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威脅全球供應鏈: 盯住關鍵斷貨項,打通物流堵塞點

疫情在海外蔓延擴散,勢必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重大影響。中國企業面對的全球供應鏈會受到何種影響以及影響程度如何?3月6-13日,零點有數與新滬商聯合會、大商學院針對1003家中國企業完成“全球供應鏈受疫情衝擊”專項監測,發現如下問題:

直面疫情威脅全球供應鏈: 盯住關鍵斷貨項,打通物流堵塞點

發現一、全球供應鏈問題對三類企業衝擊面較大,在華外企更為敏感,進口依賴型企業受影響程度更深

監測顯示,當前國內出口導向型製造企業、進口依賴型製造企業和進出口均有涉及的複合型企業(以下簡稱三類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51.5%。三類企業中,有17%處於完全停工停產狀態,原材料、零部件或中間產品進口中斷或無法及時響應國外訂單。

出口型企業對於“國外客戶尋求其他國家供應商替代本企業”的擔憂度為6.2分(10分代表擔憂度最高,下同);進口型企業對於長期無法恢復產能從而失去國際客戶的擔憂度為6.3分。

出口導向型企業中,對本企業受疫情影響無法響應訂單而被國外客戶替換擔憂程度最高的前三個細分行業分別是: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9分)、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7.3分)和專業設備製造業(6.8分)。

直面疫情威脅全球供應鏈: 盯住關鍵斷貨項,打通物流堵塞點

在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間產品依靠進口的製造業企業中,對失去國際客戶擔憂程度最高的前三個細分行業分別是紡織印染(7.5分)、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7.3分)、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7分)。

直面疫情威脅全球供應鏈: 盯住關鍵斷貨項,打通物流堵塞點

在華外資企業對供應鏈受疫情衝擊的擔憂程度高於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其對出口和進口供應鏈波動的擔憂程度均為6.4分,總體高於國有企業(6.3分、6.3分)和民營企業(6分、6.4分)。

發現二、境內、境外、跨境物流均存在不暢,出入境管制、通關週期延長是跨境政策效率問題核心表現

本次監測通過公開徵集的方式,收集到全球供應鏈典型行業、典型企業面臨的513條具體問題。其中,問題比較集中的是人員復工難導致產量下降和訂單延遲、原材料供應不足及價格上漲、運輸困難與物流限制成本上升等。

衝擊全球供應鏈程度最大的因素是物流因素:國內物流企業不能全面復工復產導致進出口企業運營難度和成本上升問題最突出(61.4%)。國際海運航班物流成本提高也是重要難題(56.3%)。

衝擊全球供應鏈程度居次的因素是政策因素:檢疫檢驗通關辦稅等週期延長,航班停運、簽證和商務旅行限制,買方所在國對貨物或運輸工具入境管制提及率依次為58.8%、54.8%和48.8%。

進出口活躍度、暢通度降低,波及供給和需求主體的響應效率:買方要求延遲出運(57%)、未出運訂單被取消問題較為突出(51.2%)。供給方不能按時履約,面臨賠償或損失問題(49.5%)也比較普遍。

直面疫情威脅全球供應鏈: 盯住關鍵斷貨項,打通物流堵塞點

發現三、全球供應鏈受衝擊國家與中國主要貿易伙伴高度重合

研究團隊對進出口受影響擔憂度在6分以上的企業主要出口目的地國、主要進口來源國進行了深入分析。監測發現,這些企業擔憂最可能出現供應鏈中斷或受阻問題的國家,與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高度重合。其中,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同時出現在出口目的地、進口來源地擔憂度前5名中,需要被重點關注。

直面疫情威脅全球供應鏈: 盯住關鍵斷貨項,打通物流堵塞點

發現四、兩成企業通過自救措施有效緩解全球供應鏈壓力,互聯網和數據智能技術發揮關鍵作用

監測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總體較為缺乏對全球供應鏈問題的應對意識和應對能力。五成企業目前處於“等待、觀望狀態”,拿不出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三成企業有自救意識,但自救策略解決問題的成效有限;一成企業通過自身採取的應對措施有效緩解了壓力;而其餘一成企業則通過與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公司或供應鏈技術研發團隊合作有效緩解了疫情的負面影響。

