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收花生油出油率40%左右,黃豆15%左右,市場上有些40元左右一桶的食用油到底是什麼油?會有害健康嗎?

影視資源部009


植物食用油裡面的門道多。我這裡摸著良心說真相,因為這個行業從美國到中國洗腦太厲害,比50年前美國的糖業協會還狠,所以大家都以為植物油好,比豬油好。其實未必,正相反。



先說植物油怎麼來的,主要三種榨油法,不作專業解釋:

第一種,榨取法。古老的榨油法,硬生生的把花生黃豆芝麻,這些含有食用油的種籽擠出油。原始的工具是木榨,後來的機器榨,都一個原理,把油擠榨出來。這樣的油含有植物的營養成分。

第二種,浸出法。把食用油的材料破碎,包括榨過油的餅粕,用輕汽油浸泡,然後再把泡出的食用油經過一系列的提純除臭,得到純淨的食用油。這樣的油叫做“精煉植物油”,只是油,沒有植物的其他成分。

第三種,氫化法。基本等同精煉植物油,只是用途比較專一,譬如人造黃油。


再說成本,只說概數,不作專業分析:

當下(2019.8.6)大豆行情在3000元人民幣每噸,出油率按20%,榨過油的豆粕就是80%,也就是說,一噸大豆=200公斤豆油+800公斤豆粕。市場豆粕價格接近大豆價格,8月6日2900元每噸,差價100元每噸。依次計算,5噸大豆出1噸油,豆粕價差共400元,加到油上,豆油的直接成本合3400元。加上20%的生產費用,每噸豆油的生產成本合4080元。然後到銷售終端,也就是超市賣價,即便在生產成本翻一番,也就4元每斤。可是加不到100%,所以,賣40元一桶有賺。


花生油也是這個算法,就不囉嗦了。

最後提醒:買油不要圖便宜,不要買“精煉”、“調和”一類的油,儘管很便宜,但是不要吃。我曾有專門文章介紹,各位有興趣可找來看看。特別說明的是,所有調和油,都是幾種最便宜的精煉油兌的。


普濟


沒有那麼高的出油率,多年前我在榨油廠幹過技術員,大豆的出油率在13%左右,而且其中含水,不能直接使用(我們內部食堂直接使用著過一回火,後來不敢再用),據說實驗室最高能達到17%的出油率,榨出來的豆餅像石頭似的,反正我們最多就能達到13%,沒有再高過,再高就是摻水。


碧伶居士


市場上銷售的40元一桶的食用油,大都是大豆油、花生油、玉米胚芽油等,但是這些並不是純正的油,而是和其它的物質混合製成。不過可以保證的是,應該沒有危害。



1、絕不會是地溝油的,像40元一桶的金龍魚油,都是經過合格檢驗的,有自己的品牌,不會用冒牌貨代替。



2、食用油必須經過衛生組織部門檢驗,只有合格的產品油,國家才允許商家出售。所以,人們可以放心購買桶裝油。


生活方面領域者


農村笨榨的黃豆油、花生油都挺貴,因為出油率低。但是市場上那些成品的調和油很便宜,這些油是什麼油?吃了健康嗎?

如果您買過農村土榨的豆油和花生油,就會發現這些土榨油很貴的,即便是黃豆油都要比市場上的商品調和油貴很多。但是這些土榨油的外觀真的不敢恭維,泡沫、不透亮、有的貌似還有些渾濁。只不過這些笨榨的油起碼您吃的放心,你能確定這些有就是純正的花生油或者黃豆油,沒有添加過其他的油品。那些成品調和油呢?怎麼那麼便宜?

