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秦久矣,群雄逐鹿,項羽為何稱霸王而不稱皇帝?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古以來,打著解救天下百姓於苦難中的反抗者,無不是為了成就自己的帝王之業。當然,也可以說是反抗者志存高遠,胸懷天下蒼生。

項羽一直以來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比起劉邦陰險狡猾的嘴臉,項羽則是一個敢作敢為的漢子。有的人說項羽敗於劉邦,自刎烏江屬實是可惜,我到是不以為然。

天下苦秦久矣,群雄逐鹿,項羽為何稱霸王而不稱皇帝?

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自稱皇帝。嬴政的願望是天下可以傳承二世三世乃至萬世,自己理所當然的就是始皇帝。可惜的是,堂堂大秦帝國僅傳承了兩世就灰飛煙滅了,實在令人嘆息。

秦朝二世皇帝胡亥,性情頑劣,荒淫無道,再加上丞相趙高的獨斷專權,致使朝政荒廢,造成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於是天下群雄並起,共同反抗秦朝的暴政。

在抗擊秦朝的義軍中,項羽脫穎而出,率領各路諸侯對抗秦軍。為了師出有名,各路諸侯共同以楚懷王為尊。楚懷王與各路諸侯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咸陽是秦朝的都城,先佔領咸陽的人自然會在天下間樹立起很高威望,更何況咸陽城內存有秦朝大量的財物,是兵家必爭之地。

天下苦秦久矣,群雄逐鹿,項羽為何稱霸王而不稱皇帝?

項羽的戰略是先擊潰秦軍,再入咸陽。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決定十分正確。依照當時的形式,打敗秦軍主力,項羽就會成為最有實力的一路諸侯,而且會名震天下。劉邦糧少兵寡,自知實力不濟,所以投機取巧,趁秦軍與項羽相持的時候長驅直入咸陽城。到了咸陽,劉邦分文不取,還與百姓約法三章,為的就是抬高自己的聲望。項羽務實,劉邦弄虛,方法不同,但是都很聰明。

誰手裡握有重兵,誰就能成為天下之主。鉅鹿之上,面對秦軍主力,各路諸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寸步不敢前行。只有項羽率領的一支幾千人的人馬衝下山去與秦軍激戰。項羽臨危不亂,沉著指揮,一馬當先,士兵們各個浴血奮戰,把敵人打的潰不成軍,丟盔棄甲而逃。各路諸侯見狀,皆嚇出一身冷汗,馬上向項羽稱臣。

天下苦秦久矣,群雄逐鹿,項羽為何稱霸王而不稱皇帝?

鉅鹿之戰,項羽粉碎了秦軍主力,這時天下已經沒有人能夠與他抗衡了。劉邦雖然先進入了咸陽城,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項羽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消滅劉邦,可以說是輕而易舉之事,誰知道後面竟發生了轉變。

張良曾經救過項羽的叔叔項伯的命,為了報恩,項伯連夜去向張良通風報信。張良沒有離開劉邦逃跑,反而向劉邦說出了秘密,這就有了後來的鴻門宴。

首先,項羽聽了叔叔項伯私會張良的事,並且還要為劉邦求情,沒有怪罪叔叔洩露軍情,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如果換一個人,必定先殺了叔叔項伯,然後連夜偷襲劉邦,不給劉邦任何喘息的機會。項羽沒有這麼做,婦人之仁,錯失良機。

天下苦秦久矣,群雄逐鹿,項羽為何稱霸王而不稱皇帝?

其次,鴻門宴上,謀士范增多次示意項羽殺了劉邦,項羽不為所動,被劉邦的花言巧語所迷惑,最後任由劉邦逃跑而視而不見。項羽養虎為患,這又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最後,秦朝已亡,項羽分封諸侯,竟然給自己封了一塊極大的領土,自稱為西楚霸王,這真是荒謬絕倫。

天下已盡收囊中,項羽不仿照秦始皇稱帝,建立千秋偉業,這是多麼可笑啊!劉邦自幼不學無術,但是喜歡結交朋友,擅於籠絡人心,政治手腕極其成熟,所以最後成功的必然是劉邦而不是項羽。項羽,說來說去,戰場上再能征善戰,無往不勝,也不過是一個神武的將軍,而不是一個英明的統治者。換句話說,項羽就是匹夫之勇,不足以謀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