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剩女”這個詞,我們再熟悉不過。

一般是指已經過了社會一般所認為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年齡是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即27歲後。

無論是高知白領,還是事業強人,都躲不過被催婚的命運,這是無人能逃的現實,這種現實被拍成了紀錄片《剩女》。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這部由兩位以色列導演拍攝的關於中國剩女的紀錄片,聚焦於三箇中國女性。

她們分別是來自於農村但工作有成的邱律師,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大學教授助理蔡老師,以及有北京戶口,在國企就職的徐主播。

她們結婚和不結婚的原因多數與親情有關,而她們的選擇則是一面抵抗,一面撤退,一面順從。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父母對親情的錯誤理解,導致了一些悲劇的發生。

中國式父母會把自己的期望全部嫁接到孩子身上,一輩子都為孩子而活,不懂得放手為何物。

他們選擇性的忘記,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紀錄片裡徐主播的母親便是如此,她對女兒的干擾和限制近乎瘋狂。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徐主播的母親從小對她灌輸的思想就是絕對服從長輩的決定。

小時候,跟著媽媽去菜市場買菜,由於自己貪玩想要多待一會卻遭到母親的破口大罵,甚至留下大哭的女兒揚長而去。

在成長的過程中,徐主播學會了逆來順受,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母親的同意才可,這也讓她害怕和母親交流。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長大後,有沒有男朋友,結不結婚又成了母親操心的事情。

可是,在她的婚姻裡,她說了不算,母親的喜好才是首要原則,且佔到了佔到80%以上。

她跟心理醫生說過,自己在北京有房有車,也有穩定的事業編制,找一個男朋友不成問題,只是母親這關難過。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徐主播嘗試過與母親坐下來講理,可是結局卻叫人心疼。

她不止一次告訴母親自己已經可以獨立思考和擇偶,想要過得輕鬆一點,希望母親不要過多幹預。

然而母親的表現是不屑一顧,把名牌大學畢業,有體面工作,性格開朗的女兒批的一文不值。

還把她的大膽視為不孝順,把自己的付出理解為沒價值,不想聽女兒的解釋,女兒的眼淚對她來說,只是開了等待關閉的水龍頭。

她根本沒耐心聽女兒訴說,以一句“別說了,我不想和你說話”終止話題,像小時候一樣,留下獨自哭泣的女兒,摔門而去。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可是,這能與她不愛自己的女兒化為等號嗎?

嚴格來說,是不可以的,她為了自己的女兒生活過得好一點,為她買房、買車,找工作。

她提高對女婿的要求,希望讓女兒像他們一樣,延續北京戶口的優勢,所以才會如此看重對方是不是北京人。

只不過,她的愛有些偏激,讓母愛成為“毒藥”,讓孩子成為被迫淹死的魚。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到了適婚的年紀,婚姻依然沒有著落,父母便會逼著孩子結婚,對他們各種施壓,並以親情要挾。

這些話很多人都應該深有體會,如“別人家的孩子到你這個年紀,孩子都會說話了”,“那誰家,孫子都抱倆了”等等。

可是,這裡面有多少是因為親情,如果說的通透一點,很多長輩就是為了面子,在人前長臉。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邱律師的父母可以代表大多數中國父母。

他們家有五個女孩子,並不是當年為了多些勞動力,而是一直沒有生出兒子,老兩口選擇了接著生,即使貧困潦倒。

原因很簡單,沒有兒子,自己走在村裡,抬不起頭。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女兒們長大後都有了出息,個個有了穩定的工作。

尤其是小女兒邱律師,不僅考上了北京的大學,成了村裡僅有大學生,還留在了北京工作。

這讓邱律師的父親喜上眉梢,多年來積壓在心中的遺憾一掃而光,說話不再小聲,腰板也挺了起來。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然而隨著四個女兒成家立業,兒孫滿堂之際,邱律師的父親又覺得失了面子。

因為他的小女兒邱律師,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卻沒有像她的姐姐們一樣,早早的過上家庭生活。

每次邱律師回家,他們一家子都會以此譴責她,說她不結婚就不是正常人,不結婚就會被人揹後議論,甚至不惜口吐芬芳。

可邱律師有自己的追求的浪漫愛情和遠大自由的理想,只不過這些與家庭倫理統統相悖。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受了委屈無處發洩的邱律師回到了北京,找了心理醫生,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她決定去法國留學,暫時逃離婚姻的束縛。

與家人告別時,父親堅決支持邱律師的決定,並單獨對她說:“爸爸以你為榮,你是我的驕傲,比兒子還有本事。”

邱律師又成了村裡的唯一,父母不再逼著她結婚,反而在自家院子裡放起了鞭炮,慶祝女兒出國讀書。

這是增光添彩的事兒,父親又展露了許久未見的笑容,哪怕分別的時間有些久。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任何人都沒辦法去指責和怨恨用整個生命對待你的父母,愛越深,束縛越深,這是最痛苦的事。

不可否認的是,大多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只不過,他們的這份好裡,摻雜了太多面子因素。

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面子,有孫子、孫女齊聚一堂的面子,也有“我都是為你好”的執拗和“你怎麼老不聽話”的誤解。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蔡老師與她們倆不同,在婚姻面前,她選擇了妥協。

父親去世後,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同以往,她降低了自己的要求,放棄了詩和遠方,不去違背千百年來的習俗。

她在一年之內,完成了找到男友,結婚,生娃,換定居城市,與人談及時,她承認婚後的生活確實無聊,但也不乏幸福。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至於紀錄片中的邱律師,她的歸宿和蔡老師一樣。

該紀錄片拍攝於2015年—2017年,現在的邱律師從法國畢業後,依舊從事律師工作。

後來,移居德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再也不用被親情“綁架”。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紀錄片之外,很多女孩被剩下,也有除親情之外的原因。

自己的條件很優秀,對男方的經濟條件要求不高,希望構成一種“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關係。

但這樣的的相處模式與中國傳統的家庭格局相差巨大,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可選擇的空間很小,因此剩下。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對自己的認識不夠,過於物化,片面的理解女權主義,一味的要求對方付出卻忽略了男女相處最基本的尊重。

如活在美顏中,忘記了自己的真實模樣,卻偏駁的期望自己的伴侶是高富帥,且不斷地拔高自己的眼光。

以及逢年過節必須送禮物、發紅包,自己的工資用來養活自己,另一半的薪水卻要服務於兩人,甚至更多。

這類女孩著重於男性的經濟地位,普遍的比較現實,很多時候就算遇到了合適的,還是會挑三揀四。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當然,還有另一種,即不願意受拘束的女性。

她們會反思傳統婚姻中的女性角色,進而勇敢的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她們對未來的婚姻生活重新審視後,覺得婚後要掙錢養家,帶孩子,伺候公婆,有永遠都做不完的家務,這些枷鎖讓她們被牽制。

她們認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有夢想該去追求,有事業該去奮鬥,有自由該去享受。

可惜的是,這種看起來超前的觀念,與社會倫理、父母認知有出入,大都要經歷慘烈的鬥爭才能實現。

「剩女」不等於不正常,這種言論該停止了

婚姻本來是件高興的事兒,可因為太多的原因,讓其成為使人流淚和煩惱的羈絆。

平權、自由、選擇、尊重,不應該只流於表面,長輩們需要革新思想,年輕人需要改變思維。

在性別方面,婚姻從來不是一個人的負擔,而是兩個人的甜蜜,不論男女,在社會上都應是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平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