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府院之争,实际上为不同的集团为自身利益而斗争

什么是府院之争:

“府”即总统府,“院”指国务院。“府院之争”即总统和总理之争。北洋时期的府院之争有两次,一次是黎元洪总统和段祺瑞总理之争,另一次是冯国璋总统与段祺瑞总理之争。民国五年至民国六年(1916年至1917年),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1916年袁世凯死后,原第一任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祺瑞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军阀,掌握军政大权,与黎元洪分庭抗礼。

先是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上,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了争执,最后由徐世昌出面了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双方斗争更加激烈。

民国府院之争,实际上为不同的集团为自身利益而斗争

派系图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即使这样,段祺瑞仍不满足,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又大肆干涉,终于触动了众怒。

就在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在这时下令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

之后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于6月14日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府院之争表面上是一次“宪法漏洞”引起的国家机构争权,实际上是内部利益集团的争权夺利。

民国府院之争,实际上为不同的集团为自身利益而斗争

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府院之争”的过程:

冯国璋任总统后,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在西南军阀及广东护法军政府的政策上,产生了矛盾。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借此扩充皖系势力;冯国璋主张“和平统一”,借此讨好西南军阀,保护直系的利益。

1917年8月,段祺瑞派傅良佐为湖南督军,调北洋第八、第二十两师入湖南,拉开了南北战争(护法战争)的序幕。

12月2日,段祺瑞策动北方十督:曹锟、张怀芝、张作霖、倪嗣冲、阎锡山、陈树藩、赵倜、杨善德、卢永祥、张敬尧等在天津举行督军团会议。12月6日,联名电请冯国璋明令讨伐西南。冯国璋只得表示让步。又任命段祺瑞为参战督办,段芝贵为陆军总长,以消解皖系的不满。

民国府院之争,实际上为不同的集团为自身利益而斗争

南京总统府

此时,西南军阀陆荣廷提出恢复国会,停止湘粤进兵和拥护冯国璋继任总统,作为取消两广独立的条件。冯国璋发出停战布告,责成南北两军停止敌对行动。

12月31日,北方十督曹锟等发表通电,坚决反对恢复旧国会,主张以皖系控制的临时参议会代行国会职权,选举正式大总统,企图“合法倒冯”。

冯国璋声称要亲自出征讨伐西南,率拱卫军一旅,乘专车沿津浦路南下,想回到直系大本营南京。不料车到蚌埠,被皖系安徽督军倪嗣冲拦截,迫使冯国璋回京。同时,奉军入关“兵谏”。皖奉联合,冯国璋不得已,请出段祺瑞再次出任国务总理。

1918年9月4日,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新任大总统。冯国璋、段祺瑞同时下野。

民国府院之争,实际上为不同的集团为自身利益而斗争

徐世昌

府院之争的结果:

府院之间的派系争斗。而且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帝制,民主共和是新鲜的舶来品,因此民国肇立之初,需要借鉴西方的政治和行政制度。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时,革命党人同时修改了《临时约法》,将政治体制从总统制更改为内阁制,用以约束袁世凯。宋教仁更在此基础上,重组国民党,要成立政党内阁,从而在实际行动上迈进了一大步。

民国府院之争,实际上为不同的集团为自身利益而斗争

宋教仁

袁世凯及其北洋派不愿放弃权力,卑鄙地暗杀了宋教仁,激起了国民党“二次革命”,然后再借此驱逐了国会中占大多数的国民党员。总统制与内阁制的理论之争,最终引发了流血和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