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迎来搭乘大陆“改革开放快车”最佳时机

“当前,祖国大陆的发展为两岸同胞干事、创业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广阔平台。两岸青年交流融合,携手同行已成潮流。” 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说。9月20日,由两岸企业家峰会主办的2018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研讨会在昆山举行。来自两岸的各方负责人、企业家和青年代表400余人汇聚一堂,围绕“成功从这里起步”主题,在探讨中达成了众多共识。

台青大陆就业创业迎来更多机会

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萧万长表示,大陆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倡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为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发展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更多选择机会。

2016年夏天,邹鸿泰和妻子一同辞去台湾高校的工作,带着未及3岁的孩子到温州大学就业。工作很快就步上了轨道,但孩子上学问题以及其在台任职经历和学术成果能否得到大陆职称评聘体系承认,成了他最大的心病。幸运的是,今年2月,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等31个部门共同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措施》(简称“31条惠台措施”),各地随后纷纷出台细化落地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无疑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便利。

苏台两地保持多年双向互动,尤其关注台湾青年来江苏发展。目前,江苏设立了12个国家级、9个省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10个省级实习基地。今年以来,江苏面向台湾青年提供的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分别超过了1000个和1300个,全省新增台湾青年创业项目155个。越来越多台湾青年看好江苏,在这里找到了就业岗位和创新创业机会,成为新时代新江苏人。研讨会上,江苏同时发布了《江苏省台湾青年实习专项扶持计划》和《江苏服务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政策汇编》,不仅提供1000个2019年台湾青年在江苏的实习岗位,还将设立台湾青年实习奖助学金。

新兴行业成为青年聚集地

“这么多年来,我已把自己当成了昆山人,昆山也没把我当外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江苏省(龙腾)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院长钟德镇感叹说。2006年,他来到昆山,一直带领团队研发产业核心技术与共性技术,自去年开始布局全面屏,不到一年就连续推出了三代产品,他也成为何梁何利基金青年创新奖设立20多年来大陆台籍首位获奖者。

在沙丘资本联合创始人刘凡眼中,改革开放后,第一波来大陆的台湾创业者以从事制造业或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行业为主,而现在的台湾青年更青睐从事文创、物流或互联网等行业。

“再好的种子也需要沃土,栽在花盆里只能长成小花小树,只有种在原野里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和森林。”在与两岸青年交流创业经验时,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强调了“天时地利人和”,即顺应天下大势,挑对行业,找对土壤,找到方法。他认为,对于没有背景和资历的台湾年轻人来说,互联网行业更容易成功,因为它服务的对象就是最有活力的年轻人。在创业早期不要奢谈商业模式,而应先到市场找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

2000年年初,吴明勋和伙伴创立了台北爱迪斯通科技。四年后,VR客户遍及台湾高校。受大陆市场的吸引,2004年,他又在北京中关村成立公司。2008年抓住虚拟现实在航空、航天、高铁等行业应用的机遇,在北京的企业年产值如今已达6000万元。“大陆VR/AR产业链完整,还有政策和资本的优势及B端市场的机会,欢迎台湾青年朋友一起来开拓商机。”他热情地说。

克服“水土不服” 实现更好融入

刘凡坦率地指出,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轻微的“水土不服”。比如,对大陆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对许多规范制度不适应;创业初期发展预期太理想化,在与大陆青年的交流上存在部分隔阂等。他建议台湾青年应加以改进,多和大陆优秀青年交流合作。

周鸿祎认为,要重新定义创业,“从0到1”适合独立创业的只是少数,“从1到N”参与创业也能获得成就感,实现梦想。他建议,台湾青年放下身段,先加入大陆的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做员工,用一到两年时间找到创业伙伴和导师甚至平台,找准自己的位置。

吴明勋也提醒说,大陆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比技术、比资金、比人才,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台青想要在大陆创业,必须秉持不急不躁、蹲好马步的工匠精神,才能真正让公司在大陆这片宽广无垠、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持盈保泰,长久生存。

“未来三到五年内是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的最好时机,甚至可说是黄金期。” 武汉新营想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长彭少康认为。这也正如河南太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继涛所说:“我们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一切才刚刚开始。”

江苏经济报记者 杜颖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