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名到底是看GDP總量,還是人均GDP?為什麼?

蠻蠻3873616


“城市排名”這個概念比較模糊,到底是哪方面的城市排名?如果是城市GDP或者人均GDP排名,那麼不看GDP總量和人均GDP數據,那還能看什麼?而如果是其它排名,比如人口排名、城鎮化率排名、綜合實力排名等,需要看的指標就不同了,因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GDP和人均GDP只是經濟指標中的其中之一,並不代表全部。有些人唯GDP論英雄,GDP排名就代表綜合實力的排名,這肯定是不對的。綜合實力涉及到很多方面,經濟只是其中之一,政治、科教、文化、醫療、交通、城建、旅遊等很多數據都要參考。深圳的GDP已經超過廣州,但深圳的綜合實力仍然不如廣州;南京的GDP雖然遠不及蘇州,但縱使蘇州經濟再強,真正的挑大樑的還是南京。2018年中國主要城市綜合實力排名如下表: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GDP總量可反映一座城市的經濟表現,還可以反映城市的實力與財富。截止2018年,中國已經有16座城市躋身“萬億俱樂部”。其中上海、北京已經躋身“3萬億俱樂部”,深圳、廣州、重慶躋身“2萬億俱樂部”。隨著中國城市經濟的發展,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進入“萬億俱樂部”行列,而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城市也將會向更高的“俱樂部”邁進。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人均GDP是衡量一座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截止2018年,中國已經有15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分別是深圳、東營、鄂爾多斯、無錫、蘇州、珠海、廣州、南京、常州、杭州、北京、長沙、武漢、上海和寧波。國際組織認定,人均GDP2萬美元以上,就是初等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就是中等發達國家。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已經有15座城市達到初等發達國家水平,這15座城市的總人口約1.45億。

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未來我國城市無論GDP總量還是人均GDP,會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錦繡中源


以GDP總量為主,參照人均GDP為輔

  • 先看看以人均GDP

  • 前十名依次是:東營市、深圳市、鄂爾多斯市、無錫市、蘇州市、南京市、北京市、佛山市、上海市!

  • 東營市、鄂爾多斯市比北京、上海強可定不合理

  • 再看GDP總量

  • 前十名分別是: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廣州市、重慶市、天津市、蘇州市、成都市、武漢市、杭州市!

  • 一個城市贍養老人和撫育人口極少,缺乏社會功能,就好像一個軍營,全是壯勞力,同樣實力不強;

  • 這種城市的比哈爾濱、重慶等擁有大量農村人口本質更可怕!

  • 類似深圳、東莞、蘇州等城市,實質上是沒有將流動人口父母、子女計算在內的超然城市

  • 人均GDP、GDP總量背後主要看勞動力人口平均GDP更可靠!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GDP僅僅是城市排名所參考的眾多數據當中的一項,教育、醫療、交通、城建、科研、旅遊等很多數據都要參考。

因此GDP固然重要,但並非唯一。重點是很多人至今都沒搞清楚GDP是什麼意思,就開始通過GDP排名優勢去嘲諷一些經濟體量較小的城市,這著實令人啼笑皆非。

什麼是經濟強市?是GDP規模和人均GDP雙高城市,我們首先看下16個萬億俱樂部成員。經濟規模與人均數據反差最大的是重慶,雖有兩萬億的體量,但是人均值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上海的二分之一,僅比全國平均值略高一點點。

成都,在某榜單號稱新一線之首,但是人均GDP在萬億俱樂部當中排名倒數第二,比大部分二線城市還要低,那麼這能否算真正的經濟強市呢?

