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憑什麼問鼎天下

朱元璋農民出生,最終能夠成為開國帝王,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縱觀古代,能夠從農民做到這個成績的只有兩位,第一位是漢高祖劉邦、其次便是朱元璋。話說這朱元璋從小非常的可憐,直到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後,才落得個一官半職,討了一個老婆。朱元璋的這位髮妻就是幫助他完成一統天下霸業的馬皇后。

在元末三大梟雄決戰時,朱元璋問了屬下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到底是先攻打陳友諒呢?還是張士誠。劉基的答案朱元璋非常的滿意,最終採取,取得了戰勝陳友諒的勝利,緊接著就是橫掃張士誠,僅用十個月時間就將苟延殘喘的北元滅亡。接下來本人列舉幾件事情來充分的證明這位布衣皇帝的登基。

欲統天下,必滅陳張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憑什麼問鼎天下

朱元璋是一位極具忍耐力的人

1360年,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的實力統統發展到頂峰。陳友諒佔據長江上游,土地肥沃,兵強馬壯,實力強悍,一時無二。然朱元璋以南京為中心,政治有序,民生富足,他的勢力也漸漸與上游的陳友諒接壤,下游的張士誠,資金雄厚,杭州、紹興等經濟中心全部在張士誠的管轄區內。大戰即將爆發,其中朱元璋所處位置最為尷尬。

上游有兵強馬壯的陳友諒,下游有富足的張士誠,三人之間的戰爭一定是會從朱元璋與其他二人中的另一個人交戰。況且三個人都在發展自己的地盤,朱元璋的手漸漸伸到了陳友諒與張士誠的地盤上,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想要一統天下,就一定要打敗這兩個強敵。朱元璋何嘗不知這個道理,可上有陳、下有張,自己被夾在中間,貿然出兵進攻一定會被另一個人偷襲後方的。

此時朱元璋的內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大部分人的意見為先攻打張士誠,這是為什麼呢?李善長認為:張士誠雖富,可軍紀渙散,比起陳友諒弱了不知多少,難道這天下還有避弱迎強的道理嗎?他的這番話完全是說給劉基聽的。原因是當時李善長說服了絕大多數的將領,以及謀士,一定要讓朱元璋先去攻打張士誠,事後在徐徐謀取陳友諒。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憑什麼問鼎天下

劉基是朱元璋手下最有先見之明的謀士,沒有他的鼎力相助,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日子可能還要很長時間

劉基卻反駁道:陳友諒佔據長江上游,發兵攻打上位,朝發昔至;且陳友諒自立大漢皇帝,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陳氏一滅,然張士誠不就成了上位的囊中之物嗎?

友諒據上游,且名號不正,宜先伐之,陳氏既滅,張氏為囊中物耳。

朱元璋內心中的分析與劉基恰恰相同,他與陳友諒張士誠勾心鬥角多年,深知二人脾氣秉性。陳友諒陰險狡詐用兵不畏險,只要張士誠與朱元璋投入全部兵力交戰在一團時,不用多想,友諒的軍隊一定會等他們交戰完前夕趕到收拾殘局。這就是陳友諒的用兵特點,三人纏鬥多年,朱元璋早已將三人的性格分析的徹徹底底。

張士誠與陳友諒則不同,他膽小怕事,總是不能把握時機。與陳友諒即使全部傾國出兵交戰,相信他也不會派人來打探情報,簡而言之,攻打陳友諒沒有半點後顧之憂,攻打張士誠恐後方不保。陳友諒雖兵強馬壯可他用兵一般,消滅張士誠後,依舊可以智取。朱元璋將自己心中所想講出來後,大部分支持攻打張士誠的將領紛紛倒戈,李善長最終也無話可說,便也同意了劉基的意見。

計誘友諒,鄱陽大戰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憑什麼問鼎天下

陳友諒被朱元璋誘到鄱陽湖展開決戰,最終以朱元璋勝告終,期間張士誠未動一兵一卒

率先攻打陳友諒的計劃決定後,朱元璋選擇讓手下人立馬開始準備。大將軍徐達向朱元璋進言:此時張士誠在下游虎視眈眈,若逆流而上去攻打陳友諒勝率極地,希望上位思量之後再做打算。不料朱元璋笑呵呵的說:誰說我要去攻打陳友諒了,他現在可是皇帝,我是他的大敵,讓康茂才去一封書信,他便會率大軍親至。

看著徐達聽著有些迷糊,朱元璋接著說:如若陳友諒不來,我自當犒賞三軍。如若陳友諒來你戰不勝,我必殺你。徐達一臉嚴肅的說:只要他敢來,我定率軍取勝。說完徐達便走出朱元璋的營帳,隨之而來朱元璋營帳的人便是剛剛提到的康茂才。他指示康茂才寫一份詐降信,陳友諒收到信件後,立刻率領大軍趕來,準備要與康茂才裡應外合取南京城。

不料這都是朱元璋提前設計好的,在陳友諒發展的巔峰時期,沒有任何一個梟雄能夠戰勝他的水軍。當時正值退潮,陳友諒只好讓水軍登陸,可遠道而來的水軍怎麼可能打過朱元璋以逸待勞的陸軍呢?首戰朱元璋先拔頭籌,陳友諒後悔不已的回到了都城,重新制作戰船,以及讓謀士算準了退潮的時間,選擇在不退潮的時候發起總攻。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憑什麼問鼎天下