這些商品調和油的外觀非常好,油脂清澈、顏色淡近透明、還沒有豆油那濃烈的豆腥味。如果說是純的豆油或者花生油肯定不現實,因為便宜啊。通過調和油的名字您應該能想到一個原因就是油質不純,裡面添加了其他的油品。至於說添加的是什麼油很難說,只能說是流動性較好的可以食用的油,比如說轉基因大豆榨出的油,或者是其他一些相對低廉的植物油,這類油應該可以在網絡上搜索到。

我個人覺著調和油應該沒有宣傳的那麼好,養分更充足、養分種類更多、更有利於身體健康。我總覺著是騙人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你所看到的並不是純花生油,而是花生調和油,就單單從成本來說的話,後者比前者要便宜一半以上。

所以,市場上真正的純花生油要比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花生調和油價格貴一倍以上。而且後者的主要成分是轉基因大豆油罷了,真正的花生油含量很低,只能靠著打擦邊球的方式來忽悠消費者。


鍾情三農作為關注糧油領域多年的媒體從業者,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40塊錢就想在現在的市場上買5L裝,也就是十斤左右的純花生油,這肯定是不可能的!

畢竟這連成本價都不夠,純正的物理壓榨花生油成本價也得在8元每斤以上。但是為何目前市場上確實存在一些含量為5L但是售價僅為40元左右的“花生油”。呢?

花生調和油不是真正的花生油

直言不諱的直接告訴大家吧,這些食用油並不是純正的花生油,而是一種叫做“調和油”的油脂品種,其中絕大多數的的成本都是以轉基因大豆油為主,真正的花生油所佔比例很少很少,但是由於我國目前的食用油包裝標準還有待更規範化,所以被一些企業鑽了空子,才會出現一些成分中花生油所佔比例僅為百分之幾,但轉基因大豆油所佔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調和油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已成為“花生調和油”。

不過從今年的12月開始,我國要求調和油包裝上必須註明所包含油脂的名稱以及所佔比例,給予消費者更充足的知情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今後大家再購買食用油的話,就可以在包裝上對這些油脂中的油脂含量有直觀的認識。比如說

大豆油比例為80%,

花生油比例為了15%,

其他油脂比例佔百分之5。

消費者要不要再購買,就可以有更加清楚的認識了。

如果大家對於這些花生調和油心存芥蒂的話,那就去正規的渠道購買大品牌的純花生油吧,只不過這些花生油的價格往往都比較貴,一瓶5L裝的純花生油一般都在100元以上了。


鍾情三農


全國豆粕報價是2.6元左右,大豆報價是2.36左右(不是最新報價,很可能與現價有差異)。豆粕價格有時甚至還高於大豆。當然兩者價格經常變化,具體看兩者市場需求,百度搜索價格可能不準確,但可以肯定的是通常豆粕和大豆的價格是相差無幾的。豆粕與大豆價格相差很小,是沒有疑問的。

過去人們往往認為豆粕是豆油的副產品,而實際上如今豆油甚至可以說是豆粕的副產品。家畜家禽水產養殖要想產量高就必須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較高。豆粕蛋白質在40%以上。並且豆粕作為飼料比整顆的大豆好,豆粕相對於整顆的大豆更容易加工成各種水產、家畜、家禽飼料,豆粕相比整粒的大豆更好消化,大豆含油量較高而飼料含油量太高並不好,因為油脂只能轉化成脂肪(肥肉)不能轉化成肌肉組織(瘦肉)。現在無論是水產還是家禽家畜飼料大多都含豆粕。豆粕(當然還包括魚粉等其他高蛋白質物質)相當於養殖業的能源,是養殖業的基礎。養殖如果靠散養動物自然覓食那產量太低了。一些"免費"榨油的作坊,往往要求豆粕等下腳料作為費用,貌似免費,實際上貴著呢,倒找一定的錢他都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大豆雖然含油率只有15~20%,但出油後的豆粕是需求量極大的飼料,並不是當做垃圾丟掉,並且豆粕價格和大豆相差不大。我們假設大豆含油率是20%,大豆價格是2元,豆粕價格1.8元,一斤豆油需要5斤大豆也就是花費10元。5斤大豆出油後剩餘4斤豆粕賣得7.2元。10-7.2=2.8元。一斤豆油成本2.8元。您還覺得40元一桶的油很便宜嗎?