通過圖一能夠看出,經濟大市不一定是經濟強市。強市必須是各種經濟數據都名列前茅才能稱之為強。畢竟每個城市的市區規模和人口規模相差很多,比如武漢以1100萬人口實現了成都1600萬人口的經濟規模,那麼誰的經濟更強也就一目瞭然。

通過圖二則能夠感覺到,經濟體量小的城市,未必經濟就弱。比如鄂爾多斯和珠海的人均GDP比北上廣還高,威海、中山則高於成都、鄭州、大連這些大城市。

那麼單純的人均值較高,可以說明經濟實力強,但規模卻不大。所以這些小眾化的城市能夠擁有大城市的繁榮,但卻成為不了經濟強市,因為體量受限。不過千萬別覺得威海、珠海這些城市沒有競爭力,要知道人家只有一兩百萬人口,卻能夠做到很多五六百人口城市的經濟規模,此等實力已經非同小可。

人均GDP能夠體現的是和人均收入掛鉤,當然這並非絕對,只是概率很大。

比如人均GDP較高的城市,人均收入普遍也都比較高,而GDP規模大、人均GDP偏低的城市,人均收入排名則一定不高。大概就是這樣的邏輯,只不過數值差距沒有人均GDP看起來那麼誇張。

由於沒找到2018年的完整數據,我們暫以2017年排名數據為參考。能夠看出GDP排名靠前的很多城市都在人均收入榜單中掉隊了,比如成都、鄭州、西安等新一線,名次都在40名之後,重慶更是掉出了前100。

而GDP排名不高,但很多人均經濟數據表現較好的中小城市卻在收入榜單中排名較高,比如舟山、珠海、中山、嘉興等等。

綜上所述,綜合實力排名不僅看經濟,還要參考其他。而經濟強市排名,不僅要看GDP規模,還要看人均GDP、人均納稅等等。經濟總量大,但人均數據低的,可以稱之為經濟大市;經濟、人均GDP雙高的叫做經濟強市;經濟總量小,但人均GDP較高的,既不是經濟大市也非經濟強市,而是應該叫做經濟繁榮城市。


城市發展報告


個人認為一定要看總量,我們先了解下GDP,GDP的意思是國內生產總值,那人均GDP其實就是平均到每個人身上你創造的價值,所以和你能得到多少並沒有什麼關係。

而且平均數是最沒有用的統計方式,如果想看一個地方的真實水平你就算是看平均工資也不能看人均GDP。

舉個例子,重慶3000多萬人口,人均GDP並不高,但是他的人均工資水平還不錯,至少配得上新一線的地位。再比如深圳人均GDP很高,全國前幾,上海北京都沒他高,但是上海和北京的工資卻都比深圳高,消費也差不多。在舉一個極端點的例子,鄂爾多斯人均GDP是最高的,但實際也就是三四線城市水平,工資也不高。

在城市排人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個叫做主要城市人均GDP,把一些小城市去掉,這就說明他們自己也知道一些小城市人均排到了前面也說明不了什麼,所以人均GDP是最沒有用的,本身就是偽命題,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本來人均GDP這個概念就是西方社會在中國總量超過他們之後提出來給他們遮羞的,在二三十年前很少有國家和城市會比人均GDP這個概念。




Supremacy_Seamus


都不對,城市排名要按綜合實力排名,而綜合實力排名最權威的反應就是國務院對城市的定位。中國人均GDP低,絲毫不影響綜合國力前三。你蛋糕不大,人均再高也是附庸,所以不能單一看GDP總量和人均GDP排名。為什麼北上廣深都是全國性定位?這就是答案,人家城市綜合實力達到了。

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的最高層級,最早在2005年由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依據《城市規劃法》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時提出。

2007年,由原建設部上報國務院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指出:國家中心城市是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國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門戶作用。國家中心城市應當具有全國範圍的中心性和一定區域的國際性兩大基本特徵。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明確提出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的規劃和定位;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後發函支持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制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提出的處於城鎮體系第二層次的城市,是中國地理大區的中心城市。

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在所處地理大區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教、金融諸多方面。每個大區有且只有一座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根據2010年2月發佈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共有6個,分別是瀋陽(東北)、南京(華東)、武漢(華中)、深圳(華南)、成都(西南)和西安(西北)

