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省市給樓市發“救生圈”?央行、央媒接連回應,或重演2年前

2020年的樓市,開局有點讓人猝不及防。

拿這個春節來說吧,1-2月份,18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陷入冰點,其中,廊坊、合肥、重慶、長沙、武漢、天津與煙臺1~2月成交量同比降幅均超過60%,廣州、青島、深圳成交量受影響相對較小,降幅小於40%。

新房的表現更差勁,由於絕大部分售樓部關停,部分網籤中心延遲復工,受其影響,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接近於0,按照中金宏觀的統計,30個城市在2月初的成交量每日不足5000平米,按100平米一套房來計算,幾十個城市一天只賣了50套房子。

對房地產這個純粹靠資金驅動的行業來說,房子賣不出去,就意味著開發商還不起貸款,經營無法維持,由於房地產涉及到上下游數十個行業,如果長期停頓下去,所有人的生活都會受影響。

因此,我們看到各個城市開始給樓市送“救生圈”了。

比如,2月中旬開始,河北、天津、重慶、浙江、上海、西安、無錫、南昌、杭州等10餘省市集體出臺針對房地產企業的階段性紓困措施,包括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降低土地拍賣保證金比例,放寬預售條件等。

24個省市給樓市發“救生圈”?央行、央媒接連回應,或重演2年前

隨後,南寧、東莞、欽州、撫州等地繼續密集出臺政策,從調整公積金貸款、給予購房補貼等方面支持購房需求。

2月24日,有消息稱浙商銀行調降非“限購”城市首套房貸首付比例最低至20%。

2月25日,又傳出紹興工行也將調降了首付比例。

2月27日,有研究機構數據稱“目前已經有8個城市的首套房主流首付比例為二成”。

請注意:這些措施,意味著調控開始從“鬆綁房企供給端”,到“提振購房需求端”轉變了。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統計,2月以來,國內共有24個省市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其中包含浙江、江蘇、海南、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四省份、天津、上海兩直轄市、以及18個地級市。

顯然,對年均十幾萬億成交的房地產行業來說,一旦出現“降首付”類似抬高購房槓桿的政策,巨量的購房需求可能會迸發出來。

但是,拋給樓市的“救生圈”,房企、購房者真的能接住嗎?

央行、央媒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救生圈”沒了。

1,央行宣佈: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

近日,人民銀行召開2020年金融市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和穩定性,繼續“因城施策”落實好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促進市場平穩運行。

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筆者認為,“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的表態非常及時,調控的基調只要沒變,各地發佈的鬆綁措施就不會使樓市再度反彈。

舉個例子,24個省市發佈的涉房政策中,如果是延緩土地出讓金之類的措施,對市場的提振作用可以說微乎其微。

如果是庫存較高的三四線城市發佈類似購房補貼之類的措施,包括適度重啟棚改貨幣化,對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也不大。

24個省市給樓市發“救生圈”?央行、央媒接連回應,或重演2年前

但是,期待2020年大量城市出現降首付、降利率之類現象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底線”。

換言之,房價微漲3%-5%以內,微跌3%-5%以內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出現動輒10%-20%以上的漲幅和跌幅,房價和地價穩住的前提下,各個城市給房地產“開綠燈”的政策才會得以實行。

2,黨報緊急6字回應:堅持房住不炒。

經濟參考報近日發文指出:在這一特殊時期,要始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繼續“因城施策”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其中有5點要求值得留意:一是要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二是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積極主動應對,三是需求端政策要保持連續、一致和穩定,四是穩定房地產市場預期,五是完善基本住房保障體系。

《經濟參考報》是新華社主管主辦的報刊,創刊於1981年,是不折不扣的“央媒”,而經參頭版,更是具有“風向標”的意義,這5點要求中,每一條都大有深意。

拿第2條來說,房企要積極主動應對,啥意思?線上賣房、75折促銷、降價優惠都是開發商主動的“自救”行為,房企不要老是指望調控會放鬆,然後就“坐享其成”了。

還有第3條,需求端要保持連續、一致,這句話很值得細品,文章開頭筆者提到,2月中旬至今,本來是很多城市都在實行鬆綁房企供給端,並沒有提振購房需求,這對房地產的影響微乎其微。

但是,降首付、降利率這些政策,必然不會成為主流。

也就是說,讓購房者用更低成本買房,在個別城市實行是可以的,但是我們看央媒的表態,需求端的政策要連貫,不會大面積普及開來。

24個省市給樓市發“救生圈”?央行、央媒接連回應,或重演2年前


綜上,從房地產市場走弱、零成交到各地鬆綁樓市,再到央行、央媒的連續回應,這個過程完全可以用“一波三折”來形容。

筆者認為,這似乎預示著,樓市會重演2年前一樣的軌跡。

2年前的2018年,房地產市場發生了什麼?

相信很多朋友應該還記得,2016年的2-4月份,西安、成都、杭州等城市出現了“搶房潮”,各個房企爭當地王,三四線城市房價還在棚改餘溫下持續走高,市場情緒一度高漲。

然而,7月份,也是高層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口號,成為2018年樓市降溫的一個“分水嶺”,市場預期由“慢漲”變成“下跌”。

隨後,土地流拍成為常態,金九銀十泡湯,降價促銷不斷,各地涉房調控政策達到438次,刷新了歷史記錄。

兩年後的現在,我們再審視2018年的樓市形勢,是不是與現在有異曲同工之處?

同樣也是各地的房企、購房者“躍躍欲試”,同樣是高層連續發生表態,3月份會不會成為2020年樓市的轉折點,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