james010203


正像題主說的,成本決定產品的價格。花生成本就是很高,油肯定高於花生的價格。通常要高出一倍以上。如果低於這個價格,一定是有問題,虧本生意是不會有人做的。

花生因為沒有轉基因,所以可以這麼判斷。但是豆油不一樣,轉基因大豆油,大豆價格本身就便宜,因為高科技的原因,可以很低的價格,正規廠家生產應該沒有問題。

正規渠道,正規品牌廠商才是品質得保證,相信小道消息,相信謠言,往往就是上當受騙的開始。而炒作概念,則是營銷常見的手段。而這些概念往往成為高價的理由。


kyle5862


題主是個愛思考的人,會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市場上有些40元左右一桶的油是大豆油或者調和油,會不會有害健康,只能說一分價格一分貨,商家是不會做虧本生意的。



我們先看看大豆油的成本,我們煉大豆油的原料多進口美國,智利,阿根廷,這些國家農業已經機械化,現代化,所以產出的大豆成本低,平均一斤轉基因大豆在2元左右,按照15%出油率計算,一斤大豆油需要大約6.5斤左右的轉基因大豆,這樣算算,一斤大豆油的成本只有13元,即使賣40多元,商家還是有很多利潤空間。



還有一種可能,40元左右的食用油是調和油,裡面摻了大比例的大豆油,來降低成本,因為調和油本身就是由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配製成的食用油,精煉油包括了: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只是商家不會標註清楚配方比例,消費者不知道買的調和油都是由哪些油組成以及具體比例。



說到底40元左右的調和油有害健康嗎?其實沒有那麼危言聳聽,反而每一種油都攝入一些,可以營養均衡,比如茶油、菜籽油含有較高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玉米油、葵花子油則富含亞油酸,亞麻籽油中富含α-亞麻酸。不同的油營養價值不一樣,建議經常食用多種植物油,所以調和油從某個角度說不僅對身體無害,還可以為人體帶來不同的營養成分,不過有個前提,購買的食用油必須是正規廠家生產。



以上是麥兜君的分享,希望給大家有參考作用。喜歡作品記得點個贊,或者轉發出去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您的鼓勵就是麥兜君前進的動力。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分享美食美景,一路同行,謝謝喜歡,感謝觀看,感恩分享。


麥小麥逛吃逛吃


作為一個美食眾多、烹飪方法多樣的美食國度,我們家家戶戶的廚房都少不了食用油的存在,食用油作為最為常用的廚房烹調用品,自然其食品安全性問題是很受關注的。

現在市面的食用油種類十分繁多,不同的食用油價格差別也是特別巨大的,那麼這次我們就來解答一下這個食用油相關的問題吧。

【市面上有些40元左右一桶的食用油到底是什麼油?】

我們對待問題一向是比較嚴謹的,由於題目沒有給出具體的“40元左右一桶”是多大的桶,所以我們就默認為指的是市面上比較多見的5L左右一桶規格的食用油了,而且由於不同地區的物價肯定有所差別,所以關於價格層面上塊八毛的差異也就不做細緻糾結了。

按照題目中的描述花生和黃豆這些油料的出油率來計算,好像確實市面上40元左右一桶的油價格低廉的有點過分,所以大家因此產生了質疑態度是很正常的。其實這些價格低廉的食用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成本低廉,據我們查詢到的具體食用油情況來看,這類40元左右一桶的油甚至價格更低的食用油,幾乎都是轉基因大豆為原料的食用油,或者是使用了部分轉基因作物為原料的調味油。這就是此類食用油價格便宜的關鍵因素,畢竟轉基因作物成本低、產量高,但是由於始終存在爭議性,所以它的價格自然就便宜。

