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慷慨解囊私發軍餉,司馬懿冷酷無情拒授冬衣,究竟誰更高明?

談歷史,有一個話題是繞不開的,那就是皇權。但是皇上真的這麼好當麼?真的可以無憂無慮什麼都不想麼?那您可就想錯了,除了個別缺心眼的亡國之君,大多數皇帝活的其實戰戰兢兢,需要防外戚、防宦官、防大臣甚至要防太子。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個人人羨豔的位置給了他們巨大榮耀的同時也有著無盡的風險。

曹彬慷慨解囊私發軍餉,司馬懿冷酷無情拒授冬衣,究竟誰更高明?

那麼今天我們就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一下,什麼人對皇權的危害最大,他們需要怎麼做才能自保呢?

反方選手:北宋第一良將曹彬

看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質疑,兩宋名將如雲,怎麼能扯上曹彬呢?

請注意,首先我說的是北宋,北宋無名將,南宋無名相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相比較南宋的岳飛、韓世忠等,北宋將領確實乏善可陳;其次我們說的是良將,而不是“名將”或者“猛將”,故潘美、狄青等勇冠三軍之輩也不在考慮之列。

曹彬慷慨解囊私發軍餉,司馬懿冷酷無情拒授冬衣,究竟誰更高明?

曹彬此人,可算是典型的高富帥,從抓周開始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史書記載他的父親是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週歲時父母以百玩之具羅於席,觀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須取一印,他無所視。戈和印就不用解釋了,俎豆是古代的祭祀用品,也就是說曹彬從小就註定既要當官又能掌兵,光宗耀祖。

曹彬為人中正畏謹,他曾同趙匡胤一起在後周為官,兩人之間很早就已經有了交情。趙匡胤建立宋朝當皇帝后,曹彬卻故意疏遠,搞得趙匡胤很是鬱悶,於是不解的問到:“我疇昔常欲親汝,汝何故疏我?”曹彬回答說,我是周室的近親,又忝任宮內職務,端正做官,尚害怕有過失,哪裡敢妄自交結呢?從此以後趙匡胤更加器重曹彬,他的官也越做越大。

當時的北宋地盤很小,只有長江以北,南邊還是南唐、南漢等地方割據政權統治。曹彬奉命帶領大軍征討南唐,趙匡胤知道他忠厚仁愛,害怕鎮不住將士,於是賜予他尚方寶劍一把,告訴他只要有不聽話的不需要彙報,直接斬就是。

這相當於玩遊戲開外掛啊,換了旁人肯定要好好作威作福狐假虎威一把,然而曹彬卻更加謹小慎微,即將攻破南唐都城金陵前夕,由於害怕士兵屠城,他裝病躺在床上,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手下將領看到主帥如此都嚇了一跳,紛紛前來慰問。曹彬有氣無力的說,我這是心病啊,想到城破後慘遭屠戮的百姓我就難受,你們答應我不要亂搞,我的病就能好。

曹彬慷慨解囊私發軍餉,司馬懿冷酷無情拒授冬衣,究竟誰更高明?

將軍們這才知道怎麼回事,想不答應也不行啊,看看帳上掛的那把尚方寶劍,還是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了。於是金陵城避免了一次浩劫,而這都要歸功於有著一顆博愛之心的曹彬。有權決不亂用,清正並且愛民,這就是北宋第一良將曹彬的風範。

這樣的人今天為何會成反面教材呢?說到底就是他太過仁愛了。

當時的宋朝邊境和契丹建立的遼國接壤,雙方兵伐不斷,駐守邊塞的士兵很苦,有鑑於此,朝廷特撥付月頭銀勞軍,上念征戍勞苦,月賜緣邊士卒白金,軍中謂之『月頭銀』。可是剋扣軍餉一事自古有之,這些錢有多少能到士兵手裡就沒人知道了。反正當時的現實是,雖然朝廷照顧,士兵們仍然過的很清苦,飢一頓飽一頓。愛兵如子的曹彬看到這種景象,心疼得很,拿出了割肉飼虎的精神,自掏腰包給士兵們發軍餉,以緩解大家的窘迫。多好的一件事啊,放到今天那是能上中國好人榜的,可是別忘了這是封建社會,軍隊可不是你曹彬私人的,而是皇上的。你拿錢給士兵花幾個意思?收買軍心,意圖謀反麼?

曹彬慷慨解囊私發軍餉,司馬懿冷酷無情拒授冬衣,究竟誰更高明?

果然很快,就有個小人彌德超參了他一本,樞使密曹彬秉政歲久,能得士眾心。臣適從塞上來,戍卒皆言月頭銀皆曹公所致,微曹公,我輩當餒死矣!

乖乖,這話字字誅心,士兵都認為錢是曹彬給的,按照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道理,皇上您這位置恐怕不穩了。當時的皇帝是宋太宗趙光義,看到這份奏摺勃然大怒,要不是朝中大臣郭贄冒死上諫,差點就要斬了曹彬。

正方選手:老奸巨猾司馬懿

司馬懿在裝瘋賣傻,篡魏自立以前,一直是魏國的掌兵重臣,不管是諸葛亮的北伐還是遼東公孫淵的反叛,都是靠司馬懿前去抵擋。

曹彬慷慨解囊私發軍餉,司馬懿冷酷無情拒授冬衣,究竟誰更高明?

別看三國演義中把司馬懿描寫的傻傻的,其實那只是和被神話了的諸葛亮比,歷史上的司馬懿絕對是一代人傑,有心計,懂隱忍,不然也就不可能成為西晉的實際開國者。

在平定了遼東公孫淵的叛亂後,時間已經進入寒冬,東北的冬天大家都懂的,凍死人不償命。更何況在那個缺衣少糧還沒有暖氣的古代。當時軍中倉庫裡,存著許多過冬的衣物,將領們紛紛求情,請求主帥司馬懿看在士兵快凍死的份上,把這些冬衣給大家分了。可是司馬懿嚴詞拒絕: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東西都是皇上的,作為臣子的我怎麼敢私自施捨呢?

狠不狠?真狠!那麼高不高呢?不得不說,相比較曹彬,司馬懿高出了不止一個檔次,他可能不是一個好統帥,但絕對是一個稱職的臣子,他懂得規則,所以他最終走向了成功,即使這個成功不那麼光彩。

以史為鑑,我們能學到什麼

中國上下五千年,早就沒有什麼新鮮事,曹彬的錯誤不在別的,純粹就是讀書少。

話說好多年以前,孔子打算去看看最喜歡的學生子路,當時的子路已經當了縣長,縣裡鬧饑荒,子路本著仁愛之心,不經請示就開倉賑糧,百姓們感激不盡。孔子聽到後勃然大怒,訓斥子路到:你怎麼如此糊塗,只有天子才有資格放賑救災,你搶先做了,百姓會感激誰呢?你這是收買民心,與君爭利,此乃官場大忌啊!

曹彬慷慨解囊私發軍餉,司馬懿冷酷無情拒授冬衣,究竟誰更高明?

可惜,曹彬一定沒看過這個故事,這就是不學歷史的壞處。

有些東西,別人知道,但不一定會說,而你自己,很可能一輩子都悟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