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為何走到“賤賣”SOHO這一步

散售模式、以售養租,讓SOHO的股價一直在低位徘徊。如果2012年之後潘石屹不打折扣地執行轉型戰略,SOHO今天會不會是另一番景象?


潘石屹為何走到“賤賣”SOHO這一步


文 |《財經》記者 王博


一度領軍中國內地商業地產的SOHO中國(0410.HK,下稱SOHO)走到了命運的轉折點。


3月10日上午11時,SOHO緊急停牌,原因是盤中股價突然暴漲,漲幅一度超過40%。截至暫停交易時,SOHO股價為4.1港元/股,停牌當天,這家公司股價上漲了37.6%。


SOHO價異動來源於一則利好消息,路透社報道,黑石集團(NYSE:BX)正與SOHO進行私有化談判,交易價值40億美元,黑石提出的私有化報價為每股6港元,以SOHO3月9日的收盤價2.98港元/股計算,黑石給了兩倍的出價。


這對潘石屹和股民是好消息。SOHO上市13年,股價已經腰斬,2012年,這家公司由銷售商業資產轉型自持物業以來,租金收益雖然大漲,但股價一直表現不佳。


和SOHO一樣,在香港依靠自持物業對外租賃,收房租的房企不少,如新鴻基地產(0016.HK)、九龍倉置業(1997.HK)、太古地產(1972.HK)等。為什麼只有潘石屹難以為繼,連年變賣資產,股價一直不被資本市場看好?


即便黑石6港元每股的出價是真,但SOHO每股淨資產是6.76港元,潘石屹相當於打8.8折賣掉SOHO。


黑石也救不了SOHO股價


黑石接盤的利好消息效果非常短暫。


3月11日,SOHO發佈公告稱,確與海外投資者在恰談戰略合作,但合作方是誰,以及是否會達成全面要約協議,公告未明確說明。


作為“PE之王”,房地產資產管理是黑石的強項,13年前,黑石收購希爾頓,重組後獲利140億美元,是其經典之作。黑石肯接盤,對跌破發行價多年的SOHO無疑是強心劑。


但3月12日覆盤之後,SOHO止漲回落,3月13日收盤價為3.99港元/股,相較其發行價8.3港元/股,仍然在腰部以下。


如果以發行價計,黑石對SOHO的每股收購價相當於打了七折,單從交易本身來看,潘石屹並沒有佔多大便宜。


2007年10月8日,SOHO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融資19億美元,這次上市曾被譽為亞洲最大的商業地產企業IPO。


上市之初,SOHO喊出五年內市值衝千億、超萬科的目標,以3月13日收盤價計,SOHO市值為207億港元,僅為萬科A的約1/20。


賺錢能力有水份


從港股上市公司來看,SOHO的主營業務和太古地產、新鴻基地產、九龍倉置業如出一轍,為何市場表現卻大相徑庭?


如果長期持有一家地產公司的股票,投資人最關心的就是這家公司的賺錢能力。衡量一家企業賺錢能力最直觀兩個指標是:淨利潤率(淨利潤/營收)和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


2012年5月,SOHO宣佈其商業模式由銷售物業轉向自持物業,靠租金收入養活企業,但實則是“以售養租”模式。在這種模式下,SOHO中國淨利潤和淨利潤率的大幅增長不是靠自持物業的租金,而是靠賣樓和所投資物業的評估增值。


2012年是SOHO上市以來淨利潤的最高點,也是這家公司轉向自持租賃物業的第一年。


財報顯示,2012年,SOHO實現淨利潤105.85億元,淨利潤率為171.94%,其投資物業的評估增值為96.05億元,貢獻率為90.74%。


如果剔除投資物業評估增值,SOHO的純利潤同比上升約135%,增幅還是很大,但從財報來看,主要原因是其位於北京東二環的銀河SOHO項目完工,當年實現銷售額161.73億元。


2013-2015年,由於銷售物業減少,SOHO淨利潤率分別為-30.2%、-44.78%、-86.82。


2017年,SOHO迎來其上市以來淨利潤率的最高點420.03%,但主要是由於確認了更多的投資物業增值所致。


2017年,SOHO投資物業增值為71.26億元,淨利潤為47.33億元,如果扣除物業增值,2017年SOHO虧損23.93億元。


這個收入結構和自持租賃模式的元老太古地產差異巨大。2019年,太古地產稅後利潤129億元,其中物業運營貢獻了58.32%,而出售投資物業和投資物業增值總計只貢獻了42.07%。


從2015年開始,潘石屹就已無心戀戰,SOHO開始大量出售國內資產。截至2019年10月,累計出售資產約293.41億元,此間SOHO幾乎沒在國內做過物業投資,因此,租金收入在SOHO的收入組成中也變得越來越重。


