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英雄與悲劇齊出的時代,悲劇才是主旋律

導語:世人皆知亂世出英雄,卻很少有人注意到亂世也易出悲劇。南北朝–一個繼三國之後最大的亂世​,彼時群雄逐鹿,軍閥混戰,政權朝夕可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悲劇也不只存在於底層人民之中,那看似高高在上的皇宮裡也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一幕幕悲劇。其中緣由,用兩個字便可完全概括–權力。為了得到權力,父子可以相殘,兄弟也可以反目,所謂的親情在權力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巧合的是,有一句很相似的話,被同一個朝代的兩個人說過,而這句話也正是對這個混亂時代裡的宮廷悲劇最貼切的描述–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群雄逐鹿,英雄與悲劇齊出的時代,悲劇才是主旋律

南宋版圖

南朝劉宋建立

自司馬家族於公元266年建立西晉並勉強統一中原後,不到36年,全國又陷入了分裂的局面。正在此時,未來南北朝的劉宋太祖–劉裕趁亂崛起。隨後在幾十年時間裡平定了南方各大割據勢力,並於公元420年廢晉帝后自立,改國號為"宋",自稱宋武帝。而本文要說的這二人之一便是這南朝劉宋第五位皇帝劉駿之子–劉子鸞。

群雄逐鹿,英雄與悲劇齊出的時代,悲劇才是主旋律

劉裕

宋孝武帝寵愛劉子鸞遭長子妒恨

提到劉子鸞,那麼就不得不提其母殷淑儀。劉子鸞後來之所以遭遇悲劇,與其母也有或多或少的關係。其時,殷淑儀在生下劉子鸞後,便十分喜愛,因此也對他寵愛有加。而殷淑儀又是宋孝武帝劉駿的堂妹兼妻子,因此,殷淑儀對於劉子鸞的喜愛也使得劉駿對於這個兒子也是寵愛有加。然而,此舉卻是將劉子鸞推向了絕境,畢竟劉駿的兒子不只一個,劉子鸞也僅僅是他幾十個兒子裡排在第八位的那個。看到父親如此寵愛殷淑儀和劉子鸞,長子劉子業心中妒意愈發強烈。而劉駿對於自己這個長子也是極為了解,曾經多次想要廢掉其太子之位,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得成功。此事也愈發增長了劉子業對於權力的渴望,以及對於殷淑儀母子的恨意。

群雄逐鹿,英雄與悲劇齊出的時代,悲劇才是主旋律

劉子鸞

劉子業即位,賜死劉子鸞

公元464年,宋孝武帝去世,劉子業如願以償得到帝位,稱宋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後,對於自己的真實性情再也不加掩飾,尤其是對於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劉子鸞。公元465年,劉子業對劉子鸞進行了一系列報復,先是將其貶為庶人,之後又派人將這個弟弟賜死,而劉子鸞臨死時才年僅十歲。在將死之際,劉子鸞對他短暫的人生以及最後的悲劇做了一個總結:"願後身不再生帝王家!"

劉子鸞死後,宋前廢帝劉子業還對殷淑儀的另外幾個子女也進行報復。此後,宋前廢帝愈發荒淫暴虐,不斷對自己的同宗兄弟和長輩下手,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不僅如此,他還廣納嬪妃,不顧倫理,淫亂後宮,整個皇宮烏煙瘴氣。宋前廢帝也因此被列為史上最荒淫暴虐的皇帝之一。那劉子業的統治是如何被終結的呢?這裡就要提到一個人,劉彧。

群雄逐鹿,英雄與悲劇齊出的時代,悲劇才是主旋律

劉子業

劉彧不堪逼迫,遂殺劉子業篡位

劉彧是劉子業的同父異母,然而卻因為母親早死,所以很早就被劉子業的母親帶在身邊教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劉子業沒有第一時間殺他。雖然沒殺劉彧,但是並不代表就信任他,因此劉彧一直被軟禁在宮中,當豬一樣對待。劉彧忍無可忍,於是殺掉劉子業篡位,稱宋明帝。劉彧稱帝后,還為劉子鸞等殷淑儀膝下子女平反,但是他稱帝后的暴虐,比之劉子業有過之而無不及。最不可思議的是,劉彧還是一個飽讀詩書,詩詞書法都是一絕的大家。

