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起一個霸氣又有傳播度的網名、讓讀者一眼就記住你?方法來了


如何起一個霸氣又有傳播度的網名、讓讀者一眼就記住你?方法來了


今日頭條几乎在每個領域都建立了優質作者微信群,並要求創作者的群名字跟頭條用戶名一致。

某天,在職場領域優質作者群裡聊得正歡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位文友把自己的網名給改了,不再叫"次等青年",而是換為什麼職場導師來的,倘若不是頭像還沒變,總以為他是剛剛入群的新文友。

之後,群友們紛紛對此發表意見,很多人都認為,"次等青年"這個網名不但有個性、並且非常好記,沒必要把這麼好聽的網名給換掉。

聽到很多文友都建議他不必改網名之後,這位文友又把網名給改了回來,不過,不再是百分之百的原名──"次等青年",而是對其進行升級,叫做"次等大叔"。

無獨有偶,群裡面的另外一位文友也把網名修改了。她原先的網名叫"K小姐聊職場",修改之後叫"K大姐職場高湯"。非常意外,這位文友的改名卻得到了群友們的一致贊同,大家都覺得這個網名改得好:大氣!醒目!吸睛!

由此可見,起好了網名而在以後發文的過程中、還依然修改網名的朋友大有人在。不過,筆者認為:頻頻修改自己的網名,會給讀者帶來很大的困擾,對寫手個人來說,這不利於個人品牌的打造。

所以,給自己起網名這件事,不能掉以輕心。我們不但要起一個很霸氣的、有傳播度的網名,並且還要做到一步到位,即在進入自媒體行業之前,首先將自己的網名給確定下來,以後再也不用對其進行更改了。


如果問:如何起一個霸氣又有傳播度的網名?

筆者認為:必須從網名的內容和網名的字數兩大方面來考慮。


如何起一個霸氣又有傳播度的網名、讓讀者一眼就記住你?方法來了


一、網名的內容

根據與作者本人姓名的相關度來劃分,網名的起名方法可以分為如下三大類。

1、與本人姓名完全無關

(1)來自詩詞古文。即網名來源於詩詞或者古文。例如,下列這些:

冰心,原名謝婉瑩,其筆名出自唐朝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瓊瑤,原名陳喆,其筆名出自《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是一首優美的愛情詩,不得不說,筆名與其言情小說非常般配。

(2)來自他人它物。即網名與其他人物或者其他事物有關。例如,下列這些:

古龍,原名熊耀華,他在在淡江師專附中上學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叫古鳳的女學生,長得小巧玲瓏,熊華很喜歡她,希望能和她交朋友,並主動接近她。但由於熊華長得矮小,身高只有1.56米,眼睛也小,腦袋和嘴又特別大,古鳳自然看不上他。有一天,熊耀華對古風表白說:"我對你一往情深,你真的一點也不理解我嗎?如果我熊耀華今生今世娶不到你,我一定要取個名字叫古龍。"

寧採野花不採臣,原名不詳,這是我在簡書看到的一位寫手的網名,這個網名來源於蒲松齡小說集《聊齋志異》中《聶小倩》一篇的男主人公――寧採臣。

(3)詞語+類別詞。即網名採用了文學藝術比較強的詞語再加上"君"、"生"、"帝"、 "公子"、"主人"、"居士"等類別詞。例如,下列這些:

中書君,原名錢鍾書,這個筆名非常巧妙,既以筆之名(在古代,筆的別稱叫中書君)為筆名,又與"鍾書"二字諧音。

五嶽散人,原名姚博,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等五座大山,散人是指閒散自在的人。姚博為什麼採用"五嶽散人"這個筆名?網絡上沒有找到相關解釋和說明。

(4)詞語+修辭法。即網名雖然採用了普通的詞語,但對其使用了比喻、重疊、誇張、對照、映襯等修辭手段,於是所起網名也顯得非常出彩。例如,下列這些:

左燈右右右行,原名不詳,筆者在簡書看過她連載的小說《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筆者覺得:文筆非常優美,引人入勝;筆名也起得不錯,使用了對照、重疊等修辭手段。

莊子化蝶飛不過滄海,原名不詳,筆者曾在天涯社區看過他寫的文章,全部是關於國學方面的,寫得很有深度。筆名起得相當不錯,使用了引用、轉折等修辭手段。

(5)詞語+某領域。即網名採用了很強悍的詞語再加上某個領域。例如,下列這些:

水煮歷史,原名不詳,起這個筆名的人應該受到了"水煮三國"這本書名的啟示。

吃不胖美食,原名不詳,這個網名起得好,既體現了自己的職業,又打消了讀者的疑慮。

(6)來自個人獨特經歷。即網名跟自己的經歷有關。例如,下列這些:

唐家三少,原名張威,既不姓唐,也不是在家中排行第三,他本人偏愛甜食,在購買豆漿時總不忘叮囑老闆一句"糖加三勺",於是索性在起筆名的時候就用了諧音的糖加三勺,也就有了後來的唐家三少。

十年砍柴,原名李勇,為什麼給自己取這個的網名?李勇解釋說:"從6歲到16歲,我整整砍了10年柴。"


如何起一個霸氣又有傳播度的網名、讓讀者一眼就記住你?方法來了


2、與本人姓名部分有關

(1)與姓相關。即網名包含著自己的姓或者暗藏著自己的姓。例如,下列這些:

