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觀察:在線教育能否解決“世界教育難題”?

導語:毫無疑問,在線教育成為2020年開年以來最火的關鍵詞之一,數億大中小學學生同時在線學習,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在線教育公司也迎來了一波漲幅高峰,千億級的流量潮推動了整個行業快速發展,那麼從社會研究的角度來看,在線教育到底帶來了什麼問題?未來的趨勢又將是怎樣的呢?

01 技術創新如何改變教育

教育一直以來是最為傳統的行業之一,數百年以來以幾乎以相同的方式發揮著“傳道授業解惑”的社會功能。但創新較少,數字技術的滲透率較低僅為2-3%。這種普及率實際上比當今幾乎所有的行業都低,並且與其他行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AI、大數據、雲計算等高科技的一日千里,各個行業被科技創新一一顛覆。


然而受到疫情的影響,提供在線租賃的Airbnb(愛彼迎)和HomeAway受到巨大沖擊,業務中斷,甚至是上市計劃延期,民宿寒冬讓人瑟瑟發抖;優酷、愛奇藝等互聯網視頻服務商的崛起打破了有線電視和衛星付費電視服務行業的壟斷;另外亞馬遜、阿里巴巴、eBay改變全球零售業的商業模式和格局。

前沿觀察:在線教育能否解決“世界教育難題”?

圖片源自網絡

然而教育部門(或行業)對創新技術的應用卻相差甚遠,這也是教學成本無法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40年間,美國的教育成本飆升了12倍以上成本通脹率大約是整體通脹率的4倍,是美國醫療保健部門(另一個效率低下的部門)通脹率的2倍

技術創新為許多行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規模和經濟範疇。例如在半導體領域,摩爾定律以預先準確的精度預測,晶體管的數量以及電子設備的性能將每兩年翻一倍,而不會造成價格的上漲,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之快。

但在教育領域中,將越來越多的晶體管封裝到芯片中是很難複製的概念,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教室,教育質量就會明顯地下降。這就是為什麼私立學校每個班級的學生通常少於公立學校的班級人數原因,同時也是私立學校價格更為昂貴的原因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國際教育和國際學校開始崛起,但高昂的學費,讓大部分普通的工薪家庭望而卻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同時教育也助於消除貧困和不平等的重要力量,然而教育成本的上升對於許多人而言都是不幸的。

總而言之,良好的教育與經濟的繁榮,民眾的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相反,教育水平較低則會導致低收入、失業、甚至影響到個人的精神健康,這也是為什麼接受優質的教育是聯合國“第四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確保包容、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的原因所在。

受教育的機會在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發展中國家,對教育的每1美元的投資都將帶來10美元的經濟回報。

一般而言,在發展中國家,教育的價值更高,因為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擁有高學歷的人會相對少,畢業生的總體收入也將更高,尤其是在一個更為不平等的社會里,獲取收入的能力將會拉開很大的距離。

世界銀行的“

基尼係數”是公認的一種衡量經濟平等與否的重要指標。除了美國之外,中國的分數明顯高於經合組織裡的成員國。有研究指出,在世界成年人口中,中國是擁有大學學位的比例最低的國家之一

前沿觀察:在線教育能否解決“世界教育難題”?

注:基尼係數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係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基尼係數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國際慣例把0.2以下視為收入絕對平均,0.2-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0.3-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0.4-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係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基尼指數最早由意大利統計與社會學家Corrado Gini在1922年提出。

經合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數比例不到10%,而歐盟則在30%以上,美國和英國達到了40%以上,俄羅斯和加拿大則為50%以上

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底達到20%的水平,但即便能夠實現這一目標,中國仍將在世界80%的國家的下游水平。不過,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數據,教育支出的增長為中國的消費增長貢獻了大約13%

儘管中國的大學畢業生比例較低,但總體數字卻是驚人的。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數據,2016年,中國有7800萬學位持有者,而美國為6700萬,俄羅斯為2900萬

中國的學位持有者約佔全球總數的12%,如果按照當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到2030年,中國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數將佔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增長的速度也令人非常震撼,因為目前國內還約有3300萬學生在讀大學。

02 “超剛需“驅動教育市場的高速發展

雖然每年國內的大學在招生人數上都有一定的上升,學生接受教育的機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還是會存在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

國內每年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大學在1000萬人左右。但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的說法,大學錄取比例僅有40%,而進入前150名的大學的學生比例不到10%,而只有不到1%的學生能夠進入北大、清華這樣的最高學府

因此競爭異常激勵,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一點不為過。因為基於當下基本的社會現實,中國普通家庭將高考作為少數公平、平等改變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機會之一。

同樣在日本和韓國也流行著“

四當五落”(即一天睡四小時的考生會考進理想學校,睡五小時的則可能落榜)教育困境,因此高考前的準備也變得尤為重要,這使得國內的學生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支出上花費不菲。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家庭收入中約有10%用於教育,而美國僅為2%。在一個私立學校相對較少的國家(根據經合組織,私立學校只有6%的初中和10%的高中),這筆支出的大部分可能用於孩子的課後輔導。

不得不說,近十年來中國的K12教育行業曾爆炸式增長。原本以出國留學、成人英語起家的教培行業巨頭新東方(NYSE:EDU),2008年開始掉頭轉向中小學的課後輔導產業(行業將學前教育到高三的學段統稱為K12教育);而以奧數起家的好未來(NYSE:TAL)更是在轉戰K12教育領域之後超越了新東方。在過去五年,新東方、好未來的增長速度分別為3倍和8倍。如今兩家公司的收入均在200億元左右。

此外,2019年,還有幾家教育公司的收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那就是三家純在線教育上市公司跟誰學(NYSE:GSX)、網易有道(NYSE:DAO),51 Talk(NYSE:COE)。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則是,連續五個季度以超過400%增長的K12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

”。

前沿觀察:在線教育能否解決“世界教育難題”?

