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免疫怎么理解?英国为什么要搞群体免疫?

钟鸣书书


所谓群体防疫,就是不管了,任其传染,死了就死了,总有活了的,活了的是自已产生抗体,消天了病毒,自愈了。这样要多死很多人。


张立功16


上周五,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爵在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说,“我们需要做的关键事情之一”是“建立某种群体免疫,让更多人对这种疾病免疫,我们减少传播。”

但周日,英国卫生和社会保障大臣马特·汉考克强调,实现冠状病毒的群体免疫并不是一项公开的政策。相反,他说“在未来几周内”,70岁以上的人将被告知要自我隔离。这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方针形成了鲜明对比,该指导方针建议每个人,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保持社会距离。

他说:“我们将听取所有可信的科学家的意见,我们将研究所有证据。群体免疫不是我们的目标或政策,而是一个科学概念。”

英国在社会疏远指导的有效性方面面临质疑——例如,在周四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包括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内的政府官员没有具体说明是否会取消包括足球比赛在内的大型公众集会。

英国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周四表示,推迟推荐其他国家鼓励的那种社会距离是一个战略决定,他认为“过早”实施这种做法将导致人们精疲力尽,不再参与其中。

但约翰逊此后表示,面对后来居上的态度和越来越多的确诊感染病例,他将在未来一周内禁止大型集会。

与许多国家一样,冠状病毒大流行在英国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3月15日,英国已有1100多人检测出病毒阳性,21人死亡。

因此,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宣布一项更明确、更统一的抗击病毒战略,并暗示政府可能在未来几天内开始公布其战略。

关于群体免疫的争论

实现群体免疫的理由是,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冠状病毒死灰复燃的风险,类似于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第二波。在一个成功的群体免疫方案中,一个国家的人口会被病毒感染,恢复,然后对病毒有免疫力,使他们对再感染有抵抗力。

根据英国的说法,群体免疫要想在他的国家发挥作用,病毒需要传播到英国大约60%的地区。

英国有6600万人居住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这一战略可能导致多达4000万人感染。根据死亡率——这取决于能否获得医疗保健和其他因素,但据估计全球死亡率为1%——提高免疫力的死亡率可能在30万至100多万之间。

这一现实导致200多名科学家和医学专业人士在周六的一封公开信中反对群体免疫策略。这些专家认为,群体免疫“似乎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因为它可能压倒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与非常病重的病人。相反,他们呼吁采取比政府目前建议的更为严厉的社会疏远措施。


走进伊拉克


群体免疫,无非是提前投降,让民众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生自灭,优胜劣汰。


这游戏有点像俄罗斯轮盘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GOD with you!

13日消息,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表示,将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获得“群体免疫力”。他还称,新冠肺炎很可能“年复一年”卷土重来。

截至当地时间12日,英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至590例,与前一天相比新增130例。不过瓦兰斯认为,目前英国实际感染人数可能在5000至10000人之间。

至于病死率,天空新闻称,尽管有人暗示冠状病毒的死亡率可能在感染者的1%左右,但瓦兰斯说,估算可能会有多少人死亡是“困难的”,因为可能还有更多的人还没有被发现。而目前,英国已经有10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瓦兰斯说,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才能获得“群体免疫力”。

此外,瓦兰斯将新冠肺炎描述为一种“令人讨厌的疾病”,但他同时表示,大多数人只会经历一种“轻微的”疾病。


东坡闲话


“群体免疫”是什么呢?他的本意是让大多数人获得免疫能力以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使得少数没有免疫能力的人得到保护。但鲍里斯是让大家通过染上某种特定的疾病来获得特异性的免疫能力,其本质上是对该病毒的“投降”,但这也意味着在疾病防控过程中,不需要采取隔离、高密度检测、封城封路等高经济成本、高社会代价的措施;意味着一些衰老、抵抗力差、有基础疾病的一些个体被“自然淘汰”。这种想法“很丰满”,但实施起来会有一丢丢小问题。


