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怎麼理解?英國為什麼要搞群體免疫?

鐘鳴書書


所謂群體防疫,就是不管了,任其傳染,死了就死了,總有活了的,活了的是自已產生抗體,消天了病毒,自愈了。這樣要多死很多人。


張立功16


上週五,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爵在英國廣播公司第四臺說,“我們需要做的關鍵事情之一”是“建立某種群體免疫,讓更多人對這種疾病免疫,我們減少傳播。”

但週日,英國衛生和社會保障大臣馬特·漢考克強調,實現冠狀病毒的群體免疫並不是一項公開的政策。相反,他說“在未來幾周內”,70歲以上的人將被告知要自我隔離。這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方針形成了鮮明對比,該指導方針建議每個人,無論年齡大小,都要保持社會距離。

他說:“我們將聽取所有可信的科學家的意見,我們將研究所有證據。群體免疫不是我們的目標或政策,而是一個科學概念。”

英國在社會疏遠指導的有效性方面面臨質疑——例如,在週四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包括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在內的政府官員沒有具體說明是否會取消包括足球比賽在內的大型公眾集會。

英國首席醫療官克里斯·惠蒂週四表示,推遲推薦其他國家鼓勵的那種社會距離是一個戰略決定,他認為“過早”實施這種做法將導致人們精疲力盡,不再參與其中。

但約翰遜此後表示,面對後來居上的態度和越來越多的確診感染病例,他將在未來一週內禁止大型集會。

與許多國家一樣,冠狀病毒大流行在英國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截至3月15日,英國已有1100多人檢測出病毒陽性,21人死亡。

因此,政府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需要宣佈一項更明確、更統一的抗擊病毒戰略,並暗示政府可能在未來幾天內開始公佈其戰略。

關於群體免疫的爭論

實現群體免疫的理由是,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冠狀病毒死灰復燃的風險,類似於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第二波。在一個成功的群體免疫方案中,一個國家的人口會被病毒感染,恢復,然後對病毒有免疫力,使他們對再感染有抵抗力。

根據英國的說法,群體免疫要想在他的國家發揮作用,病毒需要傳播到英國大約60%的地區。

英國有6600萬人居住在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這一戰略可能導致多達4000萬人感染。根據死亡率——這取決於能否獲得醫療保健和其他因素,但據估計全球死亡率為1%——提高免疫力的死亡率可能在30萬至100多萬之間。

這一現實導致200多名科學家和醫學專業人士在週六的一封公開信中反對群體免疫策略。這些專家認為,群體免疫“似乎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因為它可能壓倒英國的國家衛生服務與非常病重的病人。相反,他們呼籲採取比政府目前建議的更為嚴厲的社會疏遠措施。


走進伊拉克


群體免疫,無非是提前投降,讓民眾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生自滅,優勝劣汰。


這遊戲有點像俄羅斯輪盤賭,生死有命富貴在天。GOD with you!

13日消息,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表示,將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他還稱,新冠肺炎很可能“年復一年”捲土重來。

截至當地時間12日,英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至590例,與前一天相比新增130例。不過瓦蘭斯認為,目前英國實際感染人數可能在5000至10000人之間。

至於病死率,天空新聞稱,儘管有人暗示冠狀病毒的死亡率可能在感染者的1%左右,但瓦蘭斯說,估算可能會有多少人死亡是“困難的”,因為可能還有更多的人還沒有被發現。而目前,英國已經有10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瓦蘭斯說,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才能獲得“群體免疫力”。

此外,瓦蘭斯將新冠肺炎描述為一種“令人討厭的疾病”,但他同時表示,大多數人只會經歷一種“輕微的”疾病。


東坡閒話


“群體免疫”是什麼呢?他的本意是讓大多數人獲得免疫能力以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使得少數沒有免疫能力的人得到保護。但鮑里斯是讓大家通過染上某種特定的疾病來獲得特異性的免疫能力,其本質上是對該病毒的“投降”,但這也意味著在疾病防控過程中,不需要採取隔離、高密度檢測、封城封路等高經濟成本、高社會代價的措施;意味著一些衰老、抵抗力差、有基礎疾病的一些個體被“自然淘汰”。這種想法“很豐滿”,但實施起來會有一丟丟小問題。


