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個村,裡面住的全部都是中國人,至今村民們依然使用漢姓

日本和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關係,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兩個國家之間有著良好的民間交往。

很多前往日本定居的中國人,也慢慢地融入了日本社會。

比如當年漢獻帝的後代阿知王,到了日本之後,他們更換了劉姓這一姓氏,徹底和日本社會深入融合。

日本有一個村,裡面住的全部都是中國人,至今村民們依然使用漢姓

但是在日本一處島嶼上,依然有一箇中國村,名叫“久米村”,村子裡的民眾都是中國人的後裔,至今依然使用漢姓。

這裡面又有著怎樣的一個故事呢?

事情還要從中國明朝時期說起。當時在中國東海的東部,有一個琉球群島,當年這裡曾建立了一個琉球王國。

日本有一個村,裡面住的全部都是中國人,至今村民們依然使用漢姓

談到琉球名字的由來,在中國史書上也有過多種記載,他們又被稱作為“琉求”。

他們之所以被稱作這樣的一個名字,是因為中國沿海的居民認為琉球群島就像是蠶下卵一樣。


在一張平面上密密麻麻地分佈了許多的島嶼,所以這也是“琉球”這一名稱的由來。

日本有一個村,裡面住的全部都是中國人,至今村民們依然使用漢姓

在明朝的時候,琉球群島上的琉球王國,他們的國王不僅要接受明朝皇帝的冊封,同時還是大明王朝的附屬國。

作為介於日本和明朝之間的一個王國,他承擔著三者之間重要的貿易週轉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但是琉球王國的實力比較弱小。明朝時期,日本浪人在東南沿海一帶興風作浪,一時間倭寇成為了明朝邊境主要的防禦對象。

日本有一個村,裡面住的全部都是中國人,至今村民們依然使用漢姓

對於實力強大的大明朝,還要時不時地受到倭寇的侵擾,就更別說小小的琉球王國了,他們也經常受到倭寇的襲擊。

為此琉球王國的國王向大明朝求救,畢竟明朝是他們的宗主國,遇到困難自然要向上面反映。

明朝接到琉球的求救信息後,就將福建這裡的三十六家船戶遷移了過去,這些船戶不僅擁有豐富的航海經驗,也有著一定的謀略。


他們來到琉球王國後,幫助琉球多次打敗了倭寇的進攻。

日本有一個村,裡面住的全部都是中國人,至今村民們依然使用漢姓

由於這些船戶的功勞,琉球王國的國王劃定了一片地方供他們定居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名叫“久米村”的村子。

這樣的一個村子,對琉球王國是一個福音,但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簡直恨透了他們。

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清朝的時候,強大起來的日本,逐漸吞併了琉球王國。而久米村的村民們,有些返回了中國。

日本有一個村,裡面住的全部都是中國人,至今村民們依然使用漢姓

還有些繼續留在原地,不過他們卻始終保留著中國很多的傳統文化,不僅過中國的節日,同時還一直保持著漢姓不變,令人尊敬。

需要插一句題外話的是,當年二戰快要結束的時候,日本投降已經成為了遲早的事情。

這時中英美蘇幾個大國在一起開會,美國總統羅斯福多次暗示可以將琉球重新歸還給中國,因為這裡原本是中國所管轄的地方。

但出於種種因素的考慮,當時的國民政府並沒有答應美國的這一提議,至今想來,實在是令人倍感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