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荒誕現實主義的鬧劇《驢得水》笑過之後是否也有一點悲涼


一場荒誕現實主義的鬧劇《驢得水》笑過之後是否也有一點悲涼

故事的背景在民國,地點在偏遠缺水的小山村,我們理想中這樣的地方,該是桃花源的存在吧。然而,偏不。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偏偏就是紛爭的所在。

在那個年代,似乎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國家存亡問題,但是具體到每個人,似乎命運的主題又是不一樣的。比如,在這裡,用水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大家都不願意挑水,於是挑水的重任落在一頭驢身上。順理成章的,為了養驢,校長就給驢弄了一個老師編制,於是這個並不存在的老師每天的任務就是挑水。

原本大家相安無事,眾人們都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但是衝突在表面的平靜下醞釀。因為上級要來檢查,驢得水的是老師還是驢的問題就變得迫在眉睫。

教育特派員的來訪檢查,讓大家決定讓一個鐵匠來冒充這個叫驢得水的老師矇混過關。結果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得到了特派員的賞識。特派員當下決定將他包裝成教育家,以獲取美國的贊助。面對這樣的鬧劇,原本安排這一幕的那些人,尤其是那些道貌岸然的男人們,開始本能地嫉妒和抗拒。這一群本來懷著美好初衷的人,不僅變成了另外的樣子,甚至變得醜態畢露、貪財貪婪、畏懼權威……最後,居然讓所有的過錯都讓由任素汐所扮演的張一曼來承擔。

當最終鬧劇落幕,曾經純潔浪漫坦蕩的張一曼,心中的夢碎了,缺口越來越大,或者是接受不了身邊朝夕相處的人原來的本質是那樣的不堪,於是拿起了那把命運送來的槍對準了自己……

喜劇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在笑聲中看出悲劇來。張一曼作為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她讓我們看到了苦中作樂的浪漫,也讓我們經歷了美好破碎的殘忍。那種現實和夢想之間、美好和醜陋之間的落差和交替,讓我們笑,也讓我們哭,留有回味,才是佳作。

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