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 初中

当年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歇后语,我总结原因有二:

一是当时毕竟年龄太小,以及周围的大环境普遍没有现在这般物质和现实,所以没有太多具体的表现出来。相对现在,当时思想还比较单纯的百姓而言,使得自己内心并不觉得因为经济条件的没落,而导致比常人有任何的本质差别。

总觉得可能吃的,住的,用的,穿的等不比从前那样奢侈,可是还是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这可能是缘于当时的我学习成绩比较好。长相,身材,家教,性格等外在和内在原因,比较讨身边人们的喜欢,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13岁时的我,已经有着非常惊人的178身高。在当时乃至今天,这样的孩子也并不多见。所以总体来说,低落的情绪一定是有,但不是那种完全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状态。

二是父母对我的教育还算比较苛刻和严格的。虽然在私立学校那种周围都是攀比的不良风气中生活学习了6年,但我还属于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种。至始至终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少爷,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富二代。物质条件的优越并没有让我瞧不起周围的人,从未有过自己因为家里有钱就有凌驾于他人的优越感。

年纪不大的我,却有着一种道家的思想。

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精神生活才是我更向往的。比如我诸多的爱好而言,唱歌,绘画,下棋,读书等,都是偏向于文艺类的。可能这种兴趣爱好是与生具来的。哪怕没有父亲的原因,以后也会朝这种方向发展下去。况且一个10几岁的孩子,一般都对钱没有具体的概念。玩,才是当时更适合自己的。

但慢慢的,从一些生活上的细节上,这些因为没有钱作为基础而导致的种种问题暴露了出来。

从开始母亲带我租房子,而不是买房子...从母亲向我说了家里没有钱可以供我读音乐院校...从以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到现在做什么你就得吃什么...从以前的衣服,鞋,玩具等,无不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我的家确实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所谓家了。

我要做出改变,与其说是自己想改变,倒不如说是生活的艰辛强硬的附加在了一个孩子身上,迫使我做出改变。

物质生活的落差也还好,主要是心理上的落差。还好年幼的我还算比较懂事,比较能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加速了我对于自己心态以及情绪上的转变,短短几个月后,我竟然鬼使神差的接受了现实。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孩子,以前的那种梦想,显得那样的遥远与不切实际。我觉得我长大了...

开学的日子到了,我被母亲送去了当地一所普通的公立初中。

小学那种学习成绩、经济条件等种种优越感荡然无存。因为班级里的同学一下从12个人变成了60几个人。在12个人里,你可能是王中王。但在60几个人的新集体里,你可能就是弟中弟。

原本唯一让我觉得还有些骄傲的学习成绩,也一下变成了班级里考试20名左右的中等生。心理的巨大反差,让我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开始不想写作业,不想认真听课,不想与新认识的老师和同学沟通,甚至想逃离这个世界,离家出走。

为什么?究竟上天为什么这样对我?这些叛逆的想法最终在我的自控能力下一一放弃。不过性格上除了慢慢变得不善于沟通,胆小,懦弱,不思进取以外,甚至有些自闭起来。

此时的我在潜意识里已经完全妥协于这个现实的社会,已经间接接受并承认了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

从开始对于父亲的那种冤念,乃至可以说是痛恨,慢慢得释然了...

因为当时的我有着一种与自己年龄不太相符的成熟思想。觉得父亲的离开并不是他主动选择的,而是被动的逃离,是无可奈何的。他如果提早就知道会有此等遭遇,当初就算会被打死也绝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至于婚姻,我不想妄加评论。我没有资格评论我父母的婚姻。就像我前面提讲过的,婚姻的双方本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半年后的我,随着母亲工作的原因,来到了B市继续读初中。

98年的我,已经有着比成年人还高的身材,身高达到了惊人的184。遗传应该是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可能就是我从小就不挑食,什么都吃。不过却有着一个和其他同龄人都有的通病,就是长得瘦。青春期的发育可以使你的个子几年内突飞猛进,可是就是不长肉。

除了外型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外,性格上依然我行我素,倔强,叛逆。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应该或多或少的沾染掉青春期那种不安份的躁动。从对爱情开始从懵懂,到慢慢的想接近,甚至想拥有爱情。

从小学时期那种把“玩”永远放在第一位的不同,中学生可能更在意的美,在意自尊心,在意异性同学怎样看待自己。更加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理的形象。就算是也还贪玩儿,也玩得更高级了。

