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巾幗之力 譜寫最美“抗疫”故事

楊凌:巾幗之力 譜寫最美“抗疫”故事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無數醫護人員、公安幹警、社區幹部等前赴後繼,做起了勇敢的“逆行者”,其中不乏有眾多女性堅強的身影,以身先士卒的精神詮釋“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壯志豪言,她們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的奔赴一線,匯聚起同舟共濟的強大力量,為抗擊疫情展現“巾幗之力”。

3月8日,是第110個“三八”國際婦女節,楊淩示範區在新冠肺炎疫情媒體記者見面會中,組織了5位最美疫情防控工作者,講述著“疫情無情人有情”的一線溫暖故事。

楊凌:巾幗之力 譜寫最美“抗疫”故事

幹部多走路 讓群眾“安心宅家”

“遇到年紀大點的村民,就用方言,遇到年輕人,就用普通話。”這是李賽工作中逐漸掌握的一個竅門,在她執勤的揉谷鎮幾個村裡面,勸導效果非常顯著。

正月初一,身為揉谷鎮政府工作人員的李賽,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告別家裡人,加入揉谷鎮青年突擊隊。正月初二,便投身到揉谷鎮疫情防控工作中。“事情的嚴重性和緊急的工作開展讓我還是有些意外。”李賽坦言。

由於疫情緊張,村上防疫情況多變,李賽經常早出晚歸,沒有幾個正經的飯點,泡麵也就成了必備的正餐,但她從來都沒有抱怨過,依然每天上班到得早,走得晚。“每天的步數都在1萬以上,多的時候超過了2萬”,看著微信步數,她解釋到,“我要是不多走動,群眾有事情怎麼辦?”由於防疫工作需要,各村都設卡點禁止車輛通行,從揉谷鎮政府出發去往田東村的路都被封堵了,每天進村就只能走著去,加上在包抓村內入戶走訪、宣傳疫情、勸導群眾,李賽一天下來步數基本過兩萬。“還是得自己勤快點,這樣群眾和我都能安心點”。李賽說。

“村裡有兩名從湖北返回的人員,隔離期間,心理負擔很重。”李賽回憶,我們每天打電話進行心裡疏導,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同時安慰周邊村民,理智應對。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李賽常常要進行勸說工作,讓群眾放棄春節傳統走親戚,自覺在家隔離,不要扎堆聊天或者聚眾活動,勸阻外來車輛進入村內等。“過年期間,村裡有聚會的習慣,咱拿著文件進行勸導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只要設身處地多思考,用最接地氣的語言和他們溝通,把道理講明白,準能事半功倍。”李賽還說,自己非常想做一名黨員,這也是她工作的信念。

楊凌:巾幗之力 譜寫最美“抗疫”故事

我不是天使 而是抗疫戰士

“我是一名醫生,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應當衝在最前面。”這句話是黃璠工作時對自己的要求。作為示範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她經常面對病人的生死攸關,“這次疫情防控,我從未害怕,穿上這身白大褂,便做好了覺悟。”

自示範區醫院收治了第一批發熱患者,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發熱患者也越來越多。從除夕前夜開始,黃璠和同事們需要投入到接診發熱患者工作中,沒有來得及跟家裡打招呼,匆匆收拾行囊,她就一頭扎進了隔離病區的工作中,一待就是二十多天。“有人形容我們是白衣天使,但我覺得,我們的白大褂不是翅膀,更像是盔甲,只要穿在身上,我們每一個人就是誓要戰勝疫情的白衣戰士。”黃璠堅定地說。

疫情防控期間,醫院累計觀察治療人數約200餘人,黃璠和她的團隊必須縝密的討論研究著每一個發熱患者的診斷及治療,第一時間明確了郭姓患者的新冠診斷。“護士大多是女性,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在身體承受巨大負擔的情況下,做到精準操作儀器、為病人吃藥、完成打針等工作。因為防護物資的緊張,所有醫護人員工作期間不吃飯、不喝水,穿戴紙尿褲,身體負荷很大。”黃璠說,“時間長了,臉上留下了口罩的勒痕,手上不斷蛻皮、身上還有被汗水沖洗起皺的皮膚,但即使這樣,大家卻從未懈怠。”

記者瞭解到,疫情期間黃璠90歲高齡的奶奶突患急性腸梗阻住院,病情極危重,手術風險極大,身為醫生的她卻不能第一時間照顧奶奶,只能通過電話聯繫,這讓她對家裡人感到慚愧。

“身在崗位,便要顧及每一個人的安危。”面對這份特殊的工作,黃璠平靜地說,“只是平凡人加上一份責任,堅持做好本分工作,打贏當下這場特殊戰役,守護我們必須守護的人。”這位說話聲音溫柔,卻異常堅強的女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堅守醫者仁義的初心。

楊凌:巾幗之力 譜寫最美“抗疫”故事

主動請纓 上前線 抗疫情

一說到警花,大家腦海中肯定會浮現出一位束腰戎裝、英姿颯爽的女警形象,丁蕾就是其中一位。

“新冠”疫情發生後,在楊淩示範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工作的她本到了休假階段,但看到一線執勤民警從年三十開始一直在路上辛苦執勤,於是毅然帶領同行的幾名女同志主動請纓積極參戰,分擔疫情一線同事們的艱苦。