上述城市才是大陸綜合實力最權威的,什麼人均GDP和GDP總量都是狹隘片面的。根據國務院2016年城市定位劃分,北京和上海是世界級定位,廣州深圳和重慶是全國級定位,其他都是區域級定位。

北京:國際交往中心,我國政治文化中心

上海:國家金融中心,我國經濟金融科創貿易航運中心。

深圳:全國性經濟科創中心。

廣州: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

重慶: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

天津:北方工和經濟業中心。

武漢: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

南京: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西安: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瀋陽: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杭州:強省會,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

鄭州: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一個人的天涯


這裡面大家有一個誤區,會把GDP排名,理解為城市排名,其實不是這樣的,城市排名,通常來說,有兩個不同版本的數據,一個是中國社科院的城市綜合實力榜單,參考的五大指標分別是:政治地位、經濟指標、教育指標、交通指標、科研醫療指標。

還有一個版本是中國經濟日報聯合華頓商學院得出的排名,也叫作城市綜合實力排名,主要有五項考核指標,分別是:GDP分值、教育科研與醫療、交通完善與通達、城建水平、綜合經濟競爭力。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排名,不是簡單的看GDP總量,也不是看人均GDP,而是由經濟、教育、交通、科研、城建水平、城市競爭力多個數據指標決定的。相比較中國社科院和中國經濟日報兩個不同的城市排名榜單,蔣老師認為中國經濟日報聯合華頓商學院的數據更接地氣!

下面請看榜單具體數據:

首先,可以發現,城市綜合實力排名榜單與GDP排名,存在明顯的差異化,就把北京和上海來講,上海的GDP明顯高於北京,但是通過五大維度的數據分析,上海的排名只能位居全國第二,總得分比不上北京,這是因為北京在教育和交通兩個維度的數據表現力方面,明顯高於上海,所以,總得分領先上海。

其次,廣州和深圳相比,深圳的GDP是高於廣州的,但是廣州的城市綜合排名高於深圳,這是因為深圳在教育指標上,與廣州差距太大造成的,可以說,高等教育一直是深圳的一個短板,作為一線城市深圳,沒有一所985、211高校,但反過來看,深圳的城市競爭力得分是100,這是因為深圳在人口吸引力、常住人口增量、資金增量、研發投入、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等數據方面,領跑其他城市。

最後,可以發現,武漢的排名是非常靠前的,僅次於北上廣深,但是武漢的GDP只能排在全國第9,為何城市排名可以排在全國第5呢?蔣老師認為,這就好比木桶,GDP只是木桶的一個板,而決定木桶能裝多少水,主要還是看城市有沒有明顯的短板,目前來看,武漢沒有明顯的短板,不管是GDP、教育科研醫療、交通、城建水平還是綜合經濟競爭力,武漢都是位居全國前列的,所以,武漢在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中,位居第五位。

綜上所述:

城市排名,不是看某一個指標,而是通過對比GDP、教育科研醫療、交通、城建水平、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五大指標決定的。


蔣昊說經濟


G D P總量及人均G D P是國際通行指標,雙指標才能反映省強民富

G D P總量廣東>江蘇(排名2)>山東>浙江(排名4)

人均G D P江蘇(排名1)>浙江>福建>廣東(排名4)

省強民富江蘇第一,



曉風明月694


城市排名光看GDP或只看人均都是不對的,例如廣州市的人均一直都超過北京和上海,難道說廣州比它們強?幸虧廣州人從耒都不會這樣認為。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世界知名的政治中心。上海是中國最大的製造業中心,科研中心和金融中心。兩市又是醫療、教育最有名的城市!廣州就算若干年後GDP總量達到它們的水平也絕對無法超越它們,廣州人低調,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已的所在位置,廣州人只有努力再努力。現在有些後耒居上的城市的頭腦發熱,北京上海根夲就不放在眼內,經常有人在頭條裡口出狂言,五年超東京,8年超紐約……,其實這些人真不知天高地厚。國內有些人聲言要將廣州踢出一線城市,說廣州全靠外地人,說廣州沒有外地人就連三線城市都不如。哈哈廣州人覺得排幾線都無所謂,關鍵自已過的好就行。


車仔佬42104839


什麼是GDP?

