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有罪嗎?

這個春節,對於許多適婚年紀的單身人士來說是輕鬆的,因為受疫情的影響,這個沒有親戚逼婚、沒有相親飯局,總算是過了個清淨年。

那麼問題來了,愛情與婚姻,對於每個人來說真的是人生不能缺席的大事嗎?

一部名為《剩女》的以色列紀錄片,記錄了三位中國單身女性的內心故事,她們感受到整個社會的壓力,她們被催婚、被說教,被嘲諷,引起了數萬女性的強烈共鳴。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紀錄片《剩女》出自兩位以色列女性導演肖什·莎赫拉姆希拉·梅達利亞之手,鏡頭之下聚焦的是“很中國”的故事。

2015年,兩位導演在微博上發消息,尋找拍攝對象,不過這個過程有些艱難,因為“剩女”對於一些家庭來說是一個“恥辱”,女大未婚彷彿是人生的“失敗”。

後來,導演在願意出鏡的人中,選取了這三三位願意出鏡的主人公,耗時2年紀錄下了她們在婚戀過程中的遭遇,目前有看過的觀眾表示該紀錄片“真實到令人窒息”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大齡未婚女性的壓力,無處不在

相信對於很多女性來說,可能單是看這個紀錄片名字就已經覺得有被冒犯到,而電影的內容也非常之現實。這三位主人公分別是律師華梅、電臺主持人徐敏,以及一位大學老師蓋琪。

影片開場,華梅前往一家婚戀公司,在那裡,她預約了婚姻顧問。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當被婚介人員問起擇偶標準時,華梅先自我解嘲地笑了笑,說我可能要求比較高:

“受過良好教育的,尊重女性,分擔家務。”

這些要求聽起來並不高,而且可以說是最基本的,畢竟她對外在條件隻字未提。

但她得到的回應竟然是:

“這個標準太高,你就不要想著自己狀態很好了,這是自欺欺人。”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然後婚介人員還火上澆油了一把:

別嫌我說話難聽啊,你這個年紀太大了,而且你也不是美女……

華梅反擊道:“我覺得年齡在婚姻市場裡很好的年紀。”

“你這都是自欺欺人,自己覺得

最後這次充滿火藥味的談話只能不歡而散了。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而令華梅更加難以面對的是,是家人的瘋狂催婚。

她來自山東,出生在一個典型的重男輕女的農村家庭。

家裡一連生了五個姐妹,被鄰里鄉親們嘲笑是沒兒子的 “絕戶”。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不過華梅學習不錯,考上了不錯的大學,最終留在大城市裡工作,也算是為父母爭了一口氣。

然而自從上了年紀後,華梅每次回到家,迎接她的總是父母姐妹的催婚。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在此起彼伏的責備聲,華梅忍不住問道:

“結婚到底有啥好處啊?”

父親斬釘截鐵地說:“不是好處不好處,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就應該結婚!”

就連她的姐妹們也紛紛附和道,不結婚就會不幸福,無論你的生活質量有多好。

最終,華梅在崩潰中淚流滿面:“不結婚,一切都沒有價值了,是嗎?”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華梅不是不渴望愛情,但是她最大的焦慮正是在家人面前“證明”自己目前單身並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迫於父母的壓力,親情的綁架,回到北京後的華梅不斷輾轉於婚戀相親市場,繼續忍受他人的評頭論足。

她開始嘗試著做美容改善外貌,想用用自己最好的狀態去迎接每一次相親,然而每次相親依然沒有下文。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有一個與她相親的男生,也是山東人。因為是老鄉,一開始兩人交談甚歡,不過在男方得知她來自農村後,氣氛瞬間僵硬起來。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等了解到她家裡有五個姐妹,獨生子的表情已經凝固。

更致命一擊的是,聊到婚後的生活模式時,這位男生表示自己有點大男子主義,希望婚後占主導地位的,不想女生比自己強太多。

這對受過高等教育,並且有著非常體面工作華梅來說,自然是很難服從的。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紀錄片的第二位女主角是電臺播音員徐敏,身為北京土著的她家庭條件優越,年齡27歲。所以在擇偶標準上,她似乎有很大的主動權,但卻因為母親的挑三揀四,在重重篩選之後,最後依然是單身。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第三位女主角是36歲的大學老師蓋琪,她是三位主人公里,唯一在拍攝過程中戀愛結婚的蓋琪出身於書香世家,一向堅持門當戶對的她,最終因為年齡太大,父親生病所以選擇了出身農村、比自己年輕的普通男性。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年齡大於27歲、未婚、事業成功是這三位女性的共同點,而透過紀錄片才發現:

即便再怎麼優秀的女性,只要不結婚,也難以逃脫親情的期待和社會的準則,以及你的人生價值都會遭到否定。

但紀錄片中的“剩女”渴望找到家人期待和個體追求之間的平衡點,她們既沒有冷漠地無視父母,也沒有懦弱地選擇放棄,即使痛哭流涕也要繼續戰鬥,追求社會認同。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關於“剩女”的設定,是一場全社會參與的陰謀

假如在搜索欄上輸入大齡這兩個字,後面就會自動彈出“剩女”兩個字。

一般來說,「剩女」是指已經過了社會所認為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而這個所被認為的適婚年齡是27歲

2007年中國教育部將“剩女”列為年度171個新詞之一。

如今“剩女”這兩個字被頻繁使用著,大媽們談論起這兩個字來,可比談股市和菜價津津樂道多了。而這被瘋狂使用著的兩個字,卻承載著一部分人的疼痛。

如果你不小心被貼上了這兩個字的標籤,你會發現無論你是什麼職業,身處何種環境,有著怎樣的生活,統統都會被兩個字壓得無法呼吸。不論你過得多好,你都要忍受因為兩個字字帶來的同情的,憐憫的目光。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在這裡,不得不提《剩女》的英文譯名:《Leftover women》