對於成功實現自救的企業來說,互聯網和數據智能技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措施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自救模式一:線上線下業務齊頭髮展。企業利用線上線下的供應鏈網絡,有效利用雲供應鏈資源,及時將業務重心由線下調整到線上,使線上業務成為重要增量。

自救模式二:抱團取暖、共享員工。優先向臨時歇業的中小企業提供產品組裝、包裝等短期訂單,解決中小企業現金流難題的同時,解決自身用工不足問題。

自救模式三:使用無接觸物流。通過智能物流分配體系網絡、自動化分揀及機器人裝運等方式在物流供應鏈上減少對接人員直接接觸次數和時間,避免因國際物流不能復工復產影響進出口。

自救模式四:用好數據智能管理工具。使用大數據算法彙集供需信息,快速研判貨源供給與物流配送方案,搶提各地零部件送港,確保集裝箱班輪按時發運,同時與國際空運合作伙伴合作規劃包機。

發現五、一成企業選擇與專業化供應鏈管理企業合作應對危機,第三方合作模式有推廣意義

監測數據顯示,面對全球供應鏈問題,一成企業通過與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公司或供應鏈技術研發團隊合作有效緩解了疫情的負面影響。分行業看,食品製造業(24.3%)、農副食品加工業(19.6%)和木材加工及相關製品行業(16.1%)在疫情出現前使用供應鏈管理服務的比例即相對較高;最近一個月以來,化學纖維製造、非金屬礦物製品、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製造和儀器儀表製造等行業的企業開始使用供應鏈管理第三方服務的比例出現較大幅度上升。

直面疫情威脅全球供應鏈: 盯住關鍵斷貨項,打通物流堵塞點

第三方專業化公司從產品設計與產品週期管理、採購集樣與全球採購管理、生產製造干預到後期交付退運、接單集成銷售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防範和應對機制,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增加零部件通用性,在產品及流程設計時降低對線下研發活動的依賴;柔性製造轉型,在品質、交期、成本保持一致的條件下實現生產線在不同批量、終端產品之間高自由度切換;集中主力供應與網絡備份,開放全球供應鏈資源,採取分散共存的模式,多渠道進行全球採購模式,以增強供應鏈的韌度;物流網絡佈局,在交付退運過程中,利用物流網絡的效應來提供服務與保障供給,降低受災地區物流樞紐或通過其運送的物料或成品的供應短缺概率,並積極開拓多種物流渠道,增加具有相應資源的平臺型供應商儲備;高風險供應鏈中斷監測,制定高風險供應鏈中斷監測和應對計劃,及時調整生產戰略,將高風險權重分配給來自醫療體系欠發達、應對不足的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供應商和子供應商;

建立綜合緊急行動中心,建立一個完整、詳盡的緊急行動架構和流程,成立專家小組實時監控供應鏈和運作,通過完善的客戶管理模式幫助客戶有效減小危機影響。

零點有數研究團隊向有關的政策制定者提議:一是穩物流,關鍵在為物流全行業復工復產提供精細化政策保障;二是針對重點進出口產品,設立“綠色通道”產品清單制度,鼓勵國際物流企業運力互助共享,加大跨境電商出口物流倉儲支持力度;三是梳理先進城市經驗形成可複製性創新政策工具包,如啟動區域海關協調聯動機制、鼓勵共享員工、一企一策精準幫扶、鼓勵出口轉內銷並開闢國外銷路、推出數字貿易平臺等;四是鼓勵企業自救,梳理、推廣有效自救經驗,鼓勵企業與專業化供應鏈管理機構合作,對供應鏈專業管理行業給予明確政策扶持;五是國家層面儘快設立全球供應鏈脆弱性產品清單,開展關鍵產品全球找貨、戰略備貨並設立科研攻關專項,鼓勵展開產學研聯合研發合作。

零點有數與合作伙伴在全國範圍內招募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1003名企業報告者,運用零點超能交互系統“答對”等線上交互工具,對疫情期間三類企業遭遇的全球供應鏈難題進行實時監測、快速分析。監測範圍覆蓋製造業29個細分行業,涵蓋國有、民營、外資和港澳臺資企業,並得到來自大中小型企業的共同參與。研究團隊向支持本次監測工作信息採集的合作伙伴《企業觀察報》、上海庫潤、上海速研廈門分公司表示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