上述的戰役是著名的“龍灣戰役”,朱元璋首戰即勝,惹怒了陳友諒,最終成功的引來了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

1363年4月,陳友諒率領六十萬大軍向朱元璋的經濟重鎮之一南昌殺來。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後,並沒有絲毫的慌張,反到大呼:徐達帶領我軍全部兵馬赴鄱陽湖應戰,一定要將陳友諒大軍全部剿滅在鄱陽湖。他還派少數的兵馬攔截了陳友諒的退路,這一戰不是陳友諒被全部剿滅,就是朱元璋被消滅,這一戰決定了天下的歸屬。

時年七月,朱元璋與陳友諒發動了一場浩瀚的水戰,這次戰役中,陳友諒佔據著絕對了優勢,不光是人員兵力上的優勢,更有戰船的優勢。陳友諒將原本就巨大無比的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要一嘴吞下朱元璋的部隊。可朱元璋認為這樣的行為是陳友諒自掘墳墓,像鄱陽湖這樣的湖面,原本就不寬闊,適合小型戰船。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憑什麼問鼎天下

鄱陽湖大戰,空前絕古

陳友諒此舉是想讓自己的戰船堅固無比,可這也讓自己的戰船行動緩慢。這若是在海上這樣的戰船是空前絕無僅有的,可以說不論與誰交戰都能取勝。可若在鄱陽湖這種小地區估計也只有被朱元璋小型戰船以速度優勢取勝了吧!不過剛開始的陳友諒出動了很多人去划動戰船,朱元璋沒有想到如此龐大的戰船竟然不失速度。可這也耗費了陳友諒不少的兵力。

朱元璋開始轉用智取,他非常機智的喊來劉伯溫,問劉伯溫應該怎麼辦?劉伯溫卻對這如此龐大的戰船絲毫沒有害怕,直言告訴朱元璋:昔日周郎赤壁一把火燒了曹操百萬大軍的故事想必上位一定知曉。朱元璋一聽便知道了劉伯溫的意思,隨後便讓劉伯溫算準了時機,一把火燒光了陳友諒的戰船,陳友諒還想要逃跑,不料去路被攔截,只好冒險突圍。

時年八月二十六日,陳友諒被迫突圍,朱元璋提前料到,便讓郭英提前設伏。果不其然陳友諒突圍時,被一箭射中胸口,當場死亡。所屬部隊紛紛扔掉手中的兵器全部投降了朱元璋,當然這也是朱元璋意料之內的事情。此後,陳友諒生前所有領土盡數歸朱元璋,當時的朱元璋可以說掃平天下指日可待。

實力大增,劍指士誠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憑什麼問鼎天下

張士誠曾經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人,可地盤來的太容易讓他忘記了本心,只顧享樂才導致的失敗

朱元璋獲得陳友諒領土以及人口後,實力大增,簡單修整過後。1365年,朱元璋沿江而下,準備消滅江南地區的最後一個對手張士誠。張士誠曾擁有肥沃的土地兩千裡,擁有這些地盤後,他早已忘掉了當初的豪言壯志,而他的對手朱元璋正在虎視眈眈的盯著他的地盤。浩浩蕩蕩的大軍沿江而下,發兵自然是朝發夕至。

時年十月,朱元璋對張士誠所統治地區發動了進攻,僅僅一年時間,朱元璋的大軍就已經將張士誠的一半多的土地歸為己有。此時的張士誠還是夜夜笙歌,導致手下很多人全部都離心離德。不過他直到最後朱元璋的大軍已經快架到他的脖子上了,他才反應過來不應該這樣,如果不反抗是不會滿足朱元璋的貪心的。不過朱元璋若是與張士誠一樣,他有生之年是不會成為一統天下的皇帝。

平江被圍困,當時的張士誠部是沒有援軍了,可以說是沒有後援部隊的,城中的糧草已經漸漸空虛。張士誠多次想要突圍,可始終逃不出朱元璋的五指山。最終無奈的展開巷戰,想要拔劍自殺的時候,朱元璋的大將徐達將其劍打落在地上,張士誠最終被朱元璋生擒。

張士誠被活捉了之後,天下再也沒有人能和朱元璋抗衡。一年後,一統天下,開國建元。完成了屌絲逆襲高富帥。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憑什麼問鼎天下

總結:

朱元璋能夠成功的原因,與其機敏的頭腦,馭下的方法脫不了干係。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之前還是一個農民,他能夠完成逆襲這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首先他成為了天下三大梟雄之一,他擁有了能夠爭奪天下的資本,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這不光指他的帶兵打仗能力,帶兵有徐達,湯和參謀有李善長、劉基,他的執政手段也超過了張士誠與陳友諒,在誘敵深入、強勢弱勢、分析戰情這三大塊方面,陳友諒與朱元璋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對手,可張士誠說實話他的結局只有滅亡。朱元璋通過鄱陽湖一戰取得了勝利,等待張士誠的只要一個結局,那便是滅亡。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