第一,对于高传染力的疾病来说,“群体免疫”意味着短时间、强烈度的爆发,这会短时间内提高群体的死亡率。既然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已经是获得“群体免疫”了,那获得的时间自然是越短越好,因为传染的时间越长,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越大、病毒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也越高。


我们先讨论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由于“新冠病毒”的重症率过高,其对医疗资源的挤兑会提高社会群体的死亡率。目前“新冠病毒“2%的死亡率看某些西方政客看起来尚可容忍,但这是建立在医疗资源充分的条件之下;而如果真的不加以防控,那西方世界的死亡率就应该与武汉初期对标——约4%。假设社会群体有70%的人染病的话,那整个社会会有3%的人死去。提醒一下:现在欧洲的总人口约为7.4亿,等比例计算死亡人口就是2千万,这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人的死亡数量。


第二,大范围病毒的传染极有可能使病毒产生变异。这种变异会有两种潜在后果,即“群体免疫”的失效和死亡率的进一步提升。我们目前虽然发现了部分痊愈病人复检呈阳性,但由于他们似乎并没有表现出传染他人的能力,所以基本可以判断还没发生第一种变异。但随着传播人群的扩大,病毒产生的变异的可能性会呈指数增长,当其不再满足抗体的特异性时,“群体免疫”将对新的病毒无效。死亡率提高则是更为可怕的事情,如果玩过《瘟疫公司》大家可能知道,病毒干掉人类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先用死亡率低的特性麻痹人类,迅速扩大感染面积,然后通过变异提高自己的毒性,造成更大规模的损失。


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群体免疫”的内生逻辑可能是错的。上面我们讨论了“群体免疫”的病理学依据,而其社会学依据来自于斯宾塞等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原本被用来通过盎格鲁-撒克逊人(就是“达尔文”等英法人)或雅利安人在文化上和生理上优越的说法来论证“殖民主义”的合理性。它认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因此在“群体感染”后,只有能存活的人才能继续生存,而死去的人则应当被淘汰。


但就算不讨论道德问题,这种说法也有其固有的致命性缺陷,因为人类社会已经大大超越了自然环境,现代社会和文明发展已经不再单纯的维系于某一种自然性状或者特定的种族天赋。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种病毒专门感染智商高的人,而且其死亡率又特别高,那按照“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智商高的人就该死么,而这样的后果就是人类的智商会越来越低。当我们被猴子还笨的时候,就会因为这病毒转而去感染猴子而暂时逃过一劫。同样按照“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普惠医疗、转移支付都不应该存在,人类社会灭绝就是灭绝了,因为它也值得被灭绝。


所以“群体免疫”是绝对不可取的,英国和瑞典的做法会可能会导致国内医疗系统的混乱和人口死亡率的上升,这种博弈论下的“最优选择”也会危及社会伦理,甚至会让其他国家的防疫工作和应对疾病做出的努力毁于一旦。


积薪成火


我觉得人类应该知道生物的进化就是弱肉强食的过程。全民免疫的办法看起来是很残酷的。但是对生活来说,本身就应该面对这种残酷。人类作为生物的个体如果不能经历这样的残酷考验。整个系统也是一样的脆弱。总有一天会被细菌和病毒蚕食掉。


无为一生2


群体免疫是假,放任感染是真!自由民主是假,金钱利益是真!虚伪的西方国家,真实的流氓世界!


炎黄子孙黄氏一小子


自生自灭


永不凋零9


痞子行为,极度不负责任的做法


cZwww


“群体免疫”通俗的来说…就是让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人以顺应自然方式(非人工干预)来获得免疫力,说白点就是优胜劣淘,是属于弱肉强食类的争斗!

所以“群体免疫”…可以认为是一个很残忍的过程!最终剩下的…绝大多数可能都是强壮者或年轻者或有权、有钱、可获得治疗及药物等的人居多;哪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或没权、没钱、不能获得药物和治疗条件的…都可能会因此在这场“群体免疫”中而失去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