疫情初期,每天檢查的車輛至少有一千餘輛,不停地詢問、查驗證件、車輛消毒,一天下來,丁蕾回到家裡簡單的消個毒便倒頭就睡。“如果只是這些例行檢查也沒什麼,可在疫情之下,個別情況總讓人想起來就後怕。”丁蕾告訴記者,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一輛天水牌照的車在例行檢查時,司機明確告訴工作人員,他們的孩子在咳嗽,外地不接受治療,所以只好趕回楊凌看病。經過快速核實,丁蕾迅速撥打120急救中心打電話,將這一家三口送到醫院進行檢查;楊凌首例新冠狀肺炎患者,也曾於這裡返回楊凌,接受隔離觀察……“說不害怕那是假的,但身處這個崗位,就必須堅持。”丁蕾說。

除了幹好防疫工作,丁蕾每天還完成著一項“業餘”任務。正月十四,她在下班回家路上接到了樓上鄰居的電話:“由於小區採取人員管控,自己沒有辦法照顧獨居的93歲老父親,不知道現在情況怎麼樣,拜託丁蕾過去看看。”

從那天起,丁蕾承擔起了這項委託,按時到老人家裡進行查看。“叔叔:我在11樓西戶住,我是警察,你兒子叫我來看看你,您有需要的就告訴我。”由於老人年齡大,耳背,丁蕾只好找來筆寫下紙條,看到老人擺著手示意:“家裡一切都好。”丁蕾仍不放心,對家裡的生活物資再三檢查和叮囑,才安心離去。“我是警察,更是黨員,任何時候都要做好服務群眾的打算。”丁蕾常以此話詮釋自己的工作信念。

楊凌:巾幗之力 譜寫最美“抗疫”故事

三過家門而不入 防“疫”戰的鐵娘子

楊陵區李臺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街道婦聯副主席秦莉菲作為李臺街辦疫情防控摸排核查組組長,大家對她的印象是“認真、負責、高效率”。在疫情防控的21天裡,她沒有回家休息,每天撥打近300個電話排查,無數次信息核對,下班時間常到凌晨,餓了吃些方便麵,第二天再打起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緊張的防控摸排工作中。

秦莉菲是一名基層黨員,也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每天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和孩子的那一通電話,相互安撫著想念的情緒。電話那頭,孩子哭著想媽媽,電話這頭,她只能悄悄的抹眼淚。同行的街道辦主任、街道婦聯主席荊萍忍不住勸道:“回家看看去,孩子那麼小,怕你一個女同志這樣連軸轉身體也扛不住啊。”,她笑到,“您忘了您也是女同志,不也十幾天沒休息過麼,沒事,這種摸底排查、彙總統計的‘細活’還得靠咱女同志們來幹”,若再勸,便是一句“忙完就休息”的搪塞。疫情防控期間,她三過家門而不入,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怕抱起孩子捨不得再走。她不是一位“合格”的妻子和母親,但卻是一位令人欽佩的好同事、好戰友。

因為工作成績突出,秦莉菲被中共楊陵區委評選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批先進典型在全區範圍內通報表揚,面對榮譽,她說:”我只是做了應該完成的工作任務,我們的工作越仔細,群眾的安全、家人的安全才更有保障!”

楊凌:巾幗之力 譜寫最美“抗疫”故事

身兼多職 做好服務群眾的“店小二”

“疫情期間,我兼職司機、配送員、店主等職務,為服務群眾好‘最後一公里’的工作。”楊淩示範區興良友超市總經理梁娟說起自己的經歷,顯得率性灑脫。

作為楊凌唯一的一家政府蔬菜投放超市,面對疫情的肆起,梁娟主動和有關部門對接協調,確保蔬菜交通運輸暢通、平價供應。為保證蔬菜安全放心,她堅守在一線門店,每天現場監督,保證貨源充足和蔬菜價格平穩,保障居民菜籃子隨時供應。

“大年初二之後,全區施行了封閉管理,居民用菜成為難題。”梁娟說,為此她便自發組織突擊隊,自己擔任隊長,建立線上購物群,為群眾將每天需要的蔬菜進行打包配送,“政府相信我們,那咱更應該對得起這份信任,服務好老百姓。”

“餐飲店關門,員工沒地方吃飯,我就讓家裡人多做幾人的飯,給他們送過去。防護物資不夠了,我便及時進行採購。只要能在崗位堅持,我就和大家一起忙碌在一線。”梁娟說到了,也做到了。

不僅如此,她還兼顧著兩家超市的店主,每天將蔬菜運輸回來,自己搬運,擺放在店門口。“家裡人看我辛苦,也出來幫忙,我卻覺得很不好意思。”梁娟說。

就這樣,在楊陵區各個部門的相關配合下,興良友超市承擔起了村、社區等大部分蔬菜供應,確保在家居民每天能夠吃上新鮮的蔬菜,為疫情防控堅守本職工作。

“大家對我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梁娟告訴記者,手機通訊信息常常會收到祝福的話語,每一句都很溫暖。“我沒有機會到疫情最危險的崗位工作,但我可以做的,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家鄉人民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