因为连续的转学,导致了我的学习成绩变得更差。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让我从一开始就有种排斥感。我只想安稳的熬过这沉闷繁重又无趣的初中阶段。心理想着让我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读书,哪怕让我去建筑工地上搬砖都可以。我不想跟老师和同学交流,也不想有任何的朋友。

母亲的心理变化也足渐体现到对我学习和生活的关注上。

从小学那种严格管教到初中的不再过问,也许是因为她心理觉得婚姻破裂给我造成的伤害实在难以挽回。导致我的性格,习惯,学习,以及对物质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总觉得始终处在一种深深的自责感之中。

母亲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女人,无论爱恨情仇,她很少常常挂在嘴边。哪怕是亲生儿子,她也绝对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用嘴一字一句的说出来,基本都是靠我自己来体会,这种性格也让我完完全全的继承了下来。

大成年的我,很多看透的事情绝对不说透,都说看透不说透,还能做朋友。就算我不想跟你做朋友,也绝不会说出来。并不是自己的语言能力有多差,也不是掌握的词汇量有多贫乏,只是在我看来,天生很能说的男人,会给别人造成一种油滑的感觉,让别人觉得你不实在,会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与其做一个表面能说会道,让人看起来好象挺聪明的人,不如做一个凡事都能看到透,但始终隐藏在心底,让人觉得有些城府的男人。


母亲找了份在养殖厂销售的工作,薪资待遇都还算不错,只是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母亲为了让我上学更方便吃饭,就在学校附近和其他同学合租了一间民房。房东是一对大概40多岁开小卖店的父亲,不过这样精明的父母却有着一个傻忽忽的儿子。

母亲基本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左右回来一次,帮我收拾收拾屋子,洗洗衣服,并留下生活费和零用钱等。嘴上偶尔也会教导我要好好学习,说赚钱如何如何的不易等。但已经从小时候那种命令的口吻变成了商量的口气。

母亲变的更加理解我,可是我确不懂母亲的良苦用心。为了不让我在其他同学面前有那种经济差距的失落感,母亲都会尽量的多留给我一些生活费。基本半个月会给我300块,到现在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90年代末的中国,工人的工资已经有了小幅度提升。一般城市的打工者每个月可以赚到4,5百块。可是物价基本没有随着工资的提高而产生通货膨胀。那些最接地气的快餐,诸如炒面,冷面,混沌,盒饭,水饺等东北随处可见的小吃,每份都是2块钱。对于我们这种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饭量很大的初中生,基本上2份快餐也能吃得很饱。跟校长有着亲属关系的老胡头在学校里开的小卖店里,一般的小食品也都在1块钱以内。

无论什么年代都让我们这些男人着迷的电子游戏机,1块钱也可以买6个游戏币。西瓜1斤2毛钱,白菜1斤几分钱,就算今天家里没有矿就吃不起的猪肉,当年也不过区区3块钱每斤。所以母亲给我的零用钱,让我有着极大的购买力。此时对于学业已经毫无兴趣的我,经常和同学一起逃课打游戏机,玩赌币机。

初三开学后,我竟然运气超好的被分到了快班。(当时初中三年级会在全年级的期末考试总排名里,选出一半成绩好的学生分在几个班级,我们统称为快班。剩下另一半成绩差的学生,基本就会分到那种任由你发展的慢班里自生自灭。)对于这种忽然而来的幸运,我反而觉得是一种霉运。因为进了快班,就意味着不能逃课,不能打游戏机,上课不能睡觉,每天放学要认真写作业到晚上10点以后。这将是多么痛苦的啊。

后来在我反复的软磨硬泡之下,母亲竟然同意了跟主任沟通,把我调到慢班里。这一点正是母亲不同于常人的比较开明之处,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无论家长看管的再严,如果自己主观上不想好好学习,都是毫无用处的。

来到慢班的我,又看到那一个个,一对对,一排排,一头头的熟悉身影。正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这些天天逃课、贪玩、不思进取,在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问题少年,这里才是我们最终的家啊。

极力控制着内心兴奋情绪的我,努力让自己笑的不那么明显。此时的我甚至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豪迈之情。好象是一只走丢了的小羊,又回到了满是山羊的羊圈里。在这之后的学习生活,基本就是混日子,有时甚至一个星期都不把书包背回租住的家里。老师已经基本默认了我们这些差学生的基本行为,只要不是太过分,任你上课睡觉,不写作业,逃课等等等等,已经不会在有严厉的训斥,顶多是走形式一般的说教而已。

在初中毕业的前息,我和跟我一样“优秀”的同学们,开始迷恋上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上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