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是性格形成关键期,孩子有这4个“坏毛病”,家长要及时纠正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总会遇到很多感到迷茫的地方。宝宝1岁的时候,看起来非常可爱听话,像个小天使一样;到了2岁,孩子就变得各种调皮捣蛋,慢慢地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

到了3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变得越来越强,慢慢开始选择无视家长的话,或者是直接拒绝父母的想法和意见。

6岁前是性格形成关键期,孩子有这4个“坏毛病”,家长要及时纠正

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中不可或缺的阶段。因为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孩子们慢慢开始产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意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而在这过程中,若父母不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的话,孩子很有可能会出现以下这几种“坏毛病”,这时候家长要及时纠正,该教育就教育,千万别手软。

1、不尊重长辈

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孩子从小尊重长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说,孩子在父母这里得不到满足,就会去找自己的爷爷奶奶“诉苦”,而爷爷奶奶通常都比较宠溺孩子,经常会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

6岁前是性格形成关键期,孩子有这4个“坏毛病”,家长要及时纠正

这时候孩子就很容易养成娇纵的习惯,若是有一天爷爷奶奶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不顺心的孩子就会对爷爷奶奶大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小时候就敢对长辈动手动脚,长大后就很有可能变成一个不孝顺的人。

2、撒谎

对于3-6岁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撒谎也分为不同的情况。通常来说,第一种是3-4岁的孩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无法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正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很容易让家长产生孩子撒谎的想法。

6岁前是性格形成关键期,孩子有这4个“坏毛病”,家长要及时纠正

第二种是5-6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思维意识,在生活过程中,若是闯祸了,他们会担心受到父母的惩罚,而出于害怕的心理,他们就会撒谎哄骗家长。这样的行为若是不及时制止、指导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恐怕是非常不利的。

3、一发脾气就乱扔东西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和意识并不完整,每当有了小情绪之后就会乱发脾气,很有可能会出现乱摔东西的行为。

6岁前是性格形成关键期,孩子有这4个“坏毛病”,家长要及时纠正

不管是玩具还是盘子等,孩子只要能拿到就会乱摔,通过这些暴力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若这样的行为不加以制止的话,宝宝长大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暴脾气的人。

4、没有规矩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在生活中或许能看到,有一些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6岁前是性格形成关键期,孩子有这4个“坏毛病”,家长要及时纠正

这时候若是其他人“插手管教”的话,孩子的家长就会说“孩子还小,这点事情还要跟孩子计较吗?”,正是因为这样,孩子才变得越来越不懂规矩,没有礼貌。

那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呢?

1、超前满足孩子的要求

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们可以在孩子3岁前,尝试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比如说让他学习感兴趣的事情,或者给孩子买一些陶冶情操的绘本、书籍等,满足孩子对新事物的渴求和好奇的天性。

6岁前是性格形成关键期,孩子有这4个“坏毛病”,家长要及时纠正

等到3岁之后,孩子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判断是非意识,这时候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要求了,因为孩子的一些要求和想法已经得到了超前满足。

2、建立明确的规矩

家长们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建立一条规矩和底线,明确地告诫他们不能触犯这条底线,若是犯错了就会受到惩罚,没有回旋的余地。

比如说“吃饭时不许看电视、睡觉前不允许吃零食”等规矩,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形成好习惯,防止孩子形成骄纵的性格。

6岁前是性格形成关键期,孩子有这4个“坏毛病”,家长要及时纠正

其实每一位孩子出生时都是一片白纸,至于未来会成长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指导和教育。在3-6岁这段时间,是孩子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家长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帮助孩子培养一个好性格、好品质,为孩子的未来铺垫厚实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