A村共有兩家公司,汽車公司生產了10輛汽車,每輛值10萬,扣除生產過程中的損耗和原材料支出20萬,共計GDP80萬,然後銷售公司又將這10輛車賣出去了,加上工資,上繳的稅收和利潤30萬,也就是A村GDP總量為110萬。

GDP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段時期內所生產、創造的全部產品價值+服務價值。

由於每個地區的產業配置業各不相同,所生產產品的價值與利潤也不一樣,以及地區上繳提留的稅收比例也不相同,所以片面追求GDP總量其實對於某個城市意義並不大。相對而言,GDP比較適合衡量一國(地區)一段時期內的經濟趨勢。因為無論各行各業各種支出損耗,上繳稅收最終都發生在本國範圍內。

GDP與城市實力的對應關係

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

廣東惠州大亞灣國家級經開區,全區常住人口23萬,GDP總量686個億,人均更是達到29萬元。從人均GDP來看,全國僅次於深圳南山區和廣州天河區。然而這裡的人均收入水平呢?是否也是國內前3?其區內綜合實力呢?總量如此之高僅僅在於這裡有千萬噸級、百萬噸級的石化和乙烯行業!高產出高價值而已,這就是產業配置對於地方GDP的影響。

同樣的例子還有山東東營市,200多萬人口,4100多個億的GDP,人均GDP比北上廣深還高,然而是否代表東營生活水準超過了北上廣深?顯然不是!既然GDP總量不能代表其綜合實力,顯然人均GDP同樣也代表不了其生活水平。並不是人均GDP越高,相應人均收入也就越高,上文大亞灣29萬的人均GDP,並不表示大亞灣人人29萬一年。

城市排名與綜合實力

城市排名GDP總量只是眾多指標之一,其他還包括城市建設水平,交通樞紐性,科教文衛,可持續發展力等等諸多衡量因素。當然,通常來看一個城市綜合實力越強,越能吸引各種高利潤、高附加值的產業、行業進入。

還是以A村為例:雖然汽車公司GDP總量80萬,銷售公司30萬,並不能因此說明汽車公司綜合實力強過銷售公司,只是因為其生產商品單一價值更高而已。如果這時旁邊有一家B村,吸引了兩家汽車公司,兩家銷售公司,共創造GDP80萬,那是否意味著A村一定強過B村呢?因為GDP總量更高啊?顯然不能!B村在村兩頭都修了馬路,通了公交,蓋了酒店,搞了綠化,和超市,又創造GDP10萬,並且在外地客商都眾口相傳B村更值得去(城市軟實力)。這個時候如果排名其綜合實力,毫無疑問是B村更強。

GDP總量究竟還有沒有意義?

這樣看來,GDP總量豈不是沒什麼意義?當然不是!因為一個城市不可能具備所有的優勢,容納所有的行業和工業體系,片面追求總量意義不大,所以才得綜合多方面的指標來加以衡量。但國家又不同,通常一個國家工業體系相對完善,這個時候的量變才能產生質變。以印度和加拿大為例,雖然印度國內發展水平遠不如加拿大,但其量變所產生的綜合實力顯然足夠碾壓加國無數回。

附一份按GDP總量來排序的城市榜單

例如排名第13的無錫能和西安比綜合實力嗎?顯然不能!所以無論總量或人均GDP都不是城市排名的唯一標準。


極度深寒


就拿安徽省來說吧,人口最少的銅陵一百多萬人,人口最多的阜陽一千多萬人。在一起拿gdp總量來衡量發展的好壞簡直就是胡鬧!皖北地區更是300多萬人的蚌埠和1000多萬人的阜陽gdp總量相當,阜陽總量略高一點,然而人均gdp蚌埠是阜陽的3倍!你說誰發展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