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假”專業,坑的就是你,怨不得別人


大學裡的“假”專業,坑的就是你,怨不得別人

分享

作者 l 老滿

生涯規劃師 l 高考填報專家 l 拆書家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滿老師,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你瞭解的專業,是真實的專業嗎?

1

有一次,在咖啡館等人的時候。

領桌的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在和她的朋友說,剛才等你的時候,看在取款機前取款的人,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另一女子說:什麼現象?

大學裡的“假”專業,坑的就是你,怨不得別人


年輕女子說:3臺取款機只有一臺取款機前排了長隊(大約7人左右),其他兩個取款機前都沒有人。這期間來了大概10個人,都是直接在這臺排隊的取款機前排隊辦理業務,到了第11個人的時候,他沒有這麼做,反而直接在其他取款機前辦業務,其他人看見後,立馬湧上這臺取款機開始辦業務。

為什麼第11個人不去排隊,而是直接去其他取款機辦業務呢?

這樣的情景,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如果你是第11個人,你是直接排隊還是直接去其他取款機前辦業務呢?

2

這種現象不止在這種場景下見到,在認識專業時,也會有這種情景。這種叫做思維定式。什麼是思維定式呢?

思維定式廣義上是指我們“看”世界的方法,這種“看”和視覺無關,主要指我們的感知、理解與詮釋。它是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與現實相符。它是一份地圖,而非地域本身,是由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經驗及選擇打造而成,我們會透過它來窺探萬事萬物。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把思維定式比作地圖。我們都知道地圖不代表地域,只是對地域的某些方面進行說明。思維定式就是這樣,它是關於某種事物的理論、詮釋或者模型。

假設你想去北京中心區的某個地方,地圖本應該幫助你到達目的地,但是由於印刷問題,你得到了一張標註為北京,實際上卻是天津的地圖。你能想象無法到達目的地的那種沮喪和無助嗎?

大學裡的“假”專業,坑的就是你,怨不得別人


同樣的,在選擇大學專業時,不同的人對專業的定義(看法)也不同。就拿會計學專業來講,有些人看到這個專業就認為是一手算盤,一手記賬;有些人看到的是公司內的利潤分配;還有些人則看到的是公司之間的經濟業務。

明明是同樣的三個字——會計學,為何會出現這麼大分歧?

這讓我想起之前的一句話——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實的世界,只是你眼中的世界。

以往十幾年的時間內,有家長來找滿老師時,多數家長一說到某某專業,就直接認為是做XX的。其實,這是給自己畫圈(就像孫悟空給唐僧畫圈),但這不是簡單的給自己畫圈,極容易把自己給釘牢啦,看不到其本質。

認識專業時,千萬不能簡單的認為就是做XX的,一說人工智能,就認為是好萊塢電影裡面的科幻場景,一說起農學就認為是種地的,一說起醫學就認為是醫生等等。以上種種皆是由自己的思維所引導的,給自己設限啦,只能看到這些。就好比是隻能看見水上的冰山一角,看不到水下的冰山巋然大物。

3

那瞭解專業時,如何才能夠避免掉進思維定式裡面呢?

瞭解專業時,就要展開深入的全面瞭解,當遇見其中的一種介紹時,要懷有一種疑問,真的是這樣的嗎?除了以上外,還要對專業進行剖析,而不是光看到收集到的信息,通過分析得到一張全面的專業地圖。此時的你,對了解專業而言,才達到了略懂的境界。

認識專業的三大基石,分別是專業設置、專業內涵和專業層次。

大學裡的“假”專業,坑的就是你,怨不得別人


  1. 專業設置,也就是專業的建設架構是什麼,就如同蓋房子一樣,你要知道房子的設置是什麼。
  2. 專業內涵,包含的維度比較多,從專業介紹、開設課程、開設院校、就業方向、職業發展、深造方向。其實每一個維度的信息量都不少,包含的內容信息可以說是非常之大。且每一個維度上,並不是簡單的收集信息庫,還需要結合不同的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去分析,不然就真的成為了永恆,喪失參考價值啦。
  3. 專業層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社會,選擇一個實力強的要比選擇一個實力偏弱的,未來勝的幾率更大一些,並不是說百分之百一定獲得勝利。這裡面還有很多的因素,例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我們常說:

七分考,三分報。

七分考,滿老師幫不了你,但三分報,交給滿老師就行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