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千古詞帝」的亡國時刻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千古詞帝”的亡國時刻

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趙匡胤派兵滅掉了南漢。南唐後主李煜非常害怕,主動去除了國號“唐”,改稱“江南國主”,並派遣他的弟弟鄭王李從善去宋朝朝貢。宋太祖扣留了李從善,第二年,封李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並在京城賞賜宅院,暗示李煜入京投降。

幾乎是同時,有商人告密,宋軍在荊南建造戰艦千艘,並請求派人秘密焚燒宋軍的戰船,李煜哪裡敢答應。

李煜派李從善去宋朝,本是試探。結果宋朝接受了南唐低聲下氣的納貢和後主屈辱的自降身份,但並沒有停止進兵的準備工作。李煜憂心如焚,為兄弟擔心,更為國事憂愁,但他除了宴飲悲歌,卻也沒有半點辦法。

開寶六年(973年),南唐內史舍人潘佑感到國運衰弱,極力勸諫李煜,提議讓李平擔任尚書令,大臣徐鉉、張洎說“李平妖言惑眾,煽動潘佑犯上”,李煜就派人抓捕他們,潘佑在家中自殺,李平也自縊於獄中。

李從善給李煜送來一封信,說大將林仁肇有心謀反,已暗中和宋朝勾結。李煜深信不疑,派人毒死了林仁肇。其實這是趙匡胤的反間計,李從善糊里糊塗地做了敵人的棋子,李煜也不加分辨,貿然殺人,自毀長城。

後來,李從善在宋太祖的逼迫下寫信勸說李煜進京朝見天子。這次李煜表現強硬,他沒有回信,反而上表,請求太祖放李從善歸國,趙匡胤當然不會答應。

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先後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為由,召李煜進京,李煜託病不從,他說:“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廟,想不到竟會這樣,事既至此,唯死而已”。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千古詞帝”的亡國時刻

太祖就派穎州團練使曹翰兵出江陵,又派宣徽南院使曹彬隨後出兵,水陸並進。李煜招募兵卒,委任皇甫繼勳統領兵馬,全力禦敵,因強弱懸殊,兵敗如山,沒過多久,宋軍就打到了金陵城南十里。

國家危在旦夕,李煜卻毫無鬥志,他沉溺在佛法之中,每天沐浴更衣,焚香禮拜,希望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這一天,他在吟詩作詞、參禪禮佛之餘,罕見地登上了金陵城樓,因為自從開戰以來,他最寵幸的大臣張洎就不斷上奏,說宋朝軍隊傷亡很大,勝利指日可待,所以此刻他以為會聽到萬千子民的歡呼,會看到三軍將士的高昂士氣,誰知觸目所及,全是宋軍的旗幟。

李煜欲哭無淚。這位懦弱的君王,這位風流的詞帝。此刻,他沒有像自己曾經承諾的那樣,親自披掛上陣,背水一戰,而是一面令人奏響自己所做的《念家山破》的悲涼的曲子,一面親自帶領城內軍民高聲誦讀佛經。

音樂和誦經當然擋不住宋軍的鐵騎,開寶八年(975年)十二月,金陵失守,南唐滅亡。

李煜率領親屬、隨員四十五人,出城投降。在數萬宋軍面前,李煜赤裸著上身,史稱“肉袒出降”。

沒過多久,他們就登上了開往汴京的大船,從此,李煜告別了自己的帝王生涯,告別了美好的江南,告別了幸福的生活。

這次永別,他為後人留下了這首沉痛的《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千古詞帝”的亡國時刻

自小在豪華宮殿長大的李煜,雖然不缺詩人的浪漫情懷,卻沒有一點憂患意識。只見慣“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的他,哪裡懂得“干戈”?亡國的打擊讓他“沈腰潘鬢消磨”,想想這四十年的國家,這三千里的江山,在最後一次祭拜祖廟的時候,不知道心裡會有幾多的懺悔。教坊奏響了離歌,對著平日服侍自己的宮女,他忍不住潸然淚下。

國家滅亡了,他再也不用憂心國事,憂心戰爭,可是,以淚洗面的日子才剛剛開始。在北上的船裡,一首淒涼的《渡江》就是他此時心情的寫照: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閒坐細思量。

這首詩記錄在宋代馬令的《南唐書》裡,被認為是李煜投降後北上時所作。但也有人認為是南吳最後一個皇帝楊溥所作,當年,李煜的祖父就是奪取了楊溥的天下,才創立了南唐。李煜的祖父登基後,逼迫楊溥全家遷往潤州,後來又派人刺殺了他。有人說,這首《渡江》正是楊溥去潤州的途中所寫。

不管這首詩到底是誰寫的,李煜和楊溥,他們的命運是何其的相似啊。這或許是老天爺故意開的一個玩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