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药企搭上带量采购“快车”,营收净利双增长,但销售费用不降反增

目前,国家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已满一年,作为首批中标企业,2019年京新药业业绩如何?

4月2日,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新药业”)发布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47亿元,同比增长23.88%;实现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增加40.92%。

同时,京新药业表示,拟向全体股东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0元(含税),累计将花费2.35亿元。

截至4月2日收盘,京新药业报收于10.25元/股,跌幅0.1%。

这家药企搭上带量采购“快车”,营收净利双增长,但销售费用不降反增

进入集采推动业绩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京新药业的主营业务为喹诺酮类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化学制剂以及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其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是化学仿制药、原料药两大板块。该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度其成品药销售额占公司总收入约61%,原料药约占26%。

据了解,在2018年年底进行的“4+7”带量采购中,京新药业的京诺(商品名:瑞舒伐他汀钙片)、吉易克(商品名:左乙拉西坦片)、京新(商品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独家中标。因此,2019年受带量采购利好影响,京新药业成品药销售达21.92亿元,同比增长30.59%。

不过,在2019年9月进行的“联盟集采”中,京新药业的瑞舒伐他汀钙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均丢标。而瑞舒伐他汀钙片作为京新药业近几年单品销售额最大的品种,占其总收入的20%左右,一旦丢标,业绩或将大幅收到影响。

一位常年追踪京新药业的投资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尽管瑞舒伐他汀钙片的流标将对京新药业业绩产生20%左右的影响,但其拥有瑞舒伐他汀的原料药,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瑞舒伐他汀成品药流标的冲击。因此,预计其业绩增速可能放缓。”

某药企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够自己生产原料药的企业在面对带量采购时优势非常大,即使成品药流标,原料药可以对冲一些成品药流标造成的影响。未来带量采购的过程中,国家可能会优先考虑掌握原料药的公司,没有原料药的企业有可能将被淘汰出局。与无原料药企业相比,手握原料药源头的企业更能保障按时按量完成集采所需的量。”

销售费用增加两成

医药行业销售费用高企,一直是被广为诟病的行业难题。国家希望通过带量采购减少医药购销中间环节营销成本、实现药品降价。

尽管京新药业曾在互动平台表示,预计集采中标产品在集采区域的销售费用会大幅下降和,然而,其去年的总销售费用不降反增。财报显示,2019年该公司销售费用高达13.41亿元,同比增加21.85%。

前述高管认为,参与带量采购的企业销售费用增加可能由于如下两个原因:一是现在采用“两票制”,原来经销商支付的销售费用现在改为由药企支付;二是药价下来了,需求量大增,但销售出去的产品单个成本价降幅跟不上药价降幅,导致销售费用整体增加。例如,集采前X药每年销售量为2万盒,单价10元,销售成本3元,总销售额20万元,销售费用6万元。集采后销售量增加至20万盒,单价降至1元,总销售额依旧为20万元,相较于药价的降幅来看,销售费用应该降至0.3元,但企业销售成本至少需要0.6元,因此出现销售费用不增反降的现象。

海外疫情或影响原料药出口

此外,京新药业财报显示,其有部分原料药出口欧美、拉美的国际市场,近年来海外业务营业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4%。随着海外疫情的发展以及印度限制26种原料药出口,全球原料药供应短缺状况引发关注。

那么在海外疫情持续发酵之下,原料药全球供应紧张是否会对京新药业业绩产生影响?《国际金融报》记者多次致电该公司,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随着海外疫情的发展,目前原料药的出口存在国际运力不足的情况。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大量企业可能会出现停工的状态,则原料药的需求量可能减少。但不会影响例如抗生素、维生素等大宗原料药的出口。”

史立臣进一步指出,“印度作为原料药出口大国之一,若疫情控制不好,其原料药出口的量将大大减少,这将对国内原料药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机会。但由于药企的原料都不是现采现用,一般提前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季度,因此,海外疫情对原料药企业业绩的影响将体现在二季度或三季度。”

记者 金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