群雄逐鹿,英雄與悲劇齊出的時代,悲劇才是主旋律

劉彧

劉昱被殺,蕭道成擁劉準為帝

除劉子鸞以外,還有一人也說了一句和他臨死前所說相似的話:願生生世世再不生於帝王家"。此人即是劉宋末代皇帝劉準。

劉宋末期,各地叛亂不止,蕭道成趁此機會屢立戰功,一路升任至中領軍將軍。後遇皇室相殘,朝廷實權逐漸集於蕭道成一身,並於公元476年,升任宰相。次年六月,忽有一日,宋後廢帝劉昱闖入蕭道成家中,用骨箭射中其肚臍。事後蕭道成心中一陣後怕,於是迅速組織人手,準備殺死劉昱,然而還未等他動手,劉昱就被其侍從殺掉了。蕭道成聽聞此事,當即策馬奔向宮中,擁安成王劉準為帝,稱宋順帝。

群雄逐鹿,英雄與悲劇齊出的時代,悲劇才是主旋律

劉準

劉準在歷史上為宋明帝之子,然而宋明帝劉彧據傳並無性功能,因此劉準實為桂陽王之子。那麼既然宋明帝無性功能,為何卻又十二個兒子呢?此事說來也荒唐,這十二個兒子其實無一是其子嗣,均為他人之子。其時,劉彧知道自己無性功能,於是為了有兒子,他將宗室之內懷孕的女子接到宮中,一旦生產,若是兒子,則去母留子,劉彧後來的十二個兒子便是這麼來的。

蕭道成意圖篡位,劉準禪位

劉準即位之時方才11歲,然其雖然名為皇帝,卻無實權,整個朝廷被蕭道成一手遮天。劉準即位後不久,便封了蕭道成為相國、齊王。此時的蕭道成勢力更勝以往,名為相國,權力卻無皇帝無異。

人一旦有了權力,野心自然也會隨之膨脹。蕭道成在劉準在位期間逐漸不滿足於只做臣子,而是想做皇帝。在宋順帝即位兩年後蕭道成便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了,於是要求劉準禪位,並派遣部將進宮逼迫。最後劉準無奈之下只得禪位,並說出了那句和劉子鸞所說極其相似的話:"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一句話道盡了封建時代殘酷的宮廷政治鬥爭的殘酷。

群雄逐鹿,英雄與悲劇齊出的時代,悲劇才是主旋律

蕭道成

蕭道成即位,劉準身死

蕭道成即位後,改國號為齊,稱齊高帝。此後君臣顛倒,劉準被封為汝陰王。一個多月後便被手下殺害,彼時,劉準年僅十三歲。

自此劉宋落幕,南齊初啟。

蕭道成即位後,一改劉宋時期的暴虐風氣,革除了前朝的諸多暴政,還減免賦役,關注底層人民,並且大力推廣儒學,廣招賢才,整頓朝綱,相較於劉宋殘暴糜爛的風氣,可謂是賢明非常。然而賢明的君主並不多見,往往只是曇花一現,為這個悲慘的世界帶來一縷陽光,不久之後又會被烏雲遮蔽。世界仍是以壓迫和死亡為主旋律。

群雄逐鹿,英雄與悲劇齊出的時代,悲劇才是主旋律

南齊版圖

結語:朝代的更迭往往意味著流血和死亡,皇宮裡尤為殘酷。權力的誘惑讓所有人為之傾倒,不惜殺死一切能夠威脅自己地位的人。皇宮就彷彿一個修羅地獄,在權力的驅使下,斷絕親情,不顧人倫,只為登上那隻被鮮血澆灌的黃金椅。劉子鸞和劉準說的那句:願生生世世再不生於帝王家,十分貼切的表達了對於宮廷鬥爭的控訴。尤其是在南北朝那種亂世下,這種控訴更為強烈,往往不到幾年便會出現子弒父,弟弒兄的場景,人類的倫理道德被甩到了九霄雲外,著實令人嘆息不已。亂世,亂世!雖出英雄,然英雄極少,唯有悲劇和死亡不斷徘徊其中,令人一旦進入其中,便感覺無比壓抑沉悶,時刻想逃離而出。

參考文獻:

饒宗頤:《魏晉南北朝敦煌文獻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