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制約下的世界文明發展新思考,以《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例

一、概述

在殖民主義發展的過程中,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致命病菌使得殖民者能夠大量消滅處於被殖民地區、文明發展較為落後的土著居民,為自身增加發展空間。但是,殖民過程帶來的也不僅僅是殘殺,正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這種不友好的接觸,使得不同地區的人們開始廣泛交流;事實上,正是由這樣的交流引出文明間的對比,並由此思考人類發展速度差異的問題。而追根溯源,人類社會取得的一切進步,仍然緊緊圍繞著環境這一主題,受到地理環境的制約。

在歷史進程中,世界各地發展出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類型。但是歐亞文明明顯更為繁盛,發展速度較快、水平較高、在新航路開闢以後逐漸擴張到世界各地;與之相對的是,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在同時期並沒有發展出與之相似的文明,且發展速度緩慢。因而,許多學者試圖探討為什麼歐亞文明戰勝其他文明得以延續,而不是相反。賈雷德之前的傳統研究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秉持"人種決定論"的觀點,認為人種基因、智力的差距決定了他們的發展能力,例如試圖證明白人的平均智商高於白人。但是,"人種決定論"在本質上是試圖證明白人文化的優越性,服務於歐美的侵略擴張;而且更準確的科學實驗也證明人中間不存在明顯的差異。而美國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的代表作《槍炮、病菌與鋼鐵》,駁斥了歐亞霸權是由制度、道德等方面的優勢發展而來。正是這樣一種"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較好體現。

二、簡析《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展現的"地理環境決定論"

環境制約下的世界文明發展新思考,以《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例

農業文明

全書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在具體對各文明展開論述前,作者先對早期人類走出非洲、遷移到世界各地的時期作了對比;整體來說,早期人類在歐洲、亞洲等地定居較早,可以視為文明發展的"起跑優勢",但並不是相當明顯。但隨後,作者舉了卡哈馬卡的衝突(皮薩羅對印加的征服)的實例,強調先進文明通過火器、馬匹乃至病菌等獲得的巨大優勢,從而能夠以少數戰勝落後文明的多數。引發讀者思考其後反應的根本問題——文明競爭的種種優勢為什麼都在歐洲、亞洲這邊,而不在其他地區出現?這就不得不引入到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發展史。作者想要論述的"終極因果關係",就是地理環境對人類發展的影響。

環境制約下的世界文明發展新思考,以《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例

早期農業的起源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詳述了早期糧食生產的出現和傳播、以及各民族發展出的複雜多樣的農業類型。糧食種植是人類馴化植物、改造自然的一次大規模嘗試。農業的興起也使人類更加依賴定居生活依附於土地和農業生產,發展更加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但是也為人類文明的迅速發展開創了條件。與此同時,動物也得到馴化,早期畜牧業出現;人類社會能夠產出更多的食物,人口密度增加,私有財產(糧食)和社會不平等的出現,最終為早期國家的產生創造了條件。例如,新月沃地的文明因為可馴化的植物種類豐富、產量大,因而較早發展起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周邊地區,仍然進行狩獵採集的族群生產能力不如農業文明,漸漸被糧食生產者所同化。少部分與糧食生產者難以接觸的族群(如非洲的科伊桑人),便保留著漁獵生活,文明也陷入長期停滯落後的境地;美洲文明儘管也進行著農業生產,但自然條件導致他們難以尋呼啊大型動物(如歐亞大陸的馬、牛等),也為日後的落後埋下了伏筆。

環境制約下的世界文明發展新思考,以《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例

美洲大陸上獨立發展起來的印第安文明,相對落後

第三部分"從糧食到槍炮、細菌與鋼鐵",照應標題,也是作者強調地理環境作用的重要表現。這一部分論述在糧食生產和農業社會的基礎上,地理環境如何進一步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並導致發展差異,作者將歐亞文明大陸發展的優勢分為病菌、科學技術和宗教三個方面。歐亞大陸上的居民在馴化動物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大量病菌,但這反而提高了他們的免疫力;當歐洲人走上新大陸時,沒有接觸過這些病菌的伊甸人便遭受了滅頂之災。而"槍炮"和"鋼鐵"代表科學技術方面得進步,作者舉了文字和其他重要發明在歐亞大陸傳播的例子,指出技術是長期積累發展得結果,來證明"許多技術是從其他社會借來的"這一觀點,再次批判了科技發展源於所謂"社會需要"、"民族性"或者文化傳統的論調(這些觀點都過於強調了人類社會而非自然界),並進一步做出結論:社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們接受來自其他社會的技術容易程度。歐亞大陸因為地理環境開闊,容易接受先進地區的科學技術,因而各地區都能在交流中得到發展;相反,美洲文明以及大洋洲的島嶼文明發展相對孤立,科技進步也就相對緩慢。最後,地理環境深刻影響著宗教的發展,而宗教也在國家的建構、緩和社會矛盾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獨評

環境制約下的世界文明發展新思考,以《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例

講述了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指出了環境對人類歷史的重大影響,否定了人種決定論。

歐亞文明在發展過程的種種"優勢",根本上還是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帶來的優勢,歐亞大陸的廣闊土地、多種可供馴化的動植物,使得歐亞文明能夠較早發展起來,並得以繁榮,歐亞大陸諸民族又存在著長期而廣泛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又促進了文明的發展。這也是歐亞文明長期以來能夠作為"先進者",而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的文明(由於自然條件的種種問題)發展相對落後的原因。文明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最終仍然建構在地理環境的基礎之上。 作為一名演化生物學家,他通過對各地區文明特點的對比分析,認為決定文明發展的不是權力或者技術的差異,而是各地地理環境的特點,整體上更傾向於"地理環境決定論"。同時,作者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也具有生物學的特點,注重對世界各文明的列舉和闡述,對各個文明的地理位置和發展特點進行闡述和對比,從而總結出相關的規律,並將人類學和歷史學結合起來,極具創新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