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的最初30年,驰援武汉捐款公示,袁世凯杜月笙参与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至今正好116年,起因是日俄双方在中国东北交战,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难民,清政对此袖手旁观。于是有上海人沈敦和等发起成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前往战地开展救护活动,是为中国红十字会组织最早的活动。

从此30年间,中国红十字会在国内发展良好,救助过成千上万的群众。

中国红十字会的最初30年,驰援武汉捐款公示,袁世凯杜月笙参与

徐华清,天津红十字会首任会长,中国军医之父。

1912年,是中国红十字会发展的重要一年,民国政府正式立案承认中国红十字会,并明确其为中国唯一的红十字会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也接纳中国红十字会为成员。中国红十字从此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以天津红十字会为例:

民初,天津战地救护队和掩埋队(中国红十字会下属组织)共出动二十多批(次)(最远奔赴武汉)。在津浦铁路沿线、长城内外、长江沿线各战场,都时常看到天津救护队员在枪林弹雨下不辞劳苦的身影。他们置安危于不顾的英勇献身精神,备受各军政当局赞誉。总会称之“组织完善、仪表严密,其救护成绩尤为完美”。

该会幸赖徐华清等医士及诸君子操持,会务、规模毕具。1912年3月2日,袁世凯唆使乱兵爆发壬子兵变后,该会“将此次军警焚抢受伤人民三十余名,抬往海大道马大夫医院调治”。

1913年,二次革命(癸丑之役)爆发,袁世凯悍然驱兵南下,与“讨袁军”对峙,后强攻南京要塞。当年8月初,徐华清率天津战地救护队甲队冒暑星夜遄往,深入险地,在津浦铁路沿线设置临时医院七处。在当地红十字会配合下,他们沿途收治负伤军民,不畏险阻,历尽艰苦。8月下旬,战势骤紧,该会又急调天津战地救护队乙队南进。两队三十余人会合浦口。 一场惨烈的殊死争夺战在南京展开后,天津战地救护队成为前沿阵地的主要救护力量之一,后于“宁垣未破之前三日,冒险入城,几濒于危”。他们在南京城内分设临时医院三处,竭诚救护,并参与掩埋尸骨。在长达半年的血雨腥风中,他们共治愈受伤民众三千八百余人次、救助南京贫儿院儿童六百余人。南京街头巷尾无不传诵“天津医队”的侠骨柔情。但“天津医队”也为此耗资两万余银元。天津红十字会千方百计措置经费,竭力驰援,保障有力。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一些名声不太好的历史人物,当时都积极支持、参与红十字会的事业。比如袁世凯、杜月笙等。袁世凯担任红十字会的名誉会长,1913年还给红会捐助3000元用于救灾。如果说袁大总统的支持只是象征性的话,杜月笙则是切切实实地参与了红十字会的工作,他长期担任红会副会长,淞沪抗战爆发,时在上海的杜月笙立即以红十字会的名义,组成上海市救护委员会,救助受伤军民。

中国红十字会的最初30年,驰援武汉捐款公示,袁世凯杜月笙参与

上海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

同所有的慈善组织一样,红十字会也要开展募捐工作作为活动经费。

民国前期,红十字会的收入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1910年代末期,红会的年收入差不多是13万两白银,而在抗战前夕,已经接近60万两。

这个数字今天看起来不多,但在当时社会动荡,人们生活普遍艰难的条件下,红会能够实现收入的稳步增长,已实属不易。

中国红十字会的最初30年,驰援武汉捐款公示,袁世凯杜月笙参与

当时红会在开展募捐活动时,尽力做到公开透明。如今我们去图书馆翻翻《申报》等旧报纸,不难看见红十字会发布的“征信录”。所谓“征信录”,顾名思义,就是公布所有捐款的清单明细,以获得大众的信任和支持。另外,红十字会还自己印刷一些出版物,刊登捐款明细,既是对捐款者表示褒奖,也是公开帐目,以获得公众的信任。

不过,早在清末,清政府就想把红十字会官办。民国初年,红十字会章程规定,会长必须由其内部的常议会选举产生,然后再经政府任命,以此保持红十字会的独立性、自主性、民间性。但历届民国政府总是试图打破这一规定,直接控制红会,1919年,北洋政府悍然直接任命红会的正副会长。

中国红十字会的最初30年,驰援武汉捐款公示,袁世凯杜月笙参与

但红会并未妥协,提出“免受政府非法命令所束缚,反致不能发展”的自立自主原则,于1922年召开会员大会,选举产生正副会长。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更是对红会事务强势介入,红会无力抵抗,高层人士全部变为官派,红十字会逐渐失去了独立性,但仍然以民间团体的面目出现。

从成立到1930年代,中国红十字会为广大中国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救助,改变了旧中国民间慈善无门的根本性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