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肺炎更可怕的,是缺少这个能力

一个女孩打来电话,说她破产了。从25岁开始,她就开着一间梦想中的甜品店。虽不是大富大贵,但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还能让一家老小

衣食无忧,也算幸福美满。可是,一场疫情,把她辛苦20年筑造的生活,扯得七零八落。店租拖了3个月,房东通知她赶紧搬东西。房贷、车贷、一家老小的生活……就靠着不多的积蓄维持。“再这样下去,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她痛哭流涕。

然而她,并不是个例。疫情持续了将近2个月,经济下滑、裁员、失业……到处都在上演

在微博上,我看到这样一个留言:“我老公是出租车司机,疫情爆发后,街上就没几个人了。每天起早贪黑,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更让人揪心的是,她的家里还有一个生病的孩子。

原来,当风波来临,我们都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这也让无数人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了反思,更有网友直接发出灵魂三连问:我有抗风险的能力吗?现有的工作,在疫情面前能撑过去吗?万一工作没了,我还有别的经济来源养活家人吗?

能全部答“是”的人,寥寥无几。绝望之时,忍不住想:要是我能多一个技能,就会多一个选择,多一条活路啊。

硬技能就是与生活谈判的筹码。还记得前两年火爆全网,会11国语言,74岁的徐奶奶吗?奶奶名叫徐秀珍,在桂林阳朔做了21年导游,接待过无数外国游客。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尽情领略家乡的美景,徐奶奶自学11个国家的语言。遇到外国人,她首先会用英语问“你从哪里来?”,然后自如地切换成他们的母语。所有的语言中,徐奶奶最常用,说得最溜的就是英语。“英语是全世界的普通话,大家都懂。”她用英语为外国人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绘声绘色地描述美丽的月亮山。凭借着出色的英语口语,徐奶奶成了阳朔的“明星导游”!她每个月的收入,是同事们的

好几倍

大家或许以为,徐奶奶英语这么好,肯定上过培训班吧。实则不然。早些年,徐奶奶过得很辛苦,因为穷,她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家里世代务农,为了贴补家用,她开始在景区卖饮料、零食。渐渐的,她发现很多外国人想买东西,但当地人谁也听不懂,最后他们只能忍着饥渴,败兴而归。“要是我会英语,不就能多挣点钱吗?”于是,徐奶奶以53岁的高龄,以0基础,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英语学习之路。跟当地学生学,跟外国人学,一遍听不懂,她就请别人说第二遍。上天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从最开始像听天书,到后来交流自如。徐奶奶用英语让全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徐奶奶家开上了民宿,旺季的时候生意可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