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凭什么问鼎天下

朱元璋农民出生,最终能够成为开国帝王,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纵观古代,能够从农民做到这个成绩的只有两位,第一位是汉高祖刘邦、其次便是朱元璋。话说这朱元璋从小非常的可怜,直到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才落得个一官半职,讨了一个老婆。朱元璋的这位发妻就是帮助他完成一统天下霸业的马皇后。

在元末三大枭雄决战时,朱元璋问了属下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到底是先攻打陈友谅呢?还是张士诚。刘基的答案朱元璋非常的满意,最终采取,取得了战胜陈友谅的胜利,紧接着就是横扫张士诚,仅用十个月时间就将苟延残喘的北元灭亡。接下来本人列举几件事情来充分的证明这位布衣皇帝的登基。

欲统天下,必灭陈张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凭什么问鼎天下

朱元璋是一位极具忍耐力的人

1360年,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的实力统统发展到顶峰。陈友谅占据长江上游,土地肥沃,兵强马壮,实力强悍,一时无二。然朱元璋以南京为中心,政治有序,民生富足,他的势力也渐渐与上游的陈友谅接壤,下游的张士诚,资金雄厚,杭州、绍兴等经济中心全部在张士诚的管辖区内。大战即将爆发,其中朱元璋所处位置最为尴尬。

上游有兵强马壮的陈友谅,下游有富足的张士诚,三人之间的战争一定是会从朱元璋与其他二人中的另一个人交战。况且三个人都在发展自己的地盘,朱元璋的手渐渐伸到了陈友谅与张士诚的地盘上,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想要一统天下,就一定要打败这两个强敌。朱元璋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可上有陈、下有张,自己被夹在中间,贸然出兵进攻一定会被另一个人偷袭后方的。

此时朱元璋的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部分人的意见为先攻打张士诚,这是为什么呢?李善长认为:张士诚虽富,可军纪涣散,比起陈友谅弱了不知多少,难道这天下还有避弱迎强的道理吗?他的这番话完全是说给刘基听的。原因是当时李善长说服了绝大多数的将领,以及谋士,一定要让朱元璋先去攻打张士诚,事后在徐徐谋取陈友谅。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凭什么问鼎天下

刘基是朱元璋手下最有先见之明的谋士,没有他的鼎力相助,朱元璋一统天下的日子可能还要很长时间

刘基却反驳道:陈友谅占据长江上游,发兵攻打上位,朝发昔至;且陈友谅自立大汉皇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陈氏一灭,然张士诚不就成了上位的囊中之物吗?

友谅据上游,且名号不正,宜先伐之,陈氏既灭,张氏为囊中物耳。

朱元璋内心中的分析与刘基恰恰相同,他与陈友谅张士诚勾心斗角多年,深知二人脾气秉性。陈友谅阴险狡诈用兵不畏险,只要张士诚与朱元璋投入全部兵力交战在一团时,不用多想,友谅的军队一定会等他们交战完前夕赶到收拾残局。这就是陈友谅的用兵特点,三人缠斗多年,朱元璋早已将三人的性格分析的彻彻底底。

张士诚与陈友谅则不同,他胆小怕事,总是不能把握时机。与陈友谅即使全部倾国出兵交战,相信他也不会派人来打探情报,简而言之,攻打陈友谅没有半点后顾之忧,攻打张士诚恐后方不保。陈友谅虽兵强马壮可他用兵一般,消灭张士诚后,依旧可以智取。朱元璋将自己心中所想讲出来后,大部分支持攻打张士诚的将领纷纷倒戈,李善长最终也无话可说,便也同意了刘基的意见。

计诱友谅,鄱阳大战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凭什么问鼎天下

陈友谅被朱元璋诱到鄱阳湖展开决战,最终以朱元璋胜告终,期间张士诚未动一兵一卒

率先攻打陈友谅的计划决定后,朱元璋选择让手下人立马开始准备。大将军徐达向朱元璋进言:此时张士诚在下游虎视眈眈,若逆流而上去攻打陈友谅胜率极地,希望上位思量之后再做打算。不料朱元璋笑呵呵的说:谁说我要去攻打陈友谅了,他现在可是皇帝,我是他的大敌,让康茂才去一封书信,他便会率大军亲至。

看着徐达听着有些迷糊,朱元璋接着说:如若陈友谅不来,我自当犒赏三军。如若陈友谅来你战不胜,我必杀你。徐达一脸严肃的说:只要他敢来,我定率军取胜。说完徐达便走出朱元璋的营帐,随之而来朱元璋营帐的人便是刚刚提到的康茂才。他指示康茂才写一份诈降信,陈友谅收到信件后,立刻率领大军赶来,准备要与康茂才里应外合取南京城。

