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問鼎”一詞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莊王,還有這樣一段歷史故事

西周時期,身處南方的楚國普遍被認為是蠻夷之地,其實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華夏族後裔。到了春秋時期,楚國勢力開始強大。而楚莊王熊侶更是讓楚國呈現霸業之勢。

原來“問鼎”一詞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莊王,還有這樣一段歷史故事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出征塑像

楚莊王剛繼位的時候,整天忙於淫樂,不管朝政,把持大權的是權臣鬥越椒。很多忠臣看不慣楚莊王的這種行為,認為繼續這樣下去,楚國非亡國不可!很多人冒死勸諫,希望大王能夠覺悟,其實楚莊王內心裡什麼都明白,但他依舊整日歌舞女色。把很多人都給矇蔽了,一些人還覺得楚國沒希望了,其他諸侯國也由於楚莊王的這些行為不再把楚國當做一個大國看待。就這樣,整整三年過去了,有一天,楚莊王突然大變活人,開始勵精圖治起來,每天不再只顧享樂了,還把他寵愛的妃子打入了冷宮。他用了三年的時間看清楚了朝中大臣的真面目,他處死了很多的小人和姦臣,並大量任用提拔賢臣,最終讓楚國迅速壯大了起來。當朝人都說楚莊王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這一年楚莊王23歲。

原來“問鼎”一詞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莊王,還有這樣一段歷史故事

當朝人都說楚莊王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公元前606年,28歲的楚莊王以追討陸渾(今河南省嵩縣北部)戎族為由,一路打到了周都洛邑附近,最終將陸渾之戎打敗,由於戰事剛結束,有些疲倦,故就在周疆之內安營紮寨,起舞練兵。正好也向周天子展示一下當前楚國的威風。這可把早已權微勢單的周定王姬瑜嚇了個半死,他生怕這個“南蠻”做出不利於自己的事情來。於是趕緊派大夫王孫滿以慰問軍隊為名到楚營探聽一下楚莊王到底有何企圖。

原來“問鼎”一詞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莊王,還有這樣一段歷史故事

王孫滿到了楚莊王的營地後與之交談了起來,誰料楚莊王居然提到了周王室藏著的“九鼎”,還打聽九鼎的重量。這個九鼎是國家王權的象徵。楚莊王這麼問,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奪取周朝的天下。王孫滿一下就明白了過來。

原來“問鼎”一詞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莊王,還有這樣一段歷史故事

大禹鑄九鼎,楚莊王染指

但由於這時候的楚國勢力正盛,而周王室早已經不是400多年前的時候了,故王孫滿不敢輕易得罪楚莊王,說話可要小心,不然隨時可能沒命。但這位周朝大夫也不是等閒之輩,他不緊不慢地對楚莊王說:“九鼎不過是一種象徵而已,但不能決定什麼,誰有德行誰才真正擁有天下,從前夏朝有德的時候,把天下九州上交的青銅鑄成九鼎,上面鑄有鬼神風物,保佑民眾不受壞人的迫害。夏桀昏亂,結果商朝滅夏,鼎被遷到了商朝,商王的德行保佑了商場立國近六百年。到商紂王暴虐,武王又滅了商朝,鼎又遷到了周朝。如果有德,鼎即便很小,那也很重;如果奸邪昏亂,鼎即便很大,那也很輕。上天把鼎賜給有德的人,都是有一定期限的。周成王姬誦把鼎遷到了洛陽,這樣的結果是,鼎在周朝要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上天命定的。現在周朝的德行雖然有些衰減,但天命並沒有改變,這九鼎的輕重,還是不必打聽了。”

原來“問鼎”一詞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莊王,還有這樣一段歷史故事

誰知道楚莊王聽後哈哈大笑,並自負的說出了一句讓王孫滿非常吃驚的話來:“九鼎本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楚國完全可以用自己國家的青銅鑄造一個九鼎。”

原來“問鼎”一詞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莊王,還有這樣一段歷史故事

儘管楚莊王此刻對周朝使臣口出狂言,但楚莊王自己也明白,此時自己如果取代周天子的位置,那麼必然遭到其他諸侯國的群起而攻之,可以說時機還不成熟,為了防止引起天下諸侯們的強烈不滿而導致最後的惹火燒身,於是楚莊王主動撤兵班師回國。

原來“問鼎”一詞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莊王,還有這樣一段歷史故事

但他問鼎輕重的事實,已經標誌著楚國進入了一個空前強盛的時代,實際上他們已經有了支配中原局勢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