而但凡標註了“非轉基因”的食用油,價格至少都會貴出20%左右,甚至貴一倍的情況都比較常見,畢竟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還是比較適用的。這些便宜的油脂在命名上多會有一些“調合”、“風味”之類的字眼,而且根據相關規定,它們是必須要將原料是否為轉基因作物標註出來的,所以大家挑選的時候只要注意去看配料表中的原料就可以了。而且還是比較傾向於選擇一些可靠的大廠出品,畢竟他們實在沒有必要為了這種原因就冒巨大的風險,商家確實是追逐利益,但這樣捨本逐末的事情成功商家一般是不會幹的。

除了轉基因油料作用的存在原因之外,還有一些油雖然是使用非轉基因原料的,但是由於精練等級比較低,所以價格相對也低一些,但還是會比轉基因作物為原料的油脂貴一點點的。這些低精煉的油脂安全係數相對低一些、油品質量低一些,雖然說殘留的植物營養高一點,但說實話這個高出來的部分只能說是聊勝於無,所以對於這類低價食用油大家也要思考清楚再做選擇。

說起食用油的問題,就不得不提到豬油這種有爭議性的油脂。

豬油的境地一直是大起大落的,在很多年前豬油等動物油脂可以說是替糖“背了鍋”,被人們認為是不健康的油脂,也是從那個時期開始人們的日常食用油開始偏向各種植物油。後來隨著信息的流通和科技的發展,人們發現豬油本身並非是不健康的存在,豬油跟其他食用油是一樣的,健康與否主要得看個人的飲食結構和習慣來決定。但是到了近幾年豬油開始被無限的吹捧起來,很多人根本不考慮古人的飲食跟現代人飲食的巨大差距,甚至發展出了“古人吃的就都是健康”的這樣簡單粗暴的觀點。

事實上雖然豬油絕不是過去被誤會的那樣,它並非是不健康的油脂。但是對於現在普遍天天都能吃得起肉,各種零食、麵包、餅乾、糕點等等富含油脂食物唾手可得的現代人來說,豬油對於我們真的不像對於古人那麼優質。

絕大多數食用油的成分中,脂肪含量都在至少98%以上,普遍都是99.6%到99.9%以上的成分是脂肪。所以挑選好食用油的首要標準是脂肪酸的構成,而不是那些含量幾乎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微量營養物質,那些物質含量的區別,可能多吃一口菜、肉或者魚就補回來了,實在是不值得刻意糾結。而豬油尷尬的地方就在於其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對其他油來說是挺高的,而飽和脂肪酸這種東西不只是存在於豬油裡,我們吃的餅乾、麵包、甜點、雞、鴨、豬肉、牛肉、羊肉等等肉類和有油脂添加的零食中也都含有。

這也是為什麼營養師、醫生會建議人們在食用油的選擇上傾向於低飽和脂肪的油脂,因為我們平時吃到的食物中跟豬油主要成分類似的東西已經很多了古人吃豬油健康是因為他們的食物結構跟我們現代人完全不一樣。甚至不用說千百年前的古人,就算是三四十年前的時候,能夠天天、頓頓有肉吃,餅乾、麵包、甜點等零食唾手可得的人有多少?飲食健康和食品安全的觀念是要與時俱進的,拿著幾十年甚至千百年前的例子當做現如今指引飲食健康的證據,這明顯是不合理、不客觀的。

所以在人們日常飲食中潛藏如此多的“類豬油”油脂的前提下,出於一種為“豬油抱怨”的情感而得出“只有豬油最健康”的結論,是比較武斷、不客觀的。豬油並非是“壞油脂”,但是它也沒那麼神奇,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健康的吃油觀念是多種食用油輪換使用,如果日常飲食中比較常吃肉類,尤其是大型動物的肉類,那麼飽和脂肪酸算較高的豬油就要適量減少才對。

那麼以上就是這次關於食用油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有所幫助的話,懇請幫忙轉發和點贊!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那是大豆油,或者調和油,因為進口美國等的大豆超便宜~相對於國內!還能有副產品銷售,成本自然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