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簫聲牽動萬千愁緒

讀 《赤壁賦》的閒思

讀了赤壁賦,我彷彿隨作者的心情一起變化起伏,讀懂了他的一份自信,讀出來一種人生哲學,一種自我安慰,一種自己的釋懷。是的,人生就是這樣起起落落,何必在意一時的得失呢?

喜歡他高興的潑墨抒懷,真是神仙般的瀟灑,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那時是酒入愁腸,化作一縷清風,一彎明月,一種情思,一種愜意。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茫茫的江面,胸懷坦蕩,吐納浩然之氣,隨心所欲,讓人有種成仙的感覺,分不清是天上還是地上,作者的酒興大發,詩意盎然,情思泉湧,所有的熱愛一齊迸發。在現實中的塊壘被風吹散,被水溶解,真是快意啊!就像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一聲聲的破立就在水月中,堅持什麼,放棄什麼,怎麼面對現實,怎麼面對理想,自己是快刀斬亂麻,心中自然明朗!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這麼好的風月,忽然就掀起了心底的波瀾,是因為高興到了極點,就會想到沒有得到的東西,看似完美實則虛之,月缺就盼月圓。不能實現的理想是他的心頭之痛,月圓了就會有月缺,蒙上心頭的憂傷像月缺。這時候,兩個人一起開始以不同的形式傾訴,吹簫伴奏,好悲傷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怎麼這麼憂傷啊,好像心情跌落到低谷,不是知音不會有這樣的和諧。這時候只想靜靜地看著江水,將一腔熱血賦予流水與風月。我彷彿聽見了無聲的哭泣,什麼都是無聲的。不敢去想作者的臉色,不敢去沉浸在無聲的痛苦和慾念中。

如何譴懷呢?悲傷像是這朦朧的月色和這澄明的流水一樣,在夜裡被想起又漸漸地消失在夜裡。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想起了曹操,一代梟雄,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順流而東也,這是多麼大的聲勢,多麼強大的水軍,甚至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甚至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所有的戰爭都煙消雲散了,只留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真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所有的都是煙霧一樣,曾經也向往“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今安在哉”,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而你與我之共適,所有的疑惑都在辯論中得到解決,水與月,在變化著,又在不曾變化,我和自然也是永恆的,不用擔心會失去什麼。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唯物辯證主義。蘇軾表現得永遠是快樂曠達,樂觀豁達,跟這種人交談,你就沒有失意,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翩翩起舞,都能安然入睡睡,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

既白。

做一個樂觀的人,做一個找到自我的人,做一個有趣味有品質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是真情流露,不做作,不矯情,不違心,不隨波逐流。生活本來就是一場劇,需要不同的演員,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沒有必要做一個不快樂的自己,活著很大一部分就是要愛自己,然後才有能力愛這個世界,愛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