第一,對於高傳染力的疾病來說,“群體免疫”意味著短時間、強烈度的爆發,這會短時間內提高群體的死亡率。既然政策設計的出發點已經是獲得“群體免疫”了,那獲得的時間自然是越短越好,因為傳染的時間越長,對經濟和社會的負面影響越大、病毒產生變異的可能性也越高。


我們先討論對經濟和社會的負面影響:由於“新冠病毒”的重症率過高,其對醫療資源的擠兌會提高社會群體的死亡率。目前“新冠病毒“2%的死亡率看某些西方政客看起來尚可容忍,但這是建立在醫療資源充分的條件之下;而如果真的不加以防控,那西方世界的死亡率就應該與武漢初期對標——約4%。假設社會群體有70%的人染病的話,那整個社會會有3%的人死去。提醒一下:現在歐洲的總人口約為7.4億,等比例計算死亡人口就是2千萬,這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軍人的死亡數量。


第二,大範圍病毒的傳染極有可能使病毒產生變異。這種變異會有兩種潛在後果,即“群體免疫”的失效和死亡率的進一步提升。我們目前雖然發現了部分痊癒病人複檢呈陽性,但由於他們似乎並沒有表現出傳染他人的能力,所以基本可以判斷還沒發生第一種變異。但隨著傳播人群的擴大,病毒產生的變異的可能性會呈指數增長,當其不再滿足抗體的特異性時,“群體免疫”將對新的病毒無效。死亡率提高則是更為可怕的事情,如果玩過《瘟疫公司》大家可能知道,病毒幹掉人類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先用死亡率低的特性麻痺人類,迅速擴大感染面積,然後通過變異提高自己的毒性,造成更大規模的損失。


最後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群體免疫”的內生邏輯可能是錯的。上面我們討論了“群體免疫”的病理學依據,而其社會學依據來自於斯賓塞等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原本被用來通過盎格魯-撒克遜人(就是“達爾文”等英法人)或雅利安人在文化上和生理上優越的說法來論證“殖民主義”的合理性。它認為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現象存在於人類社會,因此在“群體感染”後,只有能存活的人才能繼續生存,而死去的人則應當被淘汰。


但就算不討論道德問題,這種說法也有其固有的致命性缺陷,因為人類社會已經大大超越了自然環境,現代社會和文明發展已經不再單純的維繫於某一種自然性狀或者特定的種族天賦。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某種病毒專門感染智商高的人,而且其死亡率又特別高,那按照“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觀點,智商高的人就該死麼,而這樣的後果就是人類的智商會越來越低。當我們被猴子還笨的時候,就會因為這病毒轉而去感染猴子而暫時逃過一劫。同樣按照“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邏輯,普惠醫療、轉移支付都不應該存在,人類社會滅絕就是滅絕了,因為它也值得被滅絕。


所以“群體免疫”是絕對不可取的,英國和瑞典的做法會可能會導致國內醫療系統的混亂和人口死亡率的上升,這種博弈論下的“最優選擇”也會危及社會倫理,甚至會讓其他國家的防疫工作和應對疾病做出的努力毀於一旦。


積薪成火


我覺得人類應該知道生物的進化就是弱肉強食的過程。全民免疫的辦法看起來是很殘酷的。但是對生活來說,本身就應該面對這種殘酷。人類作為生物的個體如果不能經歷這樣的殘酷考驗。整個系統也是一樣的脆弱。總有一天會被細菌和病毒蠶食掉。


無為一生2


群體免疫是假,放任感染是真!自由民主是假,金錢利益是真!虛偽的西方國家,真實的流氓世界!


炎黃子孫黃氏一小子


自生自滅


永不凋零9


痞子行為,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


cZwww


“群體免疫”通俗的來說…就是讓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人以順應自然方式(非人工干預)來獲得免疫力,說白點就是優勝劣淘,是屬於弱肉強食類的爭鬥!

所以“群體免疫”…可以認為是一個很殘忍的過程!最終剩下的…絕大多數可能都是強壯者或年輕者或有權、有錢、可獲得治療及藥物等的人居多;哪些老弱病殘、婦女、兒童或沒權、沒錢、不能獲得藥物和治療條件的…都可能會因此在這場“群體免疫”中而失去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