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家廁紙很貴並且短缺嗎?為什麼要搶廁紙呢?

溫妤鴨


在疫情期間由於人們普遍產生恐慌情緒,擔心疫情的進一步擴大和持續,會造成公共資源搶購,尤其是人們日常生活必須的日用品,比如食物、乾淨的水源、個人衛生用品,還有一些快速消費品等等,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日常隨時會用到的東西,且使用頻率非常高,他們發揮的功用沒有其他合適的物品來替代。

搶購這一類物品,主要一方面是擔心這些消耗量大的物品後期供應跟不上,必須要用又買不到到時給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多準備這些必備物品,可以減少外出購物的頻次,同時就減少接觸其他人的次數,有效降低感染的幾率。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防止日後此類物品漲價,囤積一些有備無患。

其實不光是衛生紙這一類日用品,在這一階段比如常用的藥品,防護用品、消毒用品等相關物資也應該提前備好做準備。因為疫情結束的時間無法準確預測,所以未雨綢繆做好準備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同時不給其他人添麻煩是儘快終結疫情的有效手段。






超能聊


廁紙夠大,是安全感的象徵

倫敦大學學院消費與行為學專家狄米特奧斯·蒂維利克斯(Dimitrios Tsivrikos)博士認為,恐慌分為災難恐慌和一般恐慌,衛生紙恰好是後者的一個象徵。

“民眾對自然災害之類的災難恐慌一般擁有更多信息,在採購時會具有一定的理性。但在公共衛生事件中,每天都有不同的信息,人們對未來的狀況一無所知,從而會進入恐慌模式,購買超過自己所需的物品。“

“由於衛生紙的保質期比很多食物藥長,往往放在超市走道的顯眼位置,且比較大件,在危機時刻,人們心理上會容易被其吸引,越是大件物品,我們會覺得它們越重要。”

這個心理簡單來說就是:

我害怕,但是不知道該買什麼,這個看起來又大又安全,就是它了!

廁紙=安全舒適的乾淨生活

心理學家凱瑟利娜·威金斯(Katharina Wittgens)表示,人類大腦會自動關注危險並尋求自我安全,並在面臨全新、無法控制的危險時,這種機制會加強。

西方人很難想象沒有衛生紙的生活,再加上糞便可能帶來疾病,大眾便採取措施,讓自己感到安全。

墨爾本大學減災項目參與社區的布萊恩·庫克(Brian Cook)認為:

對許多西方人來說,非廁紙清潔“令人厭惡”。

還有一個務實的因素是,衛生紙需要大空間儲存,正常情況下人們不會儲備太多。許多人傾向於將廁紙作為手紙使用,萬一自己患有流感類似病狀的時候,不會因為廁紙不夠而影響使用。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與社會工作學院尼基·愛德華茲(niki edwards)表示,廁紙象徵控制,涉及禁忌的身體功能。當人們聽說冠狀病毒的爆發,會產生害怕情緒,失去控制。

墨爾本大學減災項目參與社區的布萊恩·庫克(Brian Cook)認為,這與人們對壓力的反應有關:人們希望舒適、安全元素存在。

心理學家艾瑪·肯尼(Emma Kenny)說這種時候,其實需要囤備的是食物而不是紙,而搶購廁紙的行為說明人們真正擔心的並不是病毒本身,而更在意的是能保持舒適感。

越空越搶和購買假象:

—“他們怎麼都搶?”

—“不知道,先搶了再說!”

凱瑟利娜·威金斯還認為,空空的貨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面積的空白會讓大眾擔心庫存很快會耗盡,因此會更賣力囤貨。

中央昆士蘭大學健康、醫學和應用科學學院:的亞歷克斯·羅素(Alex Russell)認為:

廁紙搶購是購買假象,其實,人們不僅僅是在囤積廁紙,各種各樣的東西如口罩、洗手液、罐頭食品和其他不易腐壞的食品也都在買。

衛生紙的體積佔據了大量的貨架空間,如果廁紙沒了,有大量的貨架空間空出,引人注目,造成廁紙搶購一空的現象。

紐卡斯爾大學紐卡斯爾商學院大衛·薩維奇(david savage)稱,廁紙易儲存,保存時間久。大多數人在廁紙快用完的時候才買,如果因疫情導致缺紙兩週,可能會產生問題。

反正早晚得用,囤著吧!

大家都囤貨的背後還有一個更為普遍的原因就是,衛生紙永遠不會過期,且完全沒有替代品,也早晚都會用到。

不管怎麼樣,有一個結論不可辯駁:

西方人是真的蠻怕沒有紙用!


中老年講壇


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你

1,是因為在各大超市裡,紙巾因為很佔貨架,並且利潤不太高,所以很多商家並不會放很多紙巾在超市裡。也就導致一種假象,就是每個顧客可能只買了一提或兩提紙巾,但因為需求量變大,紙巾貨架很快就空了,人們就會覺得紙巾要被搶光了,得多買點。但其實商家的庫房供貨是充足的

2,國外幾乎沒有汙染型的製造業,紙張大多依賴進口,在當下全球大流行 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很多國家有閉關鎖國的政策調整,中短期內會造成紙張短缺的問題,加之老外對廁紙消耗量大,擦手擦嘴擦臉擦屁股都有用到,所以會有囤貨心理


小北的兔子


應該很多都是中國生產的,他們擔心連鎖反應,中國很多物資出不去,他們本地沒有生產工廠。據我所知,生產紙尤其優質紙用的原材料都是很好的樹或竹子,這個在西方發達國家是不允許砍伐的,而且製造紙會產生很多汙水,他們環評也不允許,所以他們基本不生產這些。短時間內也解決不了設備和原料,如果因疫情禁運,估計都要學印度了,用左手解決。


昶然今品玫瑰


歐美國家造紙業環保規定嚴格不適合生產紙張,用紙都是進口。民眾擔心生活用紙脫銷才會哄搶


torrent8899


本國已不生產,看著簡單,因為汙染水,所有隻有發展中國家在生產。


姜灶晟


疫情下,口罩是第一波被搶光的。然後是洗手液。但是,為什麼歐美這麼多人在搶購..額....衛生紙?最近,美國和加拿大的零售商已經開始限制顧客一次性可以購買的衛生紙數量。英國的一些超市衛生紙銷售一空。澳大利亞的商店甚至僱傭了保安來控制顧客搶購。一家澳大利亞報紙甚至在最近的一期中多印了一頁,下面寫著——“緊急衛生紙”。究竟為什麼衛生紙被搶購?衛生紙對防禦病毒好像沒有特別的保護作用啊。它不像牛奶和麵包那樣可以填飽肚子,為什麼人們搶購衛生紙的速度,比補充庫存的速度還要快呢?原因1:當人們聽到未知不安消息時,習慣採取極端的做法。與過去的大流行病相比,全球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反應是普遍的恐慌。

原因2:”全球已有幾個國家實施了大規模隔離,為了準備疫情的爆發,人們搶購衛生紙和其他供應品。““除非人們看到……官方承諾每個人都會得到相應的照顧,否則市民就會猜測需要提前儲存衛生紙的可能性越大!

原因3:情開始後,大家總能在各種新聞中看到空空如也的貨架和堆滿物資的購物車的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