張恨水,原名張心遠。"恨水"兩字是從南唐後主李煜《相見歡》詞"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東去"中截取出來的。張恨水幼年酷愛詩詞,讀了李後主這首詞,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讓光陰如流水一樣白白流逝,就取了這個筆名。而不是街坊所流傳的那樣:因為追求冰心被拒絕後,故以"恨水"為筆名。

白丁,原名丁明哲。這個筆名不但包含了原姓,還出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名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而"白丁"指的是平民百姓,故採用這個筆名,體現了作家要用筆為大眾服務的決心。

夏弦月

,真名夏秋,這個筆名不但包含了原姓,還與"下弦月"諧音,非常巧妙。

曹禺,原名萬家寶。這個筆名是由萬字分解而來:萬的繁體字是萬,上面是"艹",下面是"禺"。由於"艹(草)"不像個姓,曹禺便按照諧音選了個曹字。

(2)與名相關。即網名包含著自己的名字或者暗藏著自己的名字。例如,下列這些:

金庸,原名查良鏞。在連載武俠小說之前,為了提高知名度並吸引讀者,查良鏞很想給自己起一個好筆名,但想來想去,也沒想出一個滿意的。由於心裡著急,便將手裡的筆往桌子上一扔,誰知,筆尖正好停在桌子上一份稿件中他的名字查良鏞的"鏞"字中間,這一戳給他帶來了靈感,心想,如果把"鏞"字從中間分開,不就成了"金"和"庸"兩字嗎?如果用"金庸"作筆名不是很好嗎?於是,"金庸"這個筆名誕生了。

中庸,原名顧用中,筆名"中庸"是原名"用中"兩字顛倒過來的諧音,而中庸又剛好是中國古代四書五經中的一本書名。

凡鳥,原名楊鳳岐,筆名是原名鳳的繁體字"鳯"拆分的結果。

春暖花開,原名陳春花,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筆名是一個成語,寓意非凡,還包含了原名"春花"兩字,非常巧妙。


3、與本人姓名全部相關

(1)筆名是原名的諧音。即網名是原名的諧音,例如,下列這些:

文淑陽,原名楊述,筆名顛倒過來就是"陽淑文",即楊述之文的意思。

盧火純青,原名盧純青,此筆名就是在原名"盧純青"的基礎上加了一個"火"字,剛好是"爐火純青"這個成語的諧音。

(2)真名+前綴或者+後綴

。即不另起網名,只給原名加上前綴或者後綴。例如,下列這些:

陳權高級顧問,即原名"陳權"加上"高級顧問"這個後綴。

寫作師陳權,即原名"陳權"加上"寫作師"這個前綴。


■ 為什麼不採用網名,卻只給原名加上前後綴呢?

因為有些寫手的主要職業是培訓師,或者有些寫手會考慮到以後需要做線下培訓,而這時候,再使用網名就不便於交流了。比如,筆者曾經使用過"高級顧問"這個筆名,後來出書又舉辦讀者見面會了,發現很不方便,因為很多讀者都叫我"高老師"。於是,換了寫作平臺之後,就決定採用"陳權高級顧問"這個名字。

■ 前綴和後綴,哪個比較好呢?

筆者認為,後綴比較好。因為映入讀者眼簾的首先是你的名字。不過,有時候,給原名加後綴後不是那麼順口,還需對其進行文字處理。

比如,"陳權作家"不比"作家陳權更加順口。所以,要給"陳權作家"這個名字進行文字處理,再給它加上兩個字,變成"陳權財經作家"。你看,這樣是不是通順多了?

■ 如何加後綴呢?

一般來講,後綴就是作者的寫作領域,過窄或者過寬都不利於作者的品牌打造。

比如,名字為"陳權當眾演講課",那讀者就馬上明白這個寫手是專攻當眾演講的。但是,這個領域會顯得比較窄。

(3)重新起新名字。即寫手覺得自己原先的名字起得很不好,需要重新給自己起一個名字,才能更好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例如,有一位報讀我《超級講師班》的學員叫劉守財,他覺得這個名字非常不好,有點"守財奴"之嫌,很早就想把它給換掉了,於是他問我應該改為什麼名字才比較好。

我沉吟半刻後說:就改為"劉玄才"。首先,它聽起來跟你現在的名字就差一個字。其次,它很便於樹立個人的品牌。比如,當你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完全可以這麼說:古有劉玄德,在下劉玄才,不過,我這個人並沒有多少才華,很愧對家人給我起的這個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培訓師,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都給自己另起了名字。比如,"黃帝聰"、"楊天下"等等,這些都不是講師的原名。


如何起一個霸氣又有傳播度的網名、讓讀者一眼就記住你?方法來了


二、網名的字數

筆者認為,網名最理想的字數是4個,其次是3個,再次是2個。而事實上,比較出名的網絡作家,其網名很多都是4個字的,比如:唐家三少、天下唱霸、慕容雪村、當年明月、霧滿攔江、十年砍柴、五嶽散人、八月長安、六神磊磊

等等。

當然,如果使用真名加後綴,那名字的字數可能就是5-8個了。比如,陳權高級顧問、陳權暢銷書作家、陳權資深培訓師

溫馨提示:今天的課程,你們都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