樑王的過失,彌補梁國與中央的誤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後來,韓安國在漢武帝時期擔任御史大夫,提了很多對匈奴政策的建議,雖然很多沒有被採納,但事後都被證明是正確的。比較出名的是當時他和另一位大臣王恢之間對於是否進攻匈奴問題的辯論,當時王恢主張進攻匈奴,而韓安國主張以天下百姓安居為重,不要輕動干戈。最後漢武帝沒有聽從韓安國的建議,任命王恢帶兵出擊匈奴,王恢因出擊不力而畏罪自殺。

韓安國因為對形勢有遠見,並忠心耿耿,因此名望日益盛隆,但是因為多次生病在家休養,好幾次錯過了升官的機會。後來隨著衛青等主戰新生代獲得漢武帝的信任,韓安國逐漸在官場上被邊緣化,最後鬱鬱而終。

韓安國也有汙點,就是他在漢武帝時期,通過賄賂當時的權臣田蚡而獲得到中央做官的機會。但總體而言,他是一位胸有韜略而且寬厚待人的名臣,只是因為機遇不好而未能得到朝廷重用,所以史書評論他的遭遇是命中註定,一生可悲。


莫冬寶


韓安國為人有大韜略,他的才智足夠迎合世俗,但都處於忠厚之心。他所推薦的都是廉潔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國推薦了壺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漢武帝也認為他是治國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