不料这都是朱元璋提前设计好的,在陈友谅发展的巅峰时期,没有任何一个枭雄能够战胜他的水军。当时正值退潮,陈友谅只好让水军登陆,可远道而来的水军怎么可能打过朱元璋以逸待劳的陆军呢?首战朱元璋先拔头筹,陈友谅后悔不已的回到了都城,重新制作战船,以及让谋士算准了退潮的时间,选择在不退潮的时候发起总攻。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凭什么问鼎天下

上述的战役是著名的“龙湾战役”,朱元璋首战即胜,惹怒了陈友谅,最终成功的引来了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3年4月,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向朱元璋的经济重镇之一南昌杀来。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丝毫的慌张,反到大呼:徐达带领我军全部兵马赴鄱阳湖应战,一定要将陈友谅大军全部剿灭在鄱阳湖。他还派少数的兵马拦截了陈友谅的退路,这一战不是陈友谅被全部剿灭,就是朱元璋被消灭,这一战决定了天下的归属。

时年七月,朱元璋与陈友谅发动了一场浩瀚的水战,这次战役中,陈友谅占据着绝对了优势,不光是人员兵力上的优势,更有战船的优势。陈友谅将原本就巨大无比的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要一嘴吞下朱元璋的部队。可朱元璋认为这样的行为是陈友谅自掘坟墓,像鄱阳湖这样的湖面,原本就不宽阔,适合小型战船。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凭什么问鼎天下

鄱阳湖大战,空前绝古

陈友谅此举是想让自己的战船坚固无比,可这也让自己的战船行动缓慢。这若是在海上这样的战船是空前绝无仅有的,可以说不论与谁交战都能取胜。可若在鄱阳湖这种小地区估计也只有被朱元璋小型战船以速度优势取胜了吧!不过刚开始的陈友谅出动了很多人去划动战船,朱元璋没有想到如此庞大的战船竟然不失速度。可这也耗费了陈友谅不少的兵力。

朱元璋开始转用智取,他非常机智的喊来刘伯温,问刘伯温应该怎么办?刘伯温却对这如此庞大的战船丝毫没有害怕,直言告诉朱元璋:昔日周郎赤壁一把火烧了曹操百万大军的故事想必上位一定知晓。朱元璋一听便知道了刘伯温的意思,随后便让刘伯温算准了时机,一把火烧光了陈友谅的战船,陈友谅还想要逃跑,不料去路被拦截,只好冒险突围。

时年八月二十六日,陈友谅被迫突围,朱元璋提前料到,便让郭英提前设伏。果不其然陈友谅突围时,被一箭射中胸口,当场死亡。所属部队纷纷扔掉手中的兵器全部投降了朱元璋,当然这也是朱元璋意料之内的事情。此后,陈友谅生前所有领土尽数归朱元璋,当时的朱元璋可以说扫平天下指日可待。

实力大增,剑指士诚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凭什么问鼎天下

张士诚曾经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可地盘来的太容易让他忘记了本心,只顾享乐才导致的失败

朱元璋获得陈友谅领土以及人口后,实力大增,简单修整过后。1365年,朱元璋沿江而下,准备消灭江南地区的最后一个对手张士诚。张士诚曾拥有肥沃的土地两千里,拥有这些地盘后,他早已忘掉了当初的豪言壮志,而他的对手朱元璋正在虎视眈眈的盯着他的地盘。浩浩荡荡的大军沿江而下,发兵自然是朝发夕至。

时年十月,朱元璋对张士诚所统治地区发动了进攻,仅仅一年时间,朱元璋的大军就已经将张士诚的一半多的土地归为己有。此时的张士诚还是夜夜笙歌,导致手下很多人全部都离心离德。不过他直到最后朱元璋的大军已经快架到他的脖子上了,他才反应过来不应该这样,如果不反抗是不会满足朱元璋的贪心的。不过朱元璋若是与张士诚一样,他有生之年是不会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

平江被围困,当时的张士诚部是没有援军了,可以说是没有后援部队的,城中的粮草已经渐渐空虚。张士诚多次想要突围,可始终逃不出朱元璋的五指山。最终无奈的展开巷战,想要拔剑自杀的时候,朱元璋的大将徐达将其剑打落在地上,张士诚最终被朱元璋生擒。

张士诚被活捉了之后,天下再也没有人能和朱元璋抗衡。一年后,一统天下,开国建元。完成了屌丝逆袭高富帅。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凭什么问鼎天下

总结:

朱元璋能够成功的原因,与其机敏的头脑,驭下的方法脱不了干系。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之前还是一个农民,他能够完成逆袭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他成为了天下三大枭雄之一,他拥有了能够争夺天下的资本,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不光指他的带兵打仗能力,带兵有徐达,汤和参谋有李善长、刘基,他的执政手段也超过了张士诚与陈友谅,在诱敌深入、强势弱势、分析战情这三大块方面,陈友谅与朱元璋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手,可张士诚说实话他的结局只有灭亡。朱元璋通过鄱阳湖一战取得了胜利,等待张士诚的只要一个结局,那便是灭亡。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