這種由父母付費並彌補國家教育所留下的空白“課後補習”,顯然正在逐步增加。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的教育支出佔GDP的比例略高於5%,僅次於美國、英國和其他高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通常為3-4%)。但是,中國的人均支出不到500美元,而美國和英國則超過3000美元。

結果,中國的班級人數通常是標準班型的2倍,一般的標準班級學生數是45名學生,而經合組織國家成員國的平均水平是20多名學生。而在中國的部分地區,如河南、山東等地,一個班級的學生可能是標準班型的2倍或者更多。

有27個省份高中平均班級學生數均高於標準水平(45人);高中生班級平均人數超過55人的省份就有12個。國家教育部門制定了到2020年班級人數不超過56名的目標。因此,教育質量仍有較高的上升空間,尤其是在四五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

同時,今天的中小學生每週至少參加20小時的課外輔導,這個數字遠遠高於其他大多數國家/地區的兒童

以地面課堂提供課後輔導為主的教培巨頭新東方和好未來,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向下高空滲透,而跟誰學等在線教育機構則是多管齊下,從一線城市到四五線城市,積極拓展疆土,畢竟一線城市依然成為一片紅海,低線城市的市場潛力更為巨大。

但傳統的地面課堂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在低線城市或者農村招募到高素質的優秀教師,這是傳統課堂教育不得不面臨的一個難題,畢竟來自偏遠地區的孩子和其他人一樣,需要通過高考才能改變命運。而在線教育在突破時空限制方面這方面顯然略勝一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03 在線教育將助力教育的公平和平等

技術改變這一局面。得益於科技的高速的發展,以及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相較於傳統的課堂教學,在線教育在性價比上有著明顯的優勢,尤其是針對一些偏遠地區的學生,更容易被他們接受。

學而思網校、跟誰學、網易有道這樣純粹的在線教育公司,對於低線城市的學生來說門檻較低,從而達到了很好的普及效果,為偏遠地區的孩子帶來了優質的教育資源,為其改變命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機會,即實現了社會公益的價值,也實現經濟效應。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在線教育公司分別在全國各地積極佈局,因為這些機構也意識到了在線教育即將到來的第二次風口。

正如專注於K12在線教育的跟誰學“科技讓教育更美好”的企業願景一樣,在線教育技術正在改變著教育的現狀,使得更多中國學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併為聯合國的第四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了貢獻。

儘管在線教育的普及率僅為15%-25%,但事實在線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歡迎。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的研究,2019年中國家庭在在線補習上的支出約為為64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3年將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長

前沿觀察:在線教育能否解決“世界教育難題”?

圖片源自網絡

在線教育的“雙師模式

”(主講老師+輔導老師)成為當下在線直播大班課的主流模式,主講老師負責教,輔導老師負責練,大班課的模式突破了優秀老師的產能,放大了經濟價值,從而產生強大的規模效應。

輔導老師通過在線一對一指導、管理學生的學習,使得教與練分開,各司其職,保證了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而大班課相對於小班課和在線一對一更具有下沉潛力,每小時不到70元的費用也使得普通家庭更容易接受,而主講老師也通過規模效應獲得了豐收的回報,以跟誰學為例,年薪百萬的主講老師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作為鏈接家長和機構之間的情感紐帶,輔導老師的地位和薪酬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近日,跟誰學發佈招聘信息稱,將輔導老師定義為“第二主講”,並承諾業績在70%的輔導老師將享受保底年薪10萬+。

豐厚的薪酬無論是對於主講老師,還是對輔導老師而言,都頗具競爭力,當然這樣也可以更好地招聘和保留行業內的最佳人才。

同時在線教育的技術特點可以讓主講老師選擇自己的工作地點,同時通過技術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特別是“

面部識別算法”可以確保學生注意力不佳,或者走神的時候,對主講老師發出警告。還有就是通過大數據來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畫像,從而幫助輔導老師更好地做輔導和管理工作。

04 中國在線教育領跑全球

科技驅動教育,這也使得教育的效率和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使得普通的工薪家庭得以接受。而教育技術也被社會廣泛認為是,解決中國特定教育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案。

在過去幾年大量資金湧入在線教育行業。根據EdTechX Global的數據,2018年全球對在線教育的81億美元風險投資中,有一半來自中國,約有200家中國在線教育公司在2018年籌集了資金,這也是傳統上美國科創投資的2.5倍。

教育技術有助於解決我國教育的瓶頸問題,其潛力也是十分巨大的,中國在線教育的發展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教育技術和人工智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著人類的潛力,從而有助力發展知識經濟。麥肯錫認為,到2030年,學習和人工智能將釋放13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增長。而中國無論是在投資方面,還是在發展規模方面,均處在世界的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