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龍南:這種米酒釀造技藝已經不多見了

客家米酒留人醉,地闊天高處處春。我們客家人常說“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成席”,由此可見,客家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據史志記載,早在宋朝時期龍南就開始有釀米酒宴請賓客的習俗。在龍南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造米酒,其中,以楊村米酒為代表,工藝獨特,風味醇正,遠近聞名。

贛州龍南:這種米酒釀造技藝已經不多見了

古法釀酒 攝影:李舒蘭

楊村米酒主要以剛脫殼的糯米為原料,其釀造工序共分為6個步驟。

先把酒缸、酒甕、大鍋等蒸酒器具用“布驚葉”泡洗乾淨,再用大火蒸糯米,當糯米變成晶瑩剔透的糯米飯時澆上半桶清涼水,待糯米飯降溫後,則均勻地拌入酒餅,第四步是發酵出酒,第五步是取酒,最關鍵是第六步焐酒。

焐酒時,將米酒倒入酒罈,再用青菜葉或泥瓦蓋蓋住酒罈口,然後用火點燃鋪在酒罈周圍的稻草或者穀殼,待米酒沸騰後讓其自然冷卻,最後將焐好的米酒倒入乾淨的酒罈中存放。

贛州龍南:這種米酒釀造技藝已經不多見了

榨酒 龍南縣文化局提供

獨特的釀造工藝使得楊村米酒色澤金黃,氣味清香,適當飲用則舒筋骨活經絡,振奮精神,消除疲勞;冷飲則清涼爽口,沁人肺腑,消暑散熱;熱喝則溫心暖胃,禦寒防風;在酒里加點枸杞黨參之類的草藥浸泡喝,有助於生津活血,壯腰補腎。

贛州龍南:這種米酒釀造技藝已經不多見了

取酒 鍾莉清攝

“酒以文而生輝,文因酒而增色”充分體現了酒的極高文化價值。“久別團聚日,把酒話衷腸”足見酒是表達情感、增進友誼、調節人際關係不可缺少的精神珍品,對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將產生重要的作用。

保護傳承楊村米酒釀造技藝對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對研究中華民族酒文化的傳承、歷史變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贛州龍南:這種米酒釀造技藝已經不多見了

古法釀酒 李舒蘭攝

2004年,楊村米酒為十九屆世客會指定飲用米酒;

2010年,楊村米酒釀造技藝被公佈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