SOHO2012年的營業額中,租金收入佔比僅為0.97%,2019年中報顯示,租金收入為8.87億元,幾乎為全部營業額。


但從2012年轉型以來,SOHO淨利潤、淨利潤率的漲跌緊跟資產出售的步伐,並不是靠租金增長實現業績可持續增長,是典型的以售養租模式。


2019年,大量處置資產後,SOHO自有資本的賺錢效率也發生了變化。


中報顯示,SOHO淨資產收益率已經從2012年的最高點40.38%,降到2019年上半年的1.62%。同為港股上市公司,新鴻基和太古地產的淨資產收益率卻很穩定。


2012年,新鴻基和太古地產的淨資產收益率分別是6.30%和10.18%。2018年時,兩家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9.63%和10.68%。


2019年全球商住市場一直不景氣,尤其是中國,這導致全行業的淨資產收益率都大降。太古地產、新鴻基地產、九龍倉置業的2019年全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4.74%、2.71%、1.81%。


行業週期性調整的確影響商用物業的租金收益,但只要自持產品是優質品牌、精細化管理能力強,行業週期一過,優質運營商仍然能夠活得很好。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太古地產和新鴻基地產的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3.21%和0.32%,但危機緩解後,2009年兩家就反彈到14.37%、6.31%。


潘石屹錯過了什麼?


2012年轉型之初,潘石屹手裡拿著一幅好牌。2012年,SOHO的淨利潤為105.85億元,僅比太古地產約少50億元。


到2019年,太古地產的淨利潤已經是SOHO的14倍,截至2020年3月13日收盤,股價是其5倍。


SOHO掉隊的主要原因是,散售思維主導下,潘石屹錯失了培養自持物業運營團隊和精細化運營能力的最好時機。


潘石屹常被業界稱為營銷之王,2012年之前,SOHO中國靠散售模式賺得了第一桶金。


散售即把一個整體物業,分成大小的不等店面分開銷售。散售模式的優點是銷售回款快,讓商用辦會樓、店鋪也實現了和住宅開發一樣的高週轉,能讓開發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做大規模。


但散售的物業資產投資價值會大打折扣,也不利於開發企業做強資產管理,提高物業運營能力。


SOHO尚都是SOHO繼SOHO現代城、建外SOHO之後,在北京CBD推出的第三個散售項目。自2005年起,圍繞SOHO尚都的租賃、運營爭端就不斷。


由於散售,物業很難統一管理、運營,各個業主之間的租金惡意競爭也時常發生。


在SOHO尚都,玉器店上面可能開的是健身房;美容院旁邊,也可能是煎炒烹炸的飯館。SOHO尚都雖然成立了業主委員會,但作用不大。最後,潘石屹出讓了很多車位,才平息了SOHO尚都各大業主之間的爭端。


2005年,SOHO尚都每平米的價格可以賣到2萬元,是當時市場的高位。現在,SOHO尚都的掛網租金約為6.5元/天/㎡,普遍低於CBD周邊其它商業物業租價。


散售模式也讓SOHO沒有機會培養自已的物業運營團隊,也沒有盤子做大型物業的整體操盤和運營管理,更談不上精細化運營。


2010年,北京市發佈《關於加強酒店類項目銷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2010年5月31日後簽訂土地出讓合同的酒店項目,一律禁止分層、分單元銷售。此後監管逐漸加碼,潘石屹順勢在2012年放棄散售模式。


如果賣樓就能獲得高利潤,誰還會幹租房子的苦活。所以SOHO2012年的轉型,被迫因素大於主動意願。正因為是被動,所以轉型不徹底,2012年後散售還在繼續,如銀河SOHO和望京SOHO兩個項目。


財報顯示,望京SOHO中,SOHO整棟自持的物業僅為塔三,塔一和塔二都是部分單元持有。


也許2012年是潘石屹轉型的最好時間節點,但是經歷了2013-2015年三年淨利潤率大幅下跌後,他動搖了,而SOHO也走上了變賣資產之路。


SOHO的發展困境也是宏觀環境使然,潘石屹曾說,包租公的商業模式在國內不成立。


2018年,SOHO的平均借貸成本為4.6%,而現在北京、上海的商業租金回報率一般在 3%-4%,無法覆蓋銀行利息。


在港資地產圈,商業地產的基本邏輯是選擇優質物業長期持有,形成自己的高端品牌資源庫,不僅要精細化運營自持物業,也要致力於提升周邊社區價值,如北京三里屯太古裡、成都遠洋太古裡,這些城市名片的打造都是十年磨一劍。


如果2012年之後潘石屹不打折扣地轉型自持物業模式,SOHO中國今天會不會是另一番景象?


潘石屹為何走到“賤賣”SOHO這一步

潘石屹為何走到“賤賣”SOHO這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