“Leftover”指的是什麼?是殘留物、剩餘物、吃剩的飯菜。也就是說,剩女就像是書市中被挑剩下的書,“被挑選”的內涵是,女人是被男人挑選的,是男人的附庸之物。

其實中國婚姻市場其實早已進入“剩男”時代,但公眾的目光仍聚焦“剩女”。“剩女”承受著比“剩男”更大的社會壓力。她們年過27歲就算“剩”了,而男性可以被容忍到35歲。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而在“剩女”這個反動詞彙背後,其實是史上最大規模的一群擁有自我意識、獨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選擇權的優秀女性。

她們並不孤單,只是偶爾焦慮,也是努力經營自己生活的人,何來“剩下”一說,又怎麼能和那些過期變質的食物混為一談,畢竟她們的人生蒸蒸日上充滿希望的啊!

海倫.格利.布朗在[性與單身女孩]說:

單身女性,絕對不是需要同情和保護的生物,她們的迷人之處在於依靠自己的智慧自給自足。

為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上生存,她們不斷磨礪自己的心理和個性,直至閃耀發光。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單身,是女性自由選擇的權利

傳統的婚姻觀念正在受到挑戰。近年來“單身女性時代”成為人們越來越重視的一個新概念。那麼為何會出現如此多的單身女性呢?

第一、優質男太少,“巨嬰男”滿街跑

曾經有人說,“我國當前婚姻的主要矛盾,本質是女人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能力,同男人落後的自我認知能力之間的矛盾。”

“巨嬰男”一個詞在女性群體中流行,心理學家瑞敏曾經感嘆:“產後抑鬱和巨嬰男,是禍害現代女性的兩大殺手。”

根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婦女患有產後抑鬱症狀的人群比例高達50%-70%,超過10%的人如果照料不周會發展成嚴重的抑鬱症。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重男輕女導致的不良社會文化,很多男性即使到了婚齡卻還沒學會承擔責任。

“在巨嬰的世界裡,只要自己有需求,父母或朋友就必須立刻在自己的面前不考慮別人感受。”

——摘自武志紅《巨嬰國》

第二、追求婚姻本來的模樣——愛情

“門當戶對”的時代逐漸遠去,自由戀愛的今天,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選擇伴侶的標準,而不是無條件地順從社會、家庭帶來的壓力走進婚姻。

根據一項調查發現,影響年輕人結婚的因素中佔到最大的,最終還是愛情。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老一代經常說年輕一代不結婚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其實我們是為了更負責任地找到對的人才選擇不結婚的。”有單身的網友說。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她們之中,絕大多數不拒絕婚姻,只是拒絕不完美的選擇。她們也想找到“真命天子”,

“有時候不是我們眼光有多高,多麼寧缺毋濫,只是堅信會有那個溫暖的人拉著你的手去看這世間最平淡的景色。

明白你會來,所以一直在等。”

——電影《剩者為王》

低質量的婚姻,永遠比不上高質量的單身。我不再刻意期待結婚,只期待和靈魂契合的人結婚。

第三、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女孩們更加重視自我價值的發展

記得俞飛鴻在回應單身的問題時,她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對於我來說,單身或者結婚,我覺得哪個更舒適就處在哪個階段。”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無獨有偶,六十多歲未婚無子的楊麗萍說: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而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像俞飛鴻、楊麗萍一樣活得通透且堅定,獨立自主追求自由的女性越來越多,她們開始重視自我價值的發展,尋求更多幸福的可能性。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綜上所述,“剩女”這個詞語的誕生本質上就是一個錯誤,讓無數女性不知不覺陷入“被剩下”的恐慌中,進而稀裡糊塗地把自己的人生交給婚姻,她們不是公園相親角待挑選的商品,是鮮活的生命,擁有絕對的人權和選擇權利。

所以在“剩女”這個詞面前,我們既不該接受它,更不應該深受它的影響。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正如紀錄片中的女律師邱華梅,她經歷了被姐姐斥責“不結婚就是不幸福”、被父母綁架“不結婚就是不孝“,她在家人面前痛哭、在婚介所被羞辱。

所幸她的進取性很強,面對壓力和歧視,她們選擇的不是逃避也不是放棄,而是堅持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最終迎來了曙光。

在紀錄片的最後,華梅申請去了法國留學,後來在德國工作定居,再也不用接受關於“剩女”的指摘。

後來華梅最後在社交網絡上悄悄透露,她已經找到了另一半,是一位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的德國小哥哥,感情穩定。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從前的女性在經濟上處於一個附屬地位,因此對女性的要求更多的是相夫教子,並不鼓勵更多的獨立精神或者人格。

而當今社會中事業女性的崛起,去除了經濟這一限制條件,也鼓勵了女性在思想上精神上追求更多的自由和獨立。

女性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後,無論是主動改變自己從而營造婚姻;或者是決定放棄婚姻,追尋自己更想要的,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作為旁人沒有批判的權利。

那些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中國剩女」,太難了!

我想沒有人會喜歡“剩女”的稱號,沒有一個女生是被剩下的,她們只是選擇一個人,主動和被動的語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

在今天,新一代的女性要反抗被“剩女”挾持的人生,消滅莫須有的“剩女論”,才能擁有平等的兩性關係。在這場單身女性的社會變革中,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都是這一進程的參與者。為一個群體主動發聲、也